他們用的一部分是定位理論,定位理論是營銷學中的一個理論,給你看看天圖資本首席投資官紀衛東對定位理論的看法。他曾經投資過周黑鴨、德州扒雞、小紅書等等。

天圖資本也許大家很少聽說,但是天圖資本和馮衛東投資過的項目,相信我們很多人都喫過和用過,比如周黑鴨、百果園、德州扒雞、蘑菇街、小紅書等等。消費品是天圖資本的主要投資領域,在創投圈內,提到消費品繞不過的就是天圖資本,在長期投資過程中他們沉澱下了自己的投資邏輯,以及對消費品領域獨到而深入的理解。我們看看首席投資官馮衛東的分享。

首先,什麼是消費品呢?經過一些失敗案例,交過學費後,天圖資本得出結論,消費品必須是用自主品牌來左右消費者選擇的產品和服務,這纔是最標準的「消費品」。

天圖資本曾經投資過一家無線固話企業,結果投資後,金融危機了,加上中國移動人事地震,中標的訂單不能執行,最後存貨貶值,貸款逾期,企業破產重組了。這件事根本原因在於企業生產的無線固話不是標準意義的消費品,其實只是為中移動代工,企業的品牌根本左右不了消費者的選擇,移動給用戶什麼產品,用戶就用什麼產品。這個案例讓想投資消費品的天圖重新認清了什麼是消費品。

天圖專註在消費品投資上,他們發現消費品的核心是品牌。而定位理論則是研究品牌很不錯的理論,馮衛東總結,定位理論有三個發現。第一個發現,競爭的終極戰場是顧客的心智。世界上有兩個貨架,一個是市場的貨架,一個是心智的貨架。相當於其他可樂,可口可樂不光在市場上出現,更是出現在消費者的腦海里。第二個發現,指出了競爭的基本單位是品牌而不是企業,這是太多中國企業都不知道的常識。顧客心智裏只能裝下「品類」和「品牌」,是裝不下複雜的「企業」概念。雖然企業可以採取多品牌戰略,但不是所有企業都適合多品牌戰略。多品牌戰略本身也有幾個講究:注重時機,當企業的第一品牌市場格局已定時才能推出第二品牌,包括主導了品類取得勝利和打了敗仗需要另起爐竈。在BAT的裏,阿里巴巴最重要的業務品類使用的都是獨立品牌,比如淘寶、支付寶、天貓、聚划算、餘額寶等。反觀京東,什麼業務都叫做京東,京東商城、京東白條、京東眾籌,在顧客的認知之戰中,京東二字並不能代表如此多的東西,現在我們提到京東,還是覺得它是一個賣3C產品的電子商城,不容易做其他聯想。第三個發現,品牌是品類或者特性的代表。很多企業不明白這一點,於是去肆意地延伸品牌,比如說提起格力,消費者想到的就是空調,所以格力做成全球最大的空調企業,這是「少就是多」的典範。

我們再來看一下用戶心智。任何顧客面對任何品牌,都會在腦中問三個問題:你是什麼?有何不同? 何以見得 ?

你是什麼?

最簡單的回答就是品牌所歸屬的品類,比如,格力是什麼?是空調。海爾是什麼?回答總是多種多樣。由於格力和空調在顧客心智中的強關聯性,導致顧客對空調產生需求時,腦海中第一個冒出來的品牌就是格力。

顧客需要的是品類,反過來說,品類代表著顧客的真正需求。強大的品牌,就是品類的代表甚至代名詞。顧客思維是我需要一臺空調,但市面上仍然有違反顧客思維的企業,比如他們會打出白電專家這樣的偽品類和偽定位。

品牌第二問:有何不同?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就是品牌的定位,即差異化。

這裡的不同,不是企業自己認為的不同,而必須是顧客認可的有意義的不同,也就是顧客選擇你的品牌而不是別的品牌的理由。

對影響顧客選擇來說最有效的不同就是品類第一品牌。那如果不是第一,可以主打某種特性,成為專家品牌。有時候品牌主打的特性並不會分化成新品類,而會演變成現有品類最重要的特性。如果你的品牌主導了品類最重要的特性,也就能夠成為現有品類的第一品牌。比如高露潔牙膏進入中國時,主打防蛀,雖然防蛀牙膏沒有成為新品類,但消費者也被教育成認為防蛀是牙膏的首要特性,佔據防蛀心智資源的高露潔藉此成為中國市場牙膏第一品牌。

品牌第三問:何以見得?

