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教育產品的價格不僅是一門學問,而且需要一套策略和技巧。 定價方法側重於產品的基礎價格,定價技巧和策略側重於根據市場的具體情況,從定價目標出發,運用價格手段,使其適應教育市場的不同情況,實現教育企業的營銷目標。

一家教育機構,對自己的教育產品定價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企業的戰略目標,定價要有利於戰略目標的實現,精品教育的戰略可能導致優質優價的定價方式;教育成本,定價應能彌補付出的成本;市場需求,某些緊缺人才培訓項目,因缺乏彈性,可定出高價;競爭者定價策略,參考對手定價,結合自身狀況定價。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培訓學校的定價直接影響到學校的生存、發展。定價定天下,價格定好以後,所有的計劃都要圍繞價格而行動。我們看看新東方優能中學的50元一節課的案例:「新初一、新高一、50元低價班」,在2011 年由當時仍名不見經傳的新東方優能中學率先推出,作為招生入口搶佔生源。

2011年的北京K12市場,佔據市場份額較大的學而思、傑睿、巨人都是掌握著低齡生源入口,從低年級開始做,伴隨學員成長不斷往高年級拓展,最終將業務鋪滿整個K12市場。而當時新東方優能中學高考學員佔據絕大多數,低年齡段學員數量基本可忽略,此時推出50元低價課意在搶佔生源。

2011年至今,優能中學寒暑期一直在執行這項招生策略,優能低價班持續推進的第五個年頭。2015年5月,學而思、高思的1元班終於殺進來,把當時的K12教育培訓行業攪得天翻地覆。

相比來說,作為50元低價課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新東方優能中學賺得盆滿缽滿。

不僅北京市場逆轉,隨著低價班策略推廣,優能的業績連年增長。50元低價班,成為優能殺出重圍的利器。

這其中有什麼樣的奧秘?

首先是防競爭對手干擾。1元很容易被惡意報名,1萬元成本就能干擾1萬個名。50元的成本會高很多。

50元作為篩選器,有效篩選出真正的目標用戶。對於關注學生學習的家長,1元和50元沒有差別,都會試試看。但是對於純佔便宜並不關注學生學習的家長,這個就有差別了,他們會選擇1元班。

有效降低無效報班。50元成本高於退班行為成本,如果因主客觀原因導致學生無法上課,大部分學生會選擇退班讓出名額。而1元班的學生,坐地鐵去退班的成本都超過了1元,會導致大量無效報班佔去了名額,減弱低價班的效果。

優能中學低價班最初定價區間就是50—100元。定最低價是因為當時比學而思市場影響力弱太多;在此之後就是路徑依賴,一直50元有利於形成集中口碑;再往後,就是競業聚集效應,大家都50元了,誰也動不了。

教育產品定價方法和技巧,我們在此僅舉數例。

① 隨行就市定價法。

教育機構要按照現行的行業平均價格制定學費,把流行的價格作為定價根據。例如,一所城市所有的小學培訓班收費可能基本相同。某市四級英語培訓各校都是200元/人·學時左右,我們在以下情況可用此法:一是難以估計成本。為保險起見,以隨大溜方式定價最方便、安全,既然市場流行此價,就有其合理之處;二是希望與競爭者和平共處;三是自己另行定價,難以估計市場和競爭者的反應。

② 折價讓利定價法。

為了鼓勵更多的客戶購買我們的產品或者服務,可在適當的時候做些適當讓利。 比如,一個培訓班,一個報名的學生參加的培訓項目越多,報了兩個班三個班,就可以減讓部分學費,報的學時多,也可酌情減費。學完了一級再學二級、三級的學生,學費可以適當減一些。

③ 根據消費者感受定價法。

即根據消費者對教育產品的感受價值定學費。 比如一所培訓名校的教育,學生對其感受價值大,學費可能高昂。 家教市場上知名高中教師收費1000元/人·小時,而一名大學生家教只能收100元/人·小時,原因是學生或者家長對前者的感受價值大於後者。

④ 根據消費者心理定價。

這是一種抓住消費者心理特點定價法,這種方法有聲望定價和招徠定價等。 比如,利用消費者仰慕名牌的聲望來定價。甲、乙兩所培訓學校某一專業辦得一樣好,但甲校規模大,歷史長,聲望高,學費就可以定得高些。 另一方面,利用客戶求廉心理,例如同樣是英語培訓,各門課程成本相等,但培訓學校特意將一門課定低價,以此來吸引學生,當學生學習了這門課並體會到培訓班的高質量後,一些學生就可以認可我們的培訓質量,會考慮學習我們的其他正常價格的課程。 也有的培訓機構常搞免費講座,或免費幾節課,以此來招徠學生。

⑤成本加利潤定價法。

按照我們的教育產品成本加一定的利潤定價。 這種定價可使我們的全部成本得到補償,成本可自己掌握,成本穩定時,費用也穩定,使企業得到穩定、合理的報酬。教育機構新產品的定價技巧還有很多, 比如吸脂定價、滲透定價、滿意定價、尾數定價、整數價格、用小計價單位標價、聲望定價、分級定價、習慣定價等,我們不一一列舉。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