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一個不錯的人生,有的從小嚴格要求孩子,有的“佛系”放養式育兒,有的則強調引導和鼓勵。

  不管是哪種家庭教育方式,父母在回顧自己的帶娃歷程中,除了美好的回憶,總會留下些許遺憾,後悔自己在育兒之路上做得不夠好的事情。

  以下幾點是一些父母在養育孩子過程中反思自己犯下的錯誤,看看你是否能夠認同。

  1

  他們沒有與孩子有效溝通

  孩子從牙牙學語到長大後的獨立模樣,這期間都需要和父母保持一種引導性的溝通

  而父母同樣也需要這種有效的溝通。

  很多父母在孩子看電視或者玩遊戲時去做其他的事情,甚至樂於讓長輩代勞照看,這種情況偶然發生是沒有多大問題的。

  但如果你把這當做一種習慣,久而久之,你就無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樑,孩子也就不願意和你討論課業或者生活問題。

  最後,你會發現孩子已經過上了一個沒有你也無所謂的生活。

  此外,很多父母認爲只有彼此之間有對話就是溝通。

  缺乏共情基礎的交流、雙方意見的討論以及經驗的分享,這種都不能稱之爲真正的溝通,只屬於一次口頭對話。

  要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模式,不在於尋找各種關於親子溝通技巧或指南,而是要意識到父母的指導對於孩子的人生有多重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去挖掘孩子的需求。

  心理需求的滿足,勝過各種不走心的關懷。

  2

  他們沒有經常擁抱孩子

  世上最溫暖的事物,是一個充滿愛的擁抱。

  科學家已經證實擁抱是一劑良藥,可以保護免疫系統,幫助人體對抗壓力及病毒感染。

  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擁抱可以保護我們的免疫系統,幫助身體對抗壓力及病毒感染。

  美國卡卡耐基梅隆大學謝爾登·科恩(Sheldon Cohen)博士帶領團隊進行了一項測試:擁抱是否是一種有效減壓及抗病的社會支持?

  團隊以404名健康成人爲實驗對象,以問卷方式瞭解他們對社會支持的感受。

  他們還連續兩週每晚以電話作問卷,調查有關頻繁的人際衝突及獲得擁抱的情況;接着讓實驗對象暴露於常見的感冒病毒下,觀察是否有受到感染的跡象。

  結果顯示,感知到社會支持且較常被擁抱的人,其感染風險降低;而即使受到感染,如果有較高的社會支持和較多擁抱機會,其感冒症狀也沒那麼嚴重。

  該研究被刊登在《心理學期刊》(Psychological Science)上。

  擁抱除了具備一種保護作用,還可以作爲和他人親密關係程度、表現支持態度的一個指標。

  很多父母會基於文化背景、個人性格等原因而不太願意和孩子擁抱,但你要知道,孩子總會長大的。

  在你還能擁有這麼多的機會時,多去珍惜這些美好時刻吧。

  3

  他們沒有過多挖掘孩子的天賦

  創造力並不是天才的專屬,每個孩子都擁有自己獨特的潛能。

  父母們往往低估了孩子的這一能力,有時候因爲過多幹擾或忽視,而沒有激發起孩子的創造力。

  而在孩子成年之後才懊悔不已,我爲什麼沒及早發現他的這項才能呢?

  想要挖掘孩子潛在的天賦,你可以先帶領孩子去參加各種不同的課外活動,從中仔細觀察他們所感興趣或者所擅長的方面;

  然後再增加這類型活動頻次,比如在家裏和孩子一起大聲朗讀他們喜愛的英文繪本,或者一起玩橡皮泥或拼圖遊戲等。

  這樣一來,你會發現你和孩子之間的紐帶變得更爲牢固——就這一點來說足以指引你親子活動該如何進行下去了。

  4

  他們忽略了孩子的想法

  很多父母會以“我都是爲你好”、“你還小不懂”這類說辭來否定或忽視孩子看似很“天真”的想法。

  雖然的確是爲孩子好而出發,但孩子也擁有自己的小世界,他們也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夠得到大人的重視

  試想一下,如果人生中總有人提前替你安排好一切,你又如何知道自己最想要怎樣的生活呢?

  如果父母只一味強調自己的意見,而不去關注孩子的感受和他們的小思想,也許你愛的只是你理想中的那個孩子。

  長而久之,孩子也會因爲得不到表達想法的機會而拒絕跟父母交流,這不僅不利於和諧親子關係的建立,也會讓雙方之間的交流產生巨大的鴻溝。

  多嘗試去聆聽孩子“想要說出來的話”,你會發現很多奇妙的事物。

  5

  他們聽從太多別人的建議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一百位父母可能會有一百種方法。

  有些父母很容易聽信其他人的各種建議,而讓孩子照着這些“成功案例”或“專家意見”行事。

  但並不是所有建議都要聽入耳,有些可以作爲參考,有些則要考量一下是否合適。

  “沒人比你更瞭解你的孩子”,家庭治療師、心理學家邁克爾· 古裏安(Michael Gurian)如此說道。

  他在其暢銷書《核心天性教養法》(Nurture the Nature)中鼓勵父母們去相信自己的直覺,因爲父母比任何人都應該更瞭解什麼建議是適合孩子的。

  你可以憑藉對孩子的瞭解程度,找到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

  這幾點,你有沒有中招呢?

  其實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

  父母不可避免地會忽視一些問題,自以爲給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但意識到問題所在、並勇於改正纔是塑造良好親子關係的前提。

  父母要學會靜下心來聽聽孩子內心的聲音,試着去理解那些“藏在心裏的話”。

  因爲,接受和改變,最重要的還是我們內心深處的態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