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佈《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明確大城市取消或放鬆落戶限制,這意味着在大城市落戶將會變得容易一些。

  4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佈《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明確大城市取消或放鬆落戶限制,北上廣深等超大城市也要大幅增加落戶規模。

  II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包括珠海、海口等

  據《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2019年,積極推動已在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繼續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

  其中,在此前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已陸續取消落戶限制的基礎上,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II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這意味着,II型大城市在落戶上將不得再有“社保年限要求”。

  梳理顯示,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II型大城市包括珠海、海口、濰坊、撫順、銀川等城市。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偏遠地區的省會城市及省內較發達市區。

  I型大城市取消重點羣體落戶限制 包括大連、廈門等

  I型大城市落戶政策也有不小變化。

  2018年的任務是“Ⅰ型大城市中實行積分落戶的要大幅提高社保和居住年限的權重,鼓勵取消年度落戶數量限制。”

  《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則明確,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I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羣體落戶限制。

  梳理資料顯示,上述的I型大城市主要有大連、長沙、濟南、廈門、南寧等。主要爲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

  北上廣深要大幅增加落戶規模

  超大特大城市的落戶政策也有了一些改變。

  《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指出,超大特大城市要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

  最新城市規模劃分標準顯示,超大城市爲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特大城市爲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

  據媒體報道,《2016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發佈數據顯示,4個超大城市主要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特大城市主要包括成都、南京、杭州、鄭州、瀋陽等,以省會城市居多。

  允許租房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戶口落戶

  《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到,允許租賃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戶口落戶。

  消息一出,也有網友提出了疑問,“我們家這兒房價會不會又暴漲啊?”“放開戶口,我家孩子上好學校更難了吧?”......那麼,大城市放開落戶限制,網友們擔心的事情會出現嗎?一起來看!

  1

  放開落戶限制,會助推樓市上漲嗎?

  ?

  大城市落戶限制放寬或取消了(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II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I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羣體落戶限制),房價會不會跟着出現大漲?業內人士分析稱,今年以來全國發布各種人才引進與落戶政策的城市,已經超過了50個。除了京滬兩地,大部分城市落戶難度已經不大。大城市放開放寬落戶政策,有利於已經在城市生活的轉移人口平等獲得公共資源,對房地產市場也有了穩定的市場需求。

  海口/資料圖

  客觀來說,放寬落戶限制的確是會增加有資格購房的人,但從長遠發展看,人才對城市的核心作用是推動產業。本次的放寬落戶政策也提出,“健全都市圈商品房供應體系,強化城市間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協同。”可見,“房住不炒”的原則是不會改變的,調控原則依然是因城施策。

  02

  放開落戶政策後,城市公共服務如何享受?

  《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出,按照尊重意願、自主選擇原則,以農業轉移人口爲重點,兼顧高校和職業院校(技工院校)畢業生、城市間轉移就業人員,推動未落戶城鎮的常住人口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務。今年確保有意願的未落戶常住人口全部持有居住證,鼓勵各地區逐步擴大居住證附加的公共服務和便利項目。

  教育

  到2019年底,所有義務教育學校要達到基本辦學條件“20條底線”要求,在隨遷子女較多城市加大教育資源供給,實現公辦學校普遍向隨遷子女開放,完善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的政策。

  資料圖

  社保

  今年全面推進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提高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線上結算率,推進遠程醫療和社區醫院高質量發展。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擴面,指導各地區全面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

  住房

  今年要持續深化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擴大公租房和住房公積金制度向常住人口覆蓋範圍。

  就業

  一方面,今年要強化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推進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擴面提質。城市政府要向已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但未落戶的農村貧困人口,優先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等基本公共服務,並加大與農村貧困人口較多地區的勞務對接力度。

  深化“人地錢掛鉤”等配套政策

  根據《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今年還將深化“人地錢掛鉤”等配套政策。在安排中央和省級財政轉移支付時更多考慮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2019年繼續安排中央財政獎勵資金支持落戶較多地區。在安排各地區城鎮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時,進一步增加上年度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的權重,探索落戶城鎮的農村貧困人口在原籍宅基地復墾騰退的建設用地指標由輸入地使用。完善財政性建設資金對吸納貧困人口較多城市基礎設施投資的補助機制。

  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都市圈建設與運營

  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就得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那麼這些現代化都市圈誰來建?《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指出,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都市圈建設與運營。在符合土地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都市圈內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指標跨地區調劑。

  03

  大城市更吸引人,中小城市和農村怎麼辦?

  大城市落戶限制調整了,如何預防和治療“大城市病”?《重點任務》明確指出,要推動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

  超特大城市

  超特大城市(主要包括北上廣深以及成都、南京、杭州、鄭州、瀋陽等城市)不能再繼續“攤大餅”。超大特大城市要立足城市功能定位、防止無序蔓延,合理疏解中心城區非核心功能,推動產業和人口向一小時交通圈地區擴散。

  上海/資料圖

  大城市

  大城市重在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增強要素集聚、高端服務和科技創新能力,發揮規模效應和輻射帶動作用。

  中小城市

  中小城市發展要分類施策:潛力型中小城市要提高產業支撐能力、公共服務品質,促進人口就地就近城鎮化;收縮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強體,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引導人口和公共資源向城區集中;穩步增設一批中小城市,落實非縣級政府駐地特大鎮設市。同時,調整優化教育醫療資源佈局,新設立和搬遷轉移職業院校原則上優先佈局在中小城市,將更多三級醫院佈局在中小城市,支持大城市知名三級醫院在中小城市設立分支機構,支持大城市知名中小學對中小城市學校進行對口幫扶支教。

  小城鎮

  小城鎮則要繼續強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補短板,提高服務鎮區居民和周邊農村的能力。

  硬件方面,包括統籌佈局道路、供水、供電、信息、物流、防洪和垃圾污水處理等設施,2019年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

  農村公路/資料圖

  軟件方面,鼓勵省級政府建立統籌規劃、統一選拔的鄉村教師補充機制,通過穩步提高待遇等措施,增強鄉村教師崗位吸引力,增加基層醫務人員崗位吸引力。

  同時,鼓勵縣醫院與鄉鎮衛生院建立縣域醫共體,鼓勵城市大醫院與縣醫院建立對口幫扶、巡迴醫療和遠程醫療機制。

  來源|源自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

  --- End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