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際汽車iMA針對高度智能化汽車全新打造的中國智能電動汽車第一架構。跟豐田的TNGA架構,大眾的MQB平臺一樣嗎,會有新的用車體驗嗎?


車展已經過去很久了,作為拖延症晚期的我,這才剛從車展的忙碌中緩過神來。所以,是時候該整理一下車展的見聞了。

這次車展,託了天際汽車的福,弄到了媒體票,才得以成功在媒體日進入會場。要知道公眾開放日裏,那叫一個人山人海,海納百川,川流不息,好吧我不接龍了。

在媒體日的我,可以在模擬器上來回刷了兩遍,以至於領克展臺上的模擬器被我成功霸榜。總體來說,媒體日看車的體驗還是相當棒的。

那麼,既然是工作任務在身的我,自然也要去天際的展臺好好探訪一番,看看天際汽車最新的ME7究竟帶來了什麼樣的獨特體驗。

首先是外觀方面,天際汽車宣傳2比1的特有車身比例,讓整車的側面看上去更動感。的確,通過這種小車窗高窗沿的設計,會讓整車的視覺重心更低,從而顯得更沉穩。經過外形設計師的介紹得知,三根立柱以及整車側圍的造型,都刻意使用了比較具有力量感的設計。換言之則是,整車的側面具有較多的特徵線以及較多的外凸造型。這對於鈑金衝壓而言,會帶來一定的難度和成本。不過如今的主流車企都是可以做到這種衝壓能力的,又如何能難倒管理層來自衝壓強者上汽大眾集團的天際汽車呢?

內飾方面,宣傳的重點放在了五塊大屏幕上。這五塊屏幕佔據了整個中控的大部分面積。而座椅和內飾的細節,則主要圍繞科技感而展開。簡介的線條,撞色風格的配色,以及鋼琴烤漆的面板等等,都從科技和現代兩方面體現著設計思路。超大尺寸的全景天窗,也從視覺上放大了車內空間。從我的實際試乘體驗來說,這臺車的內部空間相較於傳統suv來說,還是要更大一些的。

電動車最關心的三電系統方面,電池的能量密度為160wh/kg,NEDC循環下續航500km。電機是來自博世的最新一代永磁同步電機,最大輸出功率170kw,最大扭矩330Nm。電控同樣來自博世,從行業來看,算是一種相對穩健的動力單元了。

科技配置方面,相對有特色的自然就是那五塊互聯的屏幕了。據介紹,這五塊屏幕並非單獨存在,而是類似一個電腦的5個顯示器一般,可以在其中一塊屏幕中控制另外屏幕的顯示內容。比方說,前排的父母可以控制給後排的孩子播放動畫片。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點就是人臉識別的運用。通過人臉識別,車輛會自動確認駕駛者,並配合自動調整各種個性化設置等等。

各種L2.5的駕駛輔助功能已經是如今的「標配」了,所以我也就不再贅述什麼創新點了。不過天際這次在發布會上帶來了全新的5維度多層架構,即iMA。

最後,也是最能影響一款產品的,價格因素,我也不想多說什麼了,大家自己看官網的截圖自己判斷唄:


謝知乎邀請,這麼久纔回答。

反正沒PY交易,大概說下:

按照交流會停下來的感受,大概就是能實現手機一樣的用戶體驗,蔚來和特斯拉該有的功能OTA之類的都有。比較獨特,後期會成為宣傳點的有三點:

  • 多屏共享

5個屏幕不是獨立的,可以共享。比如副駕的老婆想關掉後排的兒子在看的動畫片, 在自己屏幕就可以操作了。

  • 刷臉上車

擺脫鑰匙,可以實現「刷臉」上車功能。這個應該是最實用的,前兩年跟一個合資廠家車聯網的朋友聊過,當時已經可以手機解鎖。但是上車還得用鑰匙啟動,當時就在想連啟動都能解決就好了。

