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有志向學習古典音樂的學生,本書的含金量有多少?


從這個新聞頁面所附的本書曲目單(缺了一首,共44首)來看,體裁很豐富。歌劇/音樂劇選段、藝術歌曲、電影插曲和民歌都涉及到了。

曲目單是按照歌曲的國別分開的,下面就按形式的分類一項項地看。

首先看歌劇選段(12首):

義大利部分

2.女人善變——選自歌劇《弄臣》 [意]波亞維詞 [意]威爾第曲 周楓譯配

3.飲酒歌一選自歌劇《茶花女》 [意]弗朗西斯科·皮阿維詞 [意]威爾第曲 周小燕、朱小強譯配

4.我親愛的爸爸——選自歌劇《賈尼·斯基基》 [意]福扎諾詞 [意]普契尼曲 尚家驤譯配

5.晴朗的一天——選自歌劇《蝴蝶夫人》[意]伊利卡、賈科薩詞 [意]普契尼曲 蔣英、尚家驤、鄧映易譯配

6.獻身藝術,獻身愛情——選自歌劇《托斯卡》[意]賈科薩、伊利卡詞 [意]普契尼曲 蔣英、尚家驤、鄧映易譯配

7.今夜無人入睡一選自歌劇《圖蘭朵》[意]阿達米、西莫尼詞 [意]普契尼曲 儲芳冷譯配

8.人們叫我咪咪一選自歌劇《藝術家的生涯》 [意]賈科薩、伊利卡詞 [意]普契尼曲 蔣英、尚家驤、鄧映易譯配

9.多麼冰涼的小手——選自歌劇《藝術家的生涯》 [意]賈科薩、伊利卡詞 [意]普契尼曲 苗林、劉詩嶸譯配

法國部分

2.鬥牛士之歌——選自歌劇《卡門》[法]梅拉克、阿萊維詞 [法]比才曲 李維勃譯配

3.哈巴涅拉——選自歌劇《卡門》 [法]梅拉克、阿萊維詞 [法]比才曲 曾育然譯詞 鄧映易配歌

德奧部分

5.圓舞曲——選自輕歌劇《風流寡婦》[奧]維克多·萊昂、萊奧·施泰因詞 [匈]弗朗茨·萊哈爾曲 周楓、王志強譯配

英美部分

7.夏季里——選自歌劇《波吉與貝絲》 [美]海華德詞 [美]格什溫曲 盛茵譯配

真的是首首經典!!(專業學習美聲唱法的人看到這些曲目也許會覺得都已經聽濫唱濫了……)這些劇基本都是演出頻率較高的劇,這些唱段也是劇中最為觀眾聽眾熟知的唱段(一提起這部劇第一反應就是這一段)。而且這些曲目也是解放後中國的歌唱家們和音樂學院聲樂教學最常唱常用的:義大利的幾首都是威爾第和普契尼,法國的兩首都是比才,完全不意外。德奧部分選的是萊哈爾而不是瓦格納,嗯我就理解為這一段比較適合跳舞……還選了格什溫的一首Summertime,編者的確兼收並蓄。

另外就曲目的風格來看,與張力更大起伏更強的戲劇性唱段相比,編者對抒情氣質更濃烈的歌曲有些許的偏愛。

音樂劇選段及電影插曲(9首):

德奧部分

6.小小少年——選自德國電影《英俊少年》 佚名詞曲 肖章譯詞 李青惠配歌 張瑩編配

英美部分

1.音樂之聲——選自音樂劇《音樂之聲》[美]奧斯卡·漢默斯坦Ⅱ詞 [美]理查德·羅傑斯曲 薛范譯配

2.記憶——選自音樂劇《貓》[英]屈瑞弗爾·能恩詞 [英]安德魯·勞伊德·韋伯曲 薛范譯配

3.想著我——選自音樂劇《歌劇院魅影》[英]查爾斯.哈特原詞 [英]理查德·斯蒂爾戈改詞 [英]安德魯·勞伊德·韋伯曲 薛范譯配

4.今夜——選自音樂劇《西區故事》[美]斯蒂芬·桑蒂漢姆詞 [美]萊奧納德·伯恩斯坦曲 佚名譯配

5.帶他回家吧——選自音樂劇《悲慘世界》[法]克洛德一米歇爾·勛伯格曲 [英]赫伯特·克瑞茨默填詞 沈承宙譯配

6.繁星——選自音樂劇《悲慘世界》[法]克洛德一米歇爾·勛伯格曲 [英]赫伯特·克瑞茨默填詞 沈承宙譯配

12.真誠愛情——選自美國電影《亂世佳人》[美]邁克·大衛詞 [奧]馬克斯·施廷納曲 尚家驤譯配 張瑩編配

13.我心永恆——選自美國電影《泰坦尼克號》[美]威廉·簡寧詞 [美]詹姆斯·霍納曲 佚名譯配 朱慧編配

音樂劇選段這一塊的經典性也毋庸置疑。至於電影插曲,《泰坦尼克號》是序作者推薦大家都來看的,這我們都知道了,另外兩部的首映年份分別是1969年和1940年,後一部《亂世佳人》應該是長者解放前看過的,前一部也許是長者在東歐工作的時候看的?……(謝謝@飛鳥冰河的補充,前東德電影《英俊少年》於上世紀80年代在國內公映過,轟動一時,上譯廠配音經典,編者會喜歡也是理所當然。)

