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金公司研究部發布《從用戶分析角度看互聯網金融的十大趨勢》,中金研究團隊通過剖析2014年以來互聯網金融各個細分領域的用戶數據,總結了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十大趨勢。在這份報告中發現一些有趣的數據,部分股票交易APP用戶數在弱市下逆勢增長,建行APP的月活數在銀行類APP中最高。

《十大趨勢》報告顯示,移動金融用戶數仍高速增長,金融APP的關注指標從規模轉向黏性;傳統金融與互聯網公司競爭,數量已相當,但質量需提升;支付的入口地位愈發重要,生態佈局上螞蟻更勝一籌;消費貸監管進一步趨嚴下,金融機構持牌優勢在凸顯;股票基金受市場波動較大,行業龍頭逆市提升市場佔有率;互聯網保險獲客成本過高,獨立渠道發展仍處探索期;互聯網金融平臺估值呈現冰火兩重天格局。

兩類APP用戶活躍度大幅下降

中金研究團隊選取用戶數佔前100的金融APP作為研究樣本,研究發現,從用戶體量整體來看,支付及網銀類APP的用戶數較高,理財及現金借貸類APP次之,保險類APP用戶數相對較少。2016年以來,移動金融用戶一直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長率,2016年的MAU(月活躍用戶數)增長率為30.6%,2017年MAU增長率達33.3%,而2018年前三季度的MAU為30%。與此同時,金融APP的用戶黏性也在不斷提升。2016年,金融APP月均使用時長的增速為23.6%,2017年則增長到36.7%,2018年第一季度也達到35.1%。

互聯網金融十大重磅趨勢!股票交易龍頭APP用戶數逆勢增長【同花順基金】 新聞 第1張

中金研究從三方面認為移動金融滲透率將持續提升:第一,金融服務的持續下沉帶來客戶基數的擴大;第二,技術驅動下線上可開展業務繼續拓展、用戶體驗不斷改善;第三,傳統金融機構在成本效率考量下優化線下佈局、繼續加碼線上場景建設。特別值得提出,頭部金融機構在科技尤其是金融App的投入明顯加大,而且用戶體驗更加友好,從原來單純堆積功能進行轉變,更加重視界面、體驗、流程等細節。

具體看細分領域的金融APP用戶活躍情況,支付結算類APP的MAU增速最高。2018年前三季度,支付結算類APP的月均MAU增速為32%,記帳理財類APP緊隨其次,月均MAU增速為25%,現金借貸類APP月均MAU增速為21%。DAU(日活躍用戶數)增速佔據前三類金融APP分別是綜合理財、現金借貸、支付結算,月均DAU增速分別為37%、29%、25%。MAU、DAU均呈下降趨勢的是股票交易類APP、P2P理財APP,因為股票交易類受資本市場影響較大,P2P理財類受監管洗牌影響。

互聯網金融十大重磅趨勢!股票交易龍頭APP用戶數逆勢增長【同花順基金】 新聞 第2張

盡管股票基金受市場波動較大,但行業龍頭APP的市佔率卻在逆市提升。整體而言,側重資訊屬性的股票APP人均單日時長更高。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側重資訊屬性的股票APP人均單日時長佔據前三的分別是雪球股票、東方財富及招商證券旗下的智遠一戶通;側重交易屬性的股票APP人均單日使用次數佔據前三的分別是牛股王股票、今日頭條旗下的鈉鎂股票及華泰證券旗下的漲樂財富通。

互聯網金融十大重磅趨勢!股票交易龍頭APP用戶數逆勢增長【同花順基金】 新聞 第3張

傳統金融與互聯網公司之爭

中金研究並定義月活高於500萬或日活高於100萬的37個金融移動應用為頭部APP。100個金融APP中,無論DAU還是MAU等,除支付寶一騎絕塵外,傳統金融和互聯網公司從數量上來看已經平分秋色。互聯網公司在用戶運營上優勢明顯,傳統金融機構在客戶黏性方面依然有較大提升空間。

但是,互聯網公司對傳統金融的沖擊仍將持續;頭部金融機構擁抱互聯網,拉大了與中小金融的“數字鴻溝”。大型金融機構轉型成效逐漸顯現的同時,中小金融機構所面臨的挑戰依然較大。具體行業方面,證券/基金領域受互聯網沖擊的影響高於銀行/保險。

值得一提的是,傳統金融機構之間亦存在頭部效應。以銀行類APP為例,MAU佔據前三的分別是建設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其中,建設銀行的MAU增速最為驚人,自2014年11月至2018年9月,建設銀行的MAU從3000多萬增長到近7000萬,幾近翻倍。

互聯網金融十大重磅趨勢!股票交易龍頭APP用戶數逆勢增長【同花順基金】 新聞 第4張

互聯網公司方面,以阿里巴巴和騰訊為首的互聯網金融“兩極”格局初定,均佈局了支付、徵信、融資、基金、保險、股票開戶等互聯網金融業務,且都獲得了支付、基金銷售等牌照。而缺失移動支付船票的奇虎360等二級互聯網公司或更多追求單點業務突破。螞蟻金服通過支付寶入口提供了無可比擬的服務深度及廣度,支付寶已成為金融生活一站式服務平臺。支付的入口地位愈發重要,生態佈局上螞蟻更勝一籌。

互聯網金融十大重磅趨勢!股票交易龍頭APP用戶數逆勢增長【同花順基金】 新聞 第5張

此外,互聯網金融經歷野蠻生長、嚴監管大洗牌後,金融科技公司的估值出現巨大分化。據公開數據顯示,螞蟻金服的估值已超萬億元人民幣。中金研究團隊認為,互聯網巨頭更有機會能憑借自身積攢的流量/數據/技術實力,賦能傳統金融機構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分享收益。

持牌消費信貸機構穩健增長

持牌機構快速下沉搶佔市場,在資金優勢及牌照加持下,持牌的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在消費信貸市場保持穩健增長。銀行消費貸款規模穩定增長。

互聯網金融十大重磅趨勢!股票交易龍頭APP用戶數逆勢增長【同花順基金】 新聞 第6張

互聯網保險龍頭的,保費規模高速增長

中金研究發現,領先的互聯網保險平臺的保費規模保持高速增長勢頭,但線上獨立保險App的用戶數整體偏低。在經歷了線上銷售的1.0階段、場景銷售的2.0階段,到如今保險科技的3.0階段,互聯網保險的空間巨大,同時挑戰也較大。總體而言,互聯網保險的大規模盈利短期可能是“偽命題”。

值得一提的是,互聯網保險APP用戶數增長也較慢,從2014年起,僅有平安金管家的MAU達到2761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