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內容不會有改變

首先,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文章的內容應該不會有所改變。但是我想,既然你提出了這個問題,想必這裡的文字一致不應該單單的理解為文字內容的一致性,而應該是文字書寫形態的一致性,也就是我們經常探討的書法層面上的一致性。

二、碑石是怎樣煉成的

很遺憾的告訴你,那是不可能的。首先讓我們來複盤一下一塊碑石是怎樣形成的。

碑石,在中國古代是有特殊意義的,一般用於記人、記事或者安放於墳墓前用於解釋說明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一生的經歷,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墓志銘。

這些都屬於使用性質的刻碑,還有些是為了書法而刻碑,比方說唐朝時期的歐陽詢,為了保存王羲之的蘭亭序,特地摹勒上石,刻了一塊碑文,叫做定武蘭亭,這些是用於特殊用途的石碑。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古代的石刻碑文一般都是達官貴人,或者說有錢人才能弄得起,所以,好的石刻碑文一般都是請好的文學家撰文、書法家撰寫書法。

比方說,唐代柳公權的書法在當時就很有名,哪家達官貴人家裡如果親人去世,沒有請到柳公權撰寫墓志銘,就會說不孝。

三、碑石的價值

所以,一般好碑文書法也很有價值,也成為人們臨摹以及拓印的對象。比方說唐朝歐陽詢撰寫的九成宮碑文,在宋朝時期就抄得很火熱了,一本拓片往往要很貴很貴才能買到。尤其是在碑石附近出現了猛虎之後,更是身價倍增。但這也並未能夠阻擋人們對於拓碑的熱情。尤其是最後,九成宮碑被拓到腰斷兩節,才被罷休。

一塊好的碑石要有好的碑石料、出眾的文采、絕妙的書法、高超的刻工,缺一不可。

寫好了碑文的內容之後,就應該請好的書法家撰寫書法。一般而言,兩種思路,一種是直接拿著毛筆,蘸著硃砂在石頭上撰寫書法,因此,也被稱之為書丹,一種是直接寫在宣紙上,然後摹勒上石,一點的一點在石頭上勾勒出輪廓。這樣,再請一個好的刻工,慢慢雕刻,將其中筆畫的形態按照書法家的意思來刻寫。

四、碑石的失真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處的失真,比方說書法家在石頭上書丹,必然與平時不同,效果打折扣,這是一方面。另外,在摹勒上石的過程中,也必然會出現偏差,這也是其中一方面。然後,工匠也是一個失真方面,如果他對書法家的書寫風格不了解,不懂書法,那就會有致命性失真。

最後,碑石刻完了,拓碑人在拓碑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失真。因為拓碑技術的差異,紙張的不同,工具的不同,拓碑時間的先後不同,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失真。

比方說,我們熟悉的歐陽詢 九成宮,就有很多版本,比方說李祺本、端方本、三井本。他們雖然拓的是同樣一塊碑石,效果卻千差萬別。

所以綜上所述,書法的拓本和原本的碑文,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


做不到。古人給拓本最高的評價是:下真跡一等。

小編參觀北齊佛經石刻。經歷過歲月的滄桑,這些字拓出來以後,又多了那麼點蒼茫的味道。

小編參觀北齊佛經石刻。喜歡書法的朋友麻煩點個贊,關注一下小編謝謝。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