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中的漫遊與出口:鍾孟宏《失魂》與Sophie Fillieres “If You Don’t, I Will”

 

20130802-3  

《失魂》

編導:鍾孟宏

攝影:中島長雄(鍾孟宏)

主演:王羽、張孝全、陳湘琪、戴立忍、金士傑

 

 if_you_don_t-_i_will  

If You Don’t, I Will (相愛的停損點)

編導:蘇菲斐麗赫思Sophie Fillieres

主演:艾曼紐德芙 Emmanuelle Devos、馬修亞瑪希 Mathieu Amlric

 

前幾週看完《失魂》,讓我想起2014金馬影展的一部電影《相愛的停損點》(If You Don’t, I Will)。這兩部片在劇情或是風格上可說是全然迥異,前者是台灣電影,劇情弔詭懸疑;後者出自法國導演之手,表現手法偏向喜劇。儘管兩者的題材與呈現方式毫無關係,卻在我的腦海中自然而然地連在一塊。原因無他,只因為兩部片中都有一座令人難忘的「森林」。這座森林究竟代表了甚麼?這些人為甚麼進入森林,又是如何走出森林?這一段在森林裡的長途跋涉帶給他們的人生甚麼樣的轉折?在討論這些問題之前,必須先理清這兩部電影的核心。

 

一、當身體成為空殼──淺談《失魂》

第一次看鍾孟宏導演的作品是《10+10》中的短篇〈回音〉,當時就對導演的暴力演繹和剪接產生深刻的印象;長篇《失魂》則是更完整地呈現鍾孟宏獨樹一幟的影像風格與暴力美學。不論是〈回音〉還是《失魂》,鍾孟宏關切的核心都是「人」。《失魂》的設計看來像鬼片,劇中殺人不斷的情節也予人驚悚片的感覺,但細究起來《失魂》更像一部公路電影:這是一個丟失靈魂的人尋找靈魂的故事。這趟尋找靈魂的旅行,同時也是父親與主角阿川兩人父子關係的再確認。

在日本料理店工作的阿川,某天上班時突然倒下,被同事們送往醫院,幾經考量後,決定將阿川送回山上的老家靜養,然而阿川卻好像變了人似的,完全認不得父親和姊姊小芸。翌日父親工作回家,只見小芸倒在血泊中,行兇的阿川就坐在屍體旁邊,父親問阿川:「你不是阿川,那你是誰?」,只見阿川回答:「我看這具身體空著,就住進來了。」

 

《失魂》台北電影節世界首映 張孝全王羽攜手搞鬼挑戰觀眾膽量 (复制)  

(《失魂》劇照。圖中人為飾演父親的王羽。)

「你為什麼要這麼做?」

「她想要害我。」

「她是你姐姐,為什麼要害你?」

「我不認識她。老先生你是哪位?」

「你不是阿川,那你是誰?」

「我看這身體空著,就住進來了。」

 

 阿川靈魂的出走始於九歲時看到父親手刃重病不癒的母親(應母親的要求),受到這一刺激後,他漸漸不跟父親說話,長大後也離開家裡北上工作,很少回家。電影一開始,阿川在店裡倒下被送到醫院,他躺在走廊的病床上,一個小男孩跑來問他:「你怎麼沒有房間?我明天就要搬走了,你可以來住我的房間。」房間如果可以換,那麼人類的身軀呢?現在住在阿川身體裡的是誰?阿川又在甚麼地方?

鍾孟宏將故事場景設在霧氣瀰漫的山林,可以說是將阿川的迷途具像化。阿川自從看到父親殺死母親,便漸漸失魂。受到親情的衝擊後,為了再次確認與父親的關係(父親何以殺死母親?父親會不會有一天也殺了我?),他進入森林,用第一次的殺戮(殺死姊姊小芸)作為「關係確認」的開場。我認為小芸的死亡有兩層的涵意,第一層是阿川下意識地模仿父親的行為,在這件死亡案件中,小芸彷彿是多年前的母親,而阿川就成了父親的角色。阿川藉由「模仿」的行為,試圖將自己定位成「父親」,或者說他試著要「成為父親」;第二層的涵意則是將殺死小芸做為試探父親的手段,而在這方面他顯然得到很好的結果──因為阿川的父親看見小芸的屍體後沒有報警,反而努力替他掩飾罪行,還因此殺死了來找小芸的小芸丈夫。阿川後來就放心了,因為他知道父親沒有拋棄他,父親仍然會幫助他。

