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特常常在和朋友的聚會中聽到很多爸爸媽媽都會有的一句口頭禪,就是和孩子講話時結語都會附上「好不好」,大多是因為講久了就變成習慣用語,另一方面是想尊重孩子,但得到的回應通常都是「不好」或是「唱反調」

「趕快吃飯,好不好」→不好

「不要哭了,好不好」→哭更慘

「不要爬到桌子上,好不好」→爬更高

「趕快睡覺,好不好」→拼命玩

凱特聽到時,心中不免三條線,這些爸爸媽媽怎麼這麼多「好不好」啊?

就算是口頭禪也請改掉講好不好的壞習慣,因為講「好不好」在中文來說就是有詢問對方,並徵求對方同意的意思,但父母的對象是孩子,思考能力本來就不夠成熟,尤其在孩子2歲開始就有所謂的Trouble Two時期,什麼事情都要跟父母唱反調,你越叫他往東他偏要往西,而很多父母最後都會順從孩子,久了,孩子變得更加不理會父母,而尊重也變成放縱了

P1410854129960.jpg

(照片來源:親子天下)

因此凱特建議如果希望孩子做到的事情,就不用再問「好不好」,避免孩子討價還價

「請你把飯吃完,吃完就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明確告知父母立場,並強調先把該做的事做完,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但只要哭一下下發洩情緒就好,之後再告訴我怎麼了」→對孩子的情緒表示認同,可以適當發洩,但不建議時間過長

「請不要爬到桌子上,因為那很危險」→讓孩子明白父母的想法,以及解釋不可以的原因

「請你睡覺了,爸爸(或媽媽)也很累了,需要休息」→讓孩子有同理心,能多替他人著想

雖然這麼說孩子不一定都會照做,但父母仍要堅定立場,並且對孩子直接說明而非詢問,如果真的要徵求孩子意見,也只要提供兩個選項,例如:

「我們今天要外出用餐,你想吃日式壽司還是美式漢堡呢?」一旦孩子做出決定,父母也要信守承諾,一方面讓孩子覺得自己有掌控權可以做選擇,另一方面引導孩子學會尊重他人,並做出適當的決定

IMG_4991.jpg

溫馨提醒:

作父母的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一定要盡量避免說「好不好」「要不要」「可不可以」,因為一旦孩子聽到好不好,就直接反應說「不好」「不要」「不可以」,接下來父母卻又強迫孩子接受或照做,孩子心裡多少會因為無法理解而引起更大反彈喔!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