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Do We Come From?What Are We?Where Are We Going?』我們花了多少時間去追求這個答案,又有誰能夠回答這個問題。身處深淵的人們,如何明白伊卡洛斯憧憬太陽的心情,哪怕他的翅膀、血肉和人生葬送在大海上,他也在所不惜。


每到一個新環境,你的周遭就會出現一些想要改變你的笨蛋,要是你毅然拒絕堅持獨善其身,他們就會幫你貼上標籤,說你不合群不擅長與人交際,哪怕你什麼也沒做。他們懼怕寂寞,渴望自己的一切被他人認同。


吃素也許是一件好事,但是禁止運動員攝取肉類、蛋白質則不能相提並論。相對的,要求一名煙癮中毒者戒煙更是離譜,只要沒有妨礙他人自由,不讓他人吸入二手煙,並且對肺癌有一定程度的覺悟,那麼一天抽五盒大麻就是他的權利。只憑自己的認知經驗,就想對他人的生活習慣加以控制,這種想法和行為屢見不鮮。


下班後面臨堆積如山的衣物、凌亂不堪的房間並不是單身居住的困擾,畢竟我還能使用洗衣機、乾洗店、吸塵器和清潔公司來解決這些問題;和女朋友同居才是一個難題,我們一起吃飯、逛街、看電影、上床睡覺,共同生活的日子卻沒多長。尊重、理解、接受別人的生活習慣是必需的,如果有一方不再這樣想,這段感情很容易告吹。


我可以吃巧克力、棉花糖、洋芋片,問題是在於喜不喜歡,她喜愛零食的程度已經達到要用塞滿冰箱來表達的地步;而且她似乎認為強迫我吃下巧克力棒,會讓我跟她同樣喜歡零食,因為遊戲結束後地上到處都是Pocky的包裝盒。我並不厭惡這種嬉鬧方式,然而更希望她是全身裸體然後塗抹巧克力、鮮奶油在自己身上,味道會很熟悉。


她有宗教信仰,週末會去教堂祈禱告解,日常生活遵循著聖經的教導,不見得我會因此改變生活重心。我是不可知論者,生平最厭煩的便是參加與教會有關的活動;可是談論到她不喜歡聽見的宗教批判,至少我會一言不發轉身離開,也許願意陪她上幾回心靈課程。我對自己無法掌控的東西向來不感興趣,應該說擅自批評你不了解的事物沒有任何好處。


遠距離戀情基本上是以其中一方搬家、留學、工作為理由,以感情冷淡、另結新歡作結尾。『我們需要分開一陣子,給我兩年時間』這句承諾猶如謊言,分手類似生物的遷移習性,彼此生活並沒有太多改變,如同候鳥避寒、動物冬眠。對方遵守約定回到妳的身邊固然美好,可惜他沒應許自己在約定期間不會拈花惹草,這麼一來妳和那些女孩又有何不同?


不管是誰,每一個人真正關心的東西一個,那就是自己;即使對你產生興趣,也僅僅是彼此的生活有一部分重疊,例如同學、同事、家人,除此之外你什麼都不是。我會考量對自己沒有最佳利益的事情,建立在兩個前提之下:對方願意接受、對方能夠獲得好處。




明明有許多事情要做,一大堆進度都還等著我去處理,卻完全提不起勁。寂寞宛如海浪,它會忽然湧出拍打岸邊,接著消失無蹤;有時海浪很強,彷彿揪住你的心臟、吞噬你的靈魂,這個過程會一直重複,甚至讓人想在夜裡大喊大叫。我唯一明白的是,痛楚能讓自己更清晰的記住她。


我找不出適當的形容詞描述彼此的關係,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情人,只是對我來說她很重要;我們一起渡過生命當中最重要的時光,在對方懷裡呼吸、交談、歡笑和哭泣,就像自己身體的一部份,不論是微笑、言語、擁抱還是扣人心弦的吻。


我喜歡花,那陣撲鼻而來的花香總是穿透我的知覺,只要輕閉雙眼就能看見妳在翩翩起舞。記得那一天,妳仰望窗外風景的側臉好美,美到令人心痛,摩天輪緩緩下降的時候,我是多麼渴望世界就此毀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