藝術歌曲及民歌(23首):

義大利部分

1.小夜曲 [意]托塞利曲 佚名英文填詞 佚名譯配 (*)

10.我的太陽 [意]G.卡普洛詞 [意]E.卡普阿曲 佚名譯配

法國部分

1.玫瑰人生 [法]路易.古格利米曲 [美]馬克·大衛英文填詞 佚名譯配 李琚編配

德奧部分

1.小夜曲 [德]雷爾斯塔布詞 [奧]舒伯特曲 鄧映易譯配

2.菩提樹 [德]威廉·繆勒詞 [奧]舒伯特曲 鄧映易譯配

3.乘著那歌聲的翅膀 [德]海涅詞 [德]門德爾松曲 尚家驤譯配

4.當我們年輕的時候 [奧]約翰·施特勞斯Ⅱ曲 [美]漢默斯頓填詞 佚名譯配

俄羅斯部分

1.三套車 俄羅斯民歌 [俄]列昂尼德·特瑞弗列夫填詞 張寧譯配

2.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蘇]馬杜索夫斯基詞 [蘇]索洛維約夫·謝多伊曲 薛范譯配 李琚編配

3.山植樹 [蘇]姆·比里賓柯詞 [蘇]皮里別科曲 常世華譯詞 千行配歌

4.小路 [蘇]謝·波傑爾柯夫詞 [蘇]尼·伊凡諾夫曲 伏夫譯配

5.卡秋莎 [蘇]米-伊薩科夫斯基詞 [蘇]馬特維·勃蘭切爾曲 趙諷、寒柏譯配 (**)

6.燈光 [蘇]米·伊薩科夫斯基詞 佚名曲 袁志超譯配

7.道路 [蘇]列·奧沙寧詞 [蘇]阿·諾維科夫曲 佚名譯配

8.黑眼睛 [俄]葉·格瑞比昂卡詞 佚名曲 薛范譯配

9.伏爾加縴夫曲 [俄]葉·格斯比昂卡詞 [俄]亞歷山大洛夫曲 [俄]菲·凱涅曼編配 佚名譯配

10.我的莫斯科 [蘇]瑪·李相斯基詞 [蘇]伊·杜納耶夫斯基曲 曹永聲譯配

11.遙遠的地方 [蘇]阿·丘爾金詞 [蘇]格·諾索夫曲 薛范譯配 張瑩編配

英美部分

8.斯卡博洛集市 [美]保羅·西蒙、[美]阿特·伽芬特爾詞曲 佚名譯配 朱慧編配

9.月光和影子 佚名詞曲 (*) 唐建平記譜 李瑤編配

10.念故鄉 [捷]德沃夏克曲 [美]費西爾英文填詞 李抱枕、鄭萍因譯配 朱慧編配 (***)

11.友誼地久天長 蘇格蘭詩歌 [英]羅伯特·朋斯記錄 佚名曲 鄧映易譯配

14.珍重再見 佚名詞曲 佚名譯配

(*):序作者回憶

(**):此處「趙諷」似應為「趙沨」

(***):此處「李抱枕」似應為「李抱忱」

除俄羅斯以外的國家入選歌曲的經典性基本上都無可指摘。值得一提的是《念故鄉》的作曲德沃夏克是捷克人,這首歌是他在美國期間所寫成的E小調第9號交響曲《來自新大陸》的第二樂章的歌唱版。至於十餘首俄羅斯歌曲,這也許是本書中最能為(上了年紀的)中國普通民眾所熟悉的部分了。

整體而言,從選曲來看這本書兼顧了普及性和藝術性,幾乎沒有選擇什麼偏門的曲目(個人覺得這些歌曲綜合來看也就是照顧到了入門級愛好者這一層,選編者自身的私藏曲目範圍肯定要比這個寬),也盡量注意了藝術品位,而且這些歌曲的色彩基本上也是明亮一些的較多(沒什麼比較「怪異」的基調)。

最後要特別感謝和紀念的是曲目單中出現的譯配和編配者們,李抱忱(曾任上海音樂學院的前身——國立音樂院的教務主任,1907--1979),趙沨(曾任中央音樂學院院長,1916--2001),周小燕(上海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教授,1917--2016),蔣英(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教授,1919--2012),鄧映易(山西大學音樂學院教授,1920--2004),李維渤(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教授,1924--2007),劉詩嶸(曾任中央歌劇院副院長,1927--),周楓(原上海樂團顧問,1928--),盛茵(上海歌劇院鋼琴伴奏,1934--),薛范(1934--),尚家驤(原中央樂團男高音演員),沈承宙(曾任武漢歌舞劇院副院長,1939--),朱小強(原上海樂團女高音演員),等等……他們中的很多人在艱苦的條件下將這些西方音樂的精華整理成中文、保存下來,使得後來者的欣賞和學習能夠有本土化的版本,今天我們能夠感受到這樣的美,依然不能忘記他們曾經的努力。


怎麼說呢…非常適合於聲樂掃盲,首首都是經典的、悅耳的、膾炙人口的、雅俗共賞的。無論是欣賞還是學唱都不錯。
我一個搞電機的,怎麼就研究起音樂來了?
你看到哪個作者的名字就覺著這是作品質量的保障? - 文學
封面設計我很喜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