接下來車鑰匙應該會越來越少見,拿鑰匙裝逼的時代快結束了。

  • 博世參與

那天博世的人也在現場,天際汽車用的是博世的電機系統和電機控制器方案、最新的ESP系統。一般廠家做技術介紹很少會叫供應商的人在。或許是整個公司都是以前上海大眾工程師為主導,言必稱用料。

只說這三個可見的賣點,從銷售的角度來考慮,第1點不是很實用,重點在2和3,解決用戶最焦慮的便利問題和質量問題,第1點更多的是噱頭,而且參考到成本,選裝的話客戶買單意願不一定高。

而我最真實的想法只有兩個:

第一,首先從心理上,認同搞全新架構的必要性。

萬物起源高爾夫的笑話聽無數遍

大眾只有高爾夫一款車,加屁股是速騰,縮短是POLO,拍扁是尚酷,揉圓是甲殼蟲,拉長是帕薩特,改名叫邁騰,減掉中後座就是CC,再拉長叫輝騰,拍方是途安,加多三後座是夏朗,加高底盤是途觀,再撐大點是途銳。

說到底,全新架構衍生車型越靈活,上限也越高。。

反過來,長城當年的借鑒CRV,確實很牛逼。可是到現在,因為架構不是自己的,不過就是高配版的H6和超高配的WEY,那麼多年還是跳不出當年CRV那個框。

這也是上海車展跟一些品牌朋友交流時最擔心的,想搞12萬電動車就抄本田XRV,想搞25萬就抄漢蘭達,會不會他們也變成另一個長城?在這點上,很感同身受。

第二,但是從成本上,全新架構是不是太高了。

成本,既有造車的成本也有時間成本。

從單車成本,推出的幾個體驗是很棒,但是都很貴。感覺絕不可能只賣30萬。包括賣點中的五屏共享和博世合作,高科技加上高質量,新架構確實很重要,但是從目前來說,我們並不知道具體成本是多少,但是可見的都太貴了。

從時間成本上來看,蔚來的渠道已經完全鋪下去,特斯拉也即將國產。從目前來說,天際汽車的全新架構還沒開始市場驗證,應該開始焦慮了。

最後,更看好天際轎車。ME-S絕對是上海車展最好看的電動車,沒有之一。如果這款車能在明年上市,感覺比SUV更有戲。


因為認真聽了天際的技術講解,關於iMA架構的體驗那知擎君就來回答一下。

初次見到天際汽車ME7會很快被車內的5塊屏幕吸引,中控臺的連體三屏和主副駕座椅後面的獨立雙屏。在天際汽車的話語體系中,這被稱之為「5+X」,其中中控屏的畫面,可以通過手指拖拽分分享給右側副駕駛面前的屏幕和後排的兩個屏幕。也就是說,5塊屏幕是可以互動的。這是天際汽車「移動空間」概念的一部分。

天際汽車董事、CTO牛勝福博士

新能源、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技術的興起給造車新勢力提供了進入汽車市場的機會。因產品邏輯、消費邏輯和競爭邏輯的變化,傳統汽車製造商運營方面的固有慣性和組織與產品改變的時間間隔留下了一個不小的時間窗口期。在天際汽車ME7的技術分享會上,天際汽車董事、CTO牛勝福博士認為,造車新勢力的優勢在於能夠做正確的事,而傳統汽車製造商只能正確的做事。新事物能夠找到正確的方向,而舊事物只是沿襲以往的習慣。這是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也是決勝的關鍵。

相較於天際汽車的「5+X」屏幕,至今尚未發現傳統汽車製造商提供此類方案,用來改善駕乘者在車內的體驗。是傳統汽車製造商做不到嗎?儘管牛勝福沒有直言回答,但是按照他的邏輯,可以將其描述為「這是理念上的不同」。

區別於傳統汽車製造商,天際汽車還有一個明顯的獨特性,即iMA架構。

iMA是intelligent Modular Architecture的首字母縮寫,是天際汽車針對高度智能化汽車(高度智能化汽車指全時互聯,自動駕駛,人工智慧,全車電氣化等)全新打造的智能數字化架構。

