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

 

我待的帕米爾青旅就在喀什老城邊,我幾乎每天都會進老城去逛逛,或者是進去買個小喫。

喀什老城的每個進出口都有檢查站,檢查站有幾個公安會攔檢每個要進去老城的維族人,或是其他少數民族,看看他們身上有沒有危險物品。

漢人是不會被檢查的,老外觀光客也同樣可以自由進出。

話雖如此,由於檢查站的公安們是看臉,直接由經驗來判斷進入的人是否為維族,所以我也不小心被攔下了二次(無奈攤手)。

第二次被攔下來時,維族公安對我說了一句維語,我猜是叫我停住打開包包之類的。我直覺反應是說了句中文的「什麼?」。他楞了一下,揮揮手讓我通過。才通過我就聽到身後的這個公安喃喃地對同事說:「她長的真的像耶。」

我想,我的長相的確是比較接近東南亞民族,膚色也不像一般漢人女生那樣白,不過連維族人都認錯,對我來說也是個有趣的經驗。

 

老城內賣紀念品的店鋪,擺設了許多木製工藝品,有樸實的原色,當然也有色彩鮮豔的。

這個層層疊疊的東西應該是馬鞍吧,就擺設在店門外,引誘著觀光客的錢包。

古城區內有一些小攤子,擺了有趣的手工製品,隨手拍了一些照片。這個色彩繽紛的東西應該是馬鞍吧。

@喀什老城

 

在這種異國氛圍這麼濃鬱的城市,路邊小販、傳統職人以及在這裡生活的人們,和觀光客們,交織出生活的日常。這些日常對我來說,比古老的老城本身更令人著迷。

@喀什老城

@高臺民居

喀什的羊肉抓飯

 

@喀什老城

 

路旁的老婦人,手邊擺了用花布蓋起來的一堆東西,我好奇地看了看,原來是當地人最愛喫的,一碗一碗的手工酸奶,也就是我們說的優酪乳。

買酸奶的客人三三兩兩的,買了就走。我買了一碗酸奶然後坐在婦人的旁邊,邊喫邊看她賣酸奶。

但是現場喫沒有糖可以和著喫,婦人看著我喫酸奶喫得臉都皺成一團了,被我逗笑了,露出她滿滿的黃金假牙。

@喀什老城

 

老城裡有家很顯目的銅器店,金屬大門前擺滿了大大小小的銅器。我經過了好幾次,注意到門口總是坐著一個老爺爺。

這天經過時發現銅器店門口圍了一大羣遊客,原來是爺爺的二個可愛的小孫子站到門口來了,漢人遊客們開心的想拍攝維族小朋友。

爺爺說他們的父母離開家鄉工作去了,把小孫子留給他照顧。我一人給了一顆軟糖,二個孫子開心的不得了。

其實這也是在喀什地區普遍的狀況,你在路上看最多的就是老人和小孩,青壯人口大都離鄉外出打拼去了。

@喀什老城

@喀什古城

@喀什老城

 

喀什老城的小巷弄裡,有著和大路上完全不同的風景。巷弄家家戶戶的門窗設計都滿溢著濃濃的伊斯蘭風情。有幾天在小巷裡胡亂走著,幾乎沒有遊人,偶然有當地人從這個巷子冒出來又消失在另一巷子裡。走在靜默的路上,常常有一種我擁有了整個城鎮的感覺。

但聽說這老城在前幾年經過大整修,許多建築其實都是仿古,已經不是真蹟了。

@喀什老城

@喀什老城

@喀什老城

@喀什古城

離老城不遠處,有一個「中西亞國際貿易市場」。它是喀什地區最大的市集,又叫東門巴札,但公交車站牌上它又叫兩亞市場,一度讓我找路時非常錯亂。

走進了這個像在大型倉庫裡塞進各個小店面的著名巴札,遊客卻不多,走著走著居然碰到了昨日同房住客,來自上海的室友L和她朋友們,太巧了!