顧客對於企業傳遞給他的信息天生持懷疑態度,企業需要提供信任狀來解除顧客的疑慮。然而對於企業提供的信任狀,顧客同樣抱持懷疑態度。所以信任狀必須是顯而易見的事實或由第三方權威機構提供的證據,並且要符合顧客思維邏輯。

零風險承諾是提供信任狀的常用方式,比如免費試用、無條件退貨、滿意才付款、長時間免費保修等。有權威性的銷量排名也是一個很好的信任狀。通常企業會擁有多種信任狀,但使用信任狀有一條基本原則,就是主要使用效力最高的一種而不要羅列出所有信任狀。因為心智容量有限,顧客記不住太多,顧客轉述時更不可能說出太多。


他們看書了,但絕不是隻看了書。盡信書不如無書。


關鍵是思考人性!即瞭解消費者行為,單點突破,而後擴展全局。

案例一:史主柱沒將腦白金的保健功效做為重點推廣,反而定義為一種禮品廣而告之,為這個百善孝為先的國度的節假日提供簡單有效的好禮物。

案例二:征途遊戲,遵循二八原則,讓80%的免費玩家陪20%的付費玩家,讓付費玩家在虛擬世界裡得到成就感,改變原來網路收費模式。

案例三:小米手機,號稱為發燒友而生,雷軍論壇,微博的交流就是要了解客戶需求及趨勢。雷軍想學習喬布斯那樣,對利用前端科技應用信息的瞭解,再結合市場的的需求趨勢,打造一款又一款直抵消費者最內心底的心儀手機。好的願望,75分的結果,其實也很不錯了,只因雷布斯是人,而他是神!

總之,人性即天理!!!


一直有關注這塊,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史玉柱營銷,人羣定位,自我辨識度很低。腦白金做的老年人,遊戲做的青少年。這部分羣體本身是缺乏一定的kol的。所以強化廣告效應,密集轟炸,短期必克。這個是老闆的屬性的決定的。

雷軍營銷,人羣定位,重點突破白領,然後全覆蓋。小米做手機,做智能家電,主打高性價比,營銷點在,好用,還不貴。這部分羣體其實對於消費選擇還是很挑剔的,所以小米重口碑營銷,廣告在於精準有品質。細水長流,長久形成一個用戶心裡認知,不知道怎麼選擇的時候,就選小米吧。

作者:魔都運營者!


定位理論適用於高舉高打的傳統廣告時代,尤其是推新品的時候,企業要大資金打廣告,面向大眾爭奪消費者心智,核心是廣告語是否準確,一旦偏差,就會導致巨額廣告費打水漂。

互聯網時代,如何理解定位理論?格力就一定好過海爾嗎?小米多產品擴張有錯嗎?

不一定。不能生搬硬套。

定位理論的本質是——搶佔消費者心智。

消費者首先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羣人,數量上不斷變化的人,觀念上不斷變化的人。

在互聯網時代,產品可能會從某個細分市場引爆——先攻佔一小眾人羣心智,如,小米好用而且比蘋果便宜一半,然後形成爆炸性的口碑傳播,攻佔更多人心智。緊接著,開始改變心智——小米有更多好用不貴的產品。這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

很多大師死板的認為:品牌名最好攻佔一個品類市場,不要亂延伸,否則就不符合定位理論,就是錯的。他們其實是犯了刻舟求劍的錯誤。


史玉柱營銷巔峯,定位理論還沒火,史玉柱用的是毛澤東思想,其實很簡單,調研,樣板,廣告戰!雷軍是互聯網玩法,其實營銷的好不是因為某個理論的指導,而是樸實營銷道理的落地!實戰重於理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