按照天際汽車的官方解釋:「與傳統的物理性整車平臺架構不同,iMA在設計之初就被賦予了軟硬體結合和多層架構協同的屬性,是一個智能模塊的數字化集成。其自下而上由網路架構、硬體、驅動層、應用層及雲端5個層次組成,聚合了整車、IT、互聯網等領域前瞻技術,具有良好的升級和兼容能力,可全時響應消費者對於電動汽車的智能網聯需求,給予用戶極致駕駛體驗和全域安全。」

前文提到的「5+X」屏幕便是iMA架構中應用層的一個實際案例。「當下,汽車僅作為交通工具的第一屬性已無法滿足用戶的出行需求,基於對用戶深刻洞察,加之研發團隊20餘年造車經驗積澱,天際汽車針對高度智能化汽車全新打造了聚合整車、IT、互聯網領域前瞻技術的整體化解決方案——iMA智能數字化架構。作為天際汽車雙螺旋創新驅動中的數字引擎,iMA架構具備高度集成化、高度智能化和實時成長性。」在進行技術分享時,牛勝福博士表達他對未來汽車的認知和天際汽車的技術方向。

網路架構層主要由分佈在全車各處的域控制器以及高速車載傳輸網路構成。其中,域控制器的硬體計算能力和軟體介面,可以集成多種核心功能模塊;高速車載乙太網通訊鏈路可以實現各個域控制器之間的信息傳輸,奠定大數據傳輸、高階自動駕駛、V2X等功能的基礎。

硬體層面為關乎計算能力的高通S820A prem四核CPU、Slave MCU瑞薩RH850晶元,組成娛樂系統的尺寸分別為12.3、15.6、12.3、12.8的四塊屏幕,構成智能駕駛感知系統的1個前置單目攝像頭、4個高清環視攝像頭、1個前中距毫米波雷達、2個後側近距離毫米波雷達、2個超聲波雷達、1個車內攝像頭、1個行車記錄攝像頭。

驅動層是天際汽車自主開發的操作系統EOS(Enovate Operation System)及FOTA (Firmware Over The Air)等軟體平臺構成了神經網路。應用層包含智能駕駛,AI助手,語音控制,多屏互動等功能。雲端則是構成整車的學習及自主意識,通過遠程升級、大數據等雲服務。

基於天際汽車的iMA架構,天際汽車ME7搭載博世Pilot Assist系統,可以實現Level2.5級別的智能駕駛輔助且包含16項駕駛輔助功能。對於iMA架構,博世技術專家王陽評價其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和穩定性。


其實在這次上海車展期間,我也是受邀去了天際汽車的技術講解會,除此之外,這次上海車展,其實我著重關注的新能源品牌車型其實也不少,比如理想one、蔚來ES6、合眾U、天際ME7,雖不說每個都細細看了一遍,但總歸還是對它們有了大致的瞭解,簡單說一下,這幾個品牌給我的感受吧。

理想one,印象最深的是增程式電動車這個概念,其實對它我還是蠻費解的,就是發動機給電池供電,電機為主要動力單元,從而讓車輛減少新能源汽車的里程焦慮,當然從我的角度考慮,這樣,真的能省油麼?尤其高速測試油耗好像也沒有比普通燃油車低很多的情況下,這樣的設計真的是未來之選麼?

第二蔚來ES6,其實只是為了對標理想one去的,雖然兩車尺寸各方面不是一個級別,但也代表了汽車互聯網公司造車的兩個理念了,看了看其實就是小一號的ES8,當然最終穩定性、各方面表現如何,還是要上市後看消費者對它的回饋了。

第三合眾汽車,合眾汽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就是透明a柱,以及車與人的情感交互,當然這個現在也是概念化的設計,但是據說合眾是想把這些技術沿用到它的量產車型之中去,那如果能夠實現,我覺得對於A柱盲區帶來的很多問題,都是能夠解決的,這也是未來汽車領域發展的一個不錯的方向。