「你們買了鼓啦?很漂亮耶。我也想買!哈哈。」這皮鼔的正確名稱叫”達甫”,是當地維族和塔族的傳統手鼓,我在帕米爾高原上的塔族婚禮上,看過現場打的鼓是原色沒有上晝的。

「一般傳統打的鼓是原色的,但是有上晝的可以當擺飾阿比較漂亮。」賣鼓的小哥說起漢語時會帶著很可愛的口音。事實上這裡幾乎所有的維族或塔族人說起漢語來都帶著像唱山歌一舨的口音,很有趣。討價還價後我買了一個中型鼓,還硬拗小哥現場示範一段即興打擊,小哥不好意思地熟練的打了一小段,大家都開心的笑了。

@中西亞國際貿易市場

 

茶館是維族男性消遣時光和交誼的好地方,女性是禁步的。但有家很有名氣的「百年茶館」因應了觀光需求,開放非維族的女性遊客可以進入消費。這個很好理解,就是為了一個錢嘛,但通常,這也是出賣靈魂的起點。

和剛剛在巴札遇到的同伴,走上了位於二樓的百年茶館品茶聊天。裡面的佈置充滿了維族風情,伊斯蘭的圖畫布飾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我們坐下,點了一壺土耳其紅茶,還派了同行中最年輕的小弟去外面買了大饟來配茶。

邊喫邊聊著大家旅途中的奇聞。突然間,有人打起了樂器,然後坐著喝茶的一個大叔居然起身跳起了舞,氣氛馬上歡樂了起來。

「我們把剛剛買的皮鼔拿出來打吧!」我們紛紛把剛剛在市場裡買的幾個皮鼓拿出來,高興地跟著節奏打了起來。

表演結束,大家給予了熱烈掌聲。我們也開心的忙著把皮鼓收起來。這時,樂手突然大聲地指著我們說:「小費!」

我懷疑是不是聽錯了什麼,腦袋很快地運轉著,一個念頭蹦了出來 -- 他想要強迫跟我們收取小費!!整屋子的氣氛突然降到冰點,注意力一下子都聚焦了我們這桌來。

「不如我們給個十塊吧。」我建議著。

是我在眾目睽睽之下給錢包裡拿出了十塊錢,遞給了剛剛打鼓的樂手,樂手顯然對金額不是太滿意但勉強地收下了。我跟同伴們互望,對剛剛發生的一切有一種瞭然於心但不便討論的感覺,我在次看向滿桌的維族大叔們,突然心裡覺得難過了起來,不是難過剛剛給了小費,而是難過這個地方已經不再單純了。

我們又待了一下,帶著很複雜的心情離開了這家百年茶館。

@百年茶館

 

週日早上不到十點和一些旅伴們相約去近郊的「牛羊大巴札」。原本以為這個大巴札名氣大應該出租車師傅都會知道,但事實是攔了好幾臺車,都無法順利地讓師傅瞭解我們到底想去那裡。就在我們覺得氣餒時,攔到了一個漢族師傅才順利抵達。

一到入口就看到熱騰騰的烤包子正在出爐,早餐還沒喫的我馬上買了一個喫,比起老城裡的烤包子又大又便宜,料多味美好喫極了。

巴札裡大部分的牲口綁在柱子上,整整齊齊排列著等待買主來詢價。時間還早客人們還沒上門,一旁的小販們在聊天打屁,看到我們走過去友善的對我們笑著。「這是你的牛嗎?你可以站在前面讓我拍個照嗎?」我沖著一個年輕的小哥說。

經過了過去幾天的練習,我愈來愈知道怎麼開口要求陌生人讓我攝影了,臉皮也增厚了不少哈哈。

@牛羊大巴札

賣羊的大哥說,賣相好的羊要有漂亮的牙齒和屁股。

這標準好像在人類身上一樣適用耶。

@牛羊大巴札

@牛羊大巴札

@牛羊大巴札

 

牛羊大巴札在接近中午前最熱鬧,陸陸續續所有帶著自家牛羊牲畜的小販都到齊了,買賣雙方忙著招呼議價,已經沒有空閒理我們這些光拍照不交易的遊客了。突然慶幸起了自已早到,所以有機會跟一些小販們有了些互動。

回程前經過二頭大駱駝,整個大巴札就屬這二頭比人高大的駱駝最醒目。年輕老闆會說一些漢語,我向他笑了一笑,問他能不能讓我拍一張他跟駱駝的合照。

他臉上閃過一絲不好意思,但拗不過我的請求,害羞的站到駱駝邊讓我拍了一張,但很快的又閃開了。

他說一頭駱駝賣價12萬人民幣。「那不就跟一臺車一樣了嗎?」我心裡想。

後來圍觀的一些中國遊客沒有問過小老闆,自已站到駱駝旁,但都被小老闆驅離了。

@牛羊大巴札

 

新疆行(上):人在遙遠的烏魯木齊和庫車行旅中。

新疆行(中):奔馳在帕米爾高原的中巴友誼公路上。

二訪絲路行前準備:烏魯木齊Urumqi>庫車Kuche>喀什Kashi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