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別人升職加薪了,自己心理不平衡; 看到老婆在牀上躺著,自己打掃家務,心理不平衡;看到父母偏心了,心理不平衡。雖然我能意識到或許是其它原因導致的別人得到的更多,但是心裏面就像籠罩了一層陰霾的感覺,揮之不去,我想知道這是如何引起的這種「陰霾的感覺」,如何避免自動形成「陰霾」呢?


謝邀。

心理平衡的十條要決,值得借鑒

一、知足常樂:不論是榮與辱、升與降、得與失,往往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榮辱不驚,淡泊名利,做到心理平衡是極大的快樂。

二、找人傾述煩惱:生活中的煩惱是常事,把所有的煩惱都壓在心裡,只會令人抑鬱苦悶,有害身心健康。如果把內心的煩惱向知己好友傾訴,心情會頓覺舒暢。

三、幫助別人做事:助人為快樂之本,幫助別人不僅可使自己忘卻煩惱,而且可以表現自己存在的價值,更可以獲得珍貴的友情和快樂。

四、積極娛樂:生活中適當娛樂,不但能調節情緒,舒緩壓力,還能增長新的知識和樂趣。

五、暫離困境:在現實中受到挫折時,應該暫將煩惱放下,去做一點你喜歡的事,如:運動、讀書、欣賞音樂等,待心境平和後,再重新面對自己的難題,思考解決的辦法。

六、適當讓步:處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只要大前提不受影響,在非原則問題方面無需過分堅持,以減少自己的煩惱。

七、對人表述善意:生活中被人排斥,常常是因為別人有戒心。如果在適當的時候表示自己的善意,誠摯地交流溝通,伸出友好之手,自然就會朋友多,隔閡少,心境當然也會變得平靜。

八、對自己不苛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抱負,有些人把自己的抱負目標定得太高,根本實現不了,於是終日鬱鬱寡歡,這樣一來實際上是自尋煩惱;有些人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有時近乎苛刻,往往因為小小的瑕疵而自責,結果受害者還是自己;為了避免挫折感,應該把目標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懂得欣賞自己已經取得的成就,心情就會自然輕鬆許多。

九、不要處處與人爭鬥: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為他們處處與人爭鬥,使得自己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其實,人際之間應該和諧相處,只要你不敵視別人,別人也不會那麼容易與你為敵。

十、對親人期待不要過高:妻子總是盼望丈夫飛黃騰達,父母總是期望兒女成龍成鳳,這似乎是人之常情。然而,當對方不能達到自己的期待時,便大失所望。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道路,怎麼能要求別人一定迎合自己。


謝邀,生理學和心理學不知道耶幫不了你。以下純屬瞎說哈。(百度詞條解釋: 心理平衡_百度百科 )

個人認為「心理平衡」主要是對待事物的差異認知與自己的期望結果不合而主導了「平衡」與否的情緒變化。

看見別人升職加薪了,自己心理不平衡,這一點是建立在自己覺得自己也努力且有成績,如果是平日不好好工作不在乎升職工資的人是肯定不會產生這種心理不平衡的。


心理學和生物學幫不了你。

你買彩票嗎?如果買過的話,當你知道有人中了這一期頭獎的時候,你會內心陰霾充滿不平衡嗎?不會的。但如果你知道這個人是你大學舍友的話,你馬上就會充滿陰霾心理不平衡。因為只要人還有慾望,人都一樣,你一樣我也一樣,程度不同罷了。

因為人的幸福感來源於周圍大多數人的平均水平,當一個與你水平相當的人突然脫離了你的水平升到更高處時,你就會形成心理落差,你們再次對比時就有了高下之分,這就是你說的心理不平衡。