在《失魂》中,除了小芸之外的兩位亡者,不是父親替兒子掩飾罪行的犧牲品,就是兒子掩護父親殺人一事的倒楣鬼。在這座煙霧瀰漫、不見日光的山林中,阿川遊走道德邊緣。但是鍾孟宏不談道德也不談理性,他帶給觀眾的是一場靈魂漫遊,看阿川如何在一次次與他人的生命、靈魂撞擊之下,找回自己遺失在九歲的時間,確認與父親的關係,看阿川如何在無良之後重新成為一個人。這座森林是阿川的潛意識,埋藏著最原始的兇殘與動物本性,還有他所渴望卻也同時畏懼的親情。

 

開幕片《失魂》是鍾孟宏導演驚悚懸疑新作,張孝全左有突破性演出  

「樹技撿不完,如同你的念頭一樣。」

(《失魂》劇照。左為飾演阿川的張孝全,右為飾演送信人的金士傑。)

 

 二、愛情的敗壞──淺談《相愛的停損點》

 

結婚多年的小蘋與皮耶陷入感情的膠著期,現在的他們總是出言諷刺對方,兩人之間的氛圍也不再像熱戀期時甜蜜,她對他嘲弄不斷,他對她感到麻木不仁,這段愛情腐壞的徵兆無處不現。後來小蘋決定留在兩人常去健行的森林,藉此逃離皮耶的負面消極態度。然而皮耶在知道小蘋好幾夜未歸之後,卻也沒有要回森林找她的意思,只是不斷地告訴親朋好友「她不會待太久的……」

 

 

maxresdefault  

(《相愛的停損點》截圖。)

「你現在身上圍的是海灘巾。」

「它跟其他毛巾放在一起啊。」

「對。你不再愛我了。」

「這跟那個有甚麼關係?」

「就是這樣。你總是答非所問。」

 

導演Sophie Fillieres在《相》中並沒有使用出類拔萃的敘事技巧或鏡頭語言。在這樣一個可以大作文章的題材上,她卻選擇用平鋪直敘的態度,讓觀眾看清一對眷侶如何從情感的逐漸敗壞走向分手的結局。小蘋和皮耶不時地挖苦對方,彼此針鋒相對,任何生活中的瑣事都能成為吵架的導火線。女方的咄咄逼人顯示她其實還是在乎,但男方則是一味地逃避,假裝健忘以掩蓋他無心經營這段感情的事實。儘管劇中兩人的台詞妙語如珠,十分詼諧,卻反襯出俏皮背後愛已不再的疼痛。

《相》的關鍵轉折發生在小蘋走入森林之後,小蘋彷彿想藉由回歸森林暫時擺脫皮耶。小蘋執意留在森林中,不肯隨皮耶離去,是意氣用事使然,還是另有目的?或許她的流連是想試探皮耶會不會回頭,又或許她在森林中的長途跋涉是為了尋找解答,尋找愛的初心。而當她終於走過,再次回到皮耶身邊,她終於明白這段情感的生變,並不是因為皮耶疑似外遇,也不是因為她漸漸發福美麗不再,只是因為他們的愛和自然萬物一樣,在沒有用心保存的情況下都會老去,在日常中被腐蝕。

 

1415981898-3871086936  

(《相愛的停損點》劇照)

「剛認識你時,我就說了我所有的缺點。」

「妳沒有每一個都說。」

「沒說的那些都是跟你在一起之後才有的。」

 

三、森林中的漫遊與出口

 

阿川與小蘋各自在森林內跌撞摸索,最終也都走出森林。在兩部電影中,森林的環境都帶給我一種原始與不確定性,森林是自然的、未經人工開發的,尚未建構出秩序與文明,森林的凌亂充滿了危險,卻也因它的誠實無欺顯得難能可貴。阿川與小蘋的森林,都是一種回歸與尋找,阿川找回內心深出一度被遺失的九歲孩童;小蘋則是看清愛何以不再,她找到了最初,也因此明白這段感情無法回頭的原因。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座森林,原始而野性,未曾走入林中的人將失去認識自己的機會,迷失於林中的人,可能有失魂的危險。唯有走進又走出的人,才能明白內心真正所求,並找到解決的方法。

 

圖片來源:網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