第四就是天際汽車了,其實對於車聯網技術我覺得我還沒有太多發言權,畢竟這個不僅對車輛的硬體設施(各類感測器,數據蒐集及物聯網模擬數據,數據隱私、數據在線升級等)都有很高的要求,還要廠商對各個路段,各個城市的不同路況、狀態,還有所有車輛都得有一個非常龐大的數據收集及處理,所以我覺得車聯網是能讓未來人們出行增加更多種可能,但具體能實現到哪一步還是需要觀望的。但天際汽車讓我實實在在的動心的是車內的五塊大屏,因為我看到其它新能源造車品牌更多的是傾向於前排乘客的娛樂及舒適性需求,但天際是實實在在讓後排乘客也能感受到影音魅力的。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五屏互動是否會影響到駕駛者的駕駛操作,但我覺得倘若車聯網真的能夠實現,那將來可能駕駛不再會成為開車的必備條件,相反車輛會成為一種便攜的移動載體,人們可能真的能在車裡完全沉浸到自己的世界中去……這麼一想,似乎這樣看來,我們這些汽車編輯再不努努力,未來也真有失業的可能了。


我覺得應該說開天際ME7會讓你有一種使用電子設備的便捷感受。從整個設計來說,首先是五屏互動,我們取消了一些實體按鍵改成聲控、語音控制的方式,對整個駕駛體驗來講,會有很多不一樣的感受。可能大家知道,比如說像特斯拉剛開始出來的時候就取消了中間駕駛儀錶盤,變成中間的一個大屏幕,這對於車內座艙佈局來說是一種全新的顛覆性的。我們天際ME7在面對用戶的需求,考慮到智能科技在車輛方面也可以做出很多新的大膽的嘗試,不僅取消了很多物理的構件,通過屏幕去控制,同時還加入了很多語音的控制手段。

我們可以看到通過更大的屏幕面積,加入語音、觸屏等交互方式取代原來的一些按鍵,一定會是未來的趨勢。所以我們看到在天際ME7上的5+X屏,在未來的智能汽車來講,大家也看到了這樣一個趨勢:汽車將來是一個空間,而不只是出行。在智能駕駛之後,這個屏的概念還會進一步釋放它的潛力。第三屏、第四屏和第五屏,它有可能成為連接駕駛者,連接出行和其他很多場景的一個平臺,這個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天際ME7在這方面也做到了非常極致化的設計。

另外,車內的屏不光要大,而且它將來承載的很多內容上面都是智能的,而且是交互的、雙向的。所以現在我們五個屏幕之間是相互打通的,之間是可以進行很多內容的交互互動,包括和智能手機之間,比如我們和京東、小米等都在進行交流。將來和智能家居之間都會是這樣一個互聯互通,在車裡面可能就會說到家了,把空調打開;到家了,把洗衣機開起來;到家了,把電飯煲打開等等,其實是非常便利的一種場景,這些場景未來都會陸陸續續的實現。


根據天際汽車的介紹,與傳統的物理性整車平臺架構不同,iMA 在設計之初就被賦予了軟硬體結合和多層架構協同的屬性,是一個智能模塊的數字化集成。其自下而上由網路架構、硬體、驅動層、應用層及雲端 5 個層次組成,聚合了整車、IT、互聯網等領域前瞻技術,具有良好的升級和兼容能 力,可全時響應消費者對於電動汽車的智能網聯需求,給予用戶極致駕駛體驗和全域安全。

簡要的說其實就是更好的車聯網體驗。當然咯,據說ME7還有更多的產品亮點,同級唯一 5+X 屏聯動,可分享,可獨享副駕觸控屏、後排娛樂系統,然後屏幕使用了行業領先高通驍龍 S820A Prem 高性能晶元,所以用戶的實際使用體驗會非常的好。同時,還搭載了行業領先 Pilot Assist 系統 L2.5,同級唯一的迎賓光毯等。

@ENOVATE天際汽車 是不是有官方說法?


首先天際汽車本身就是偽命題


架構決定了性能的帶寬,並不能直接決定駕駛體驗。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