解法:1. 職場或者生活,有能力和運氣兩個緯度的對比,當你覺得你被超越時,你需要評估別人超越你的是能力還是運氣,如果是能力,就看你的自己了。如果是運氣,就需要你調整心態。如果你一直覺得別人是運氣,就需要你調整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了。2. 情感,情感中有個很重要的詞你要知道,付出感。感情中投入較多的人會有較強的付出感,付出感認為我投入了這麼多,你要回報我。你要掌握這個平衡,付出與索取要差不多,情感關係才能維繫。
各人喫各人的那碗飯 不必眼紅別人的 你只看到別人得到的 沒見他失去的和匱乏的 也許正是你擁有的。把向外關注的眼光望向自己 看看自己擁有的 你會找到內心富足的感覺。

不足的部分正是你欠缺的 就努力去爭取


人的七宗罪裏有貪婪和嫉妒,這是人的原罪。好的這不是心理學和生理學,我走錯片場了不好意思

心理平衡是一種補償心理,此種心理屬於後天行為確實,但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一種心理。簡單來說,缺啥補啥,補啥缺啥。


謝邀。不過我可能要讓你失望了。我對心理方面的問題很感興趣卻並無專業知識。我覺得這很大一部分是人性的作用。看到別人比自己「不同」的時候,這個信息極大的觸及了你心靈深處的某些原始部分。(這個原始部分,我理解為人的天性。「人之初性本惡」)我理解人後天對心靈的培育,都是在這個原始基層上搭屋建樓。

嚴格來說西方國家的心理學根本沒有國內的」心理平衡」這個術語,也沒有專門的理論。所以心理學術界沒有對你這所謂「心理平衡」的標準答案。中國人回答心理平衡的話通常都是一些「道理」,而不是專業的心理學解釋。

你問這個問題的態度就是想要權威一點的解釋吧?沒有。

心理學裡各種平衡理論那倒是有一大堆,比如說窮人會覺得富人肯定生活沒自己美滿,這樣子就能有一種自己雖然窮但是生活美滿的幻覺,就能平衡一下心理。(實際上,數據顯示富人比窮人更幸福)但是這和俗稱的心理平衡聯繫似乎不大。

不過心理學有一個自尊心測量儀理論可能有點聯繫。

首先你要做幾個設定:

1:攀比是人的天性

比如說考試成績出來你會問其它人的成績進行對比,看見父母和親兄弟說話你會對比父母對自己說話的態度。仔細想一想這個設定是不是很有道理?

2:攀比的時候輸了的話會損害自我認知。

成績比別人差的時候會很失落吧?覺得自己不行對吧?這就是自尊心受到損害的表現。反之,贏了的話那就是提升自尊心了。

3: 損失自尊心的時候會想辦法減少損失。

自尊心受損的時候你肯定會做一些事來減少損失,比如說在找一個成績肯定比你差的重新對比,或者從其他方面打擊攀比的對手。

這裡就和中國所謂的心裡平衡有些聯繫了。你的自尊心受損,就是那種很不舒服感覺的來源,這個感覺也可以作為動力使你做出一些行動來修復你的自尊心,比如說喊一句「老婆憑什麼我做家務你就在那看韓劇呢?」

危機感好像和心理平衡也有點聯繫,心理不平衡通常就是其他人過的比你好,你感覺不舒服對吧?這不就是別人有優勢你沒優勢,你處於劣勢所以有危機感麼?

而且出現危機感的話,經常會伴隨一些緊迫感,怒氣,這時候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都會分泌一些激素,這或許就是那種陰霾的感覺的來源吧?生理上出現的這種變化還真的很難揮去。

所以說,你的這種感覺真的避免不了,除非你磨滅了你自己的天性。但是控制住自己的感覺,自己的行為那倒是挺容易的,幹點其他事轉移一下注意力就行了,不要一直想,那樣很容易走火入魔變得極端,然後對其它人做出攻擊性的行為。比如說不滿同事升職所以開始傳播關於同事的謠言。
謝邀,你說:如何避免自動形成的陰霾?保持心理平衡,要學會淡薄名利,每個人的努力方式不一樣,你應該多學習多看書,提高自己的能力,纔不會看見別人升職加薪而眼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