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就是人心之惡集大成者。我從一開始很喜歡這個角色,看著他打著正義的旗號幹下無數好事壞事,盡都利己卻能讓民眾感激涕零,拜服其氂下。看著一眾厲害對頭張牙舞爪,卻最後在他迎頭痛擊下敗下陣來。看著他的陰謀詭計即將敗露,但總給他振振有詞花言巧語的過關,讓我們不知不覺中為其擔憂,最後高興於他的化險為夷。

我們每次都驚訝於他總可以超越我們心中的道德底線(背棄承諾,出賣同伴,乃至殺人防火),又會不知不覺的為他所作出更大的承諾(為了國家,教育,人民)而不得不點頭認可。直至我有一天發現自己無法再分辨伍德是好人還是壞人的時候,才發現他就是自己內心的惡的寫照。有人和我說,沒必要去分辨他的善惡,這本來就是權力世界弱肉強食的真實寫照。我想了一下,說:「如果沒有民眾的信任,他的權力也會成為泡影。」人類是一個社會,彼此有各自的利益,但最終選擇在一起形成社會,發展到今天的文明。最重要的基礎就是信任。而伍德就是利用了這個信任的基礎,形成了他的權力。如果失去了社會大多數人的信任,他畢生信奉的權力也就煙消雲散了。劇情發展下去,伍德的結局可以預見: 要麼他的陰謀最終敗露,失去民眾信任倒臺,要麼就是他繼續飾演下去,逍遙法外。伍德最終要可以洗白,就必須將大多數美國人成為他的同謀,讓所有人在不知不覺中承認私利的至高無上。所以這纔是伍德藏得最深的惡。私利沒有善惡之分,但如果一個人只有私利,這就是惡之起源。

伍德的故事就是在不斷地利用各種各樣的原因(遭到攻擊,被人出賣,為國為民之類)為他的所作所為解釋,然後繼續升級他的惡行。別忘記他經常突然對著觀眾講著悄悄話,我們會發現非常的熟悉,這些就是我們內心在做些小壞事時做出的自我解釋。而伍德嫻熟的運用它們,一次又一次的把我們的道德底線降低,最終他引導著所有認同他的人一起淪落。這就是真正的惡,不是暴力,也不是貪婪,而是讓你不再明辨是非,一同沉淪。如果我認為他的所作所為是惡的,他必將受到應得的懲罰,那我覺得這就是一部人性淪落的悲劇。如果我為伍德所傾倒,不願見到他倒臺,那必然為他的逃脫而慶幸。那又同樣的讓我悲哀。想到此,突然覺得看下去已經無趣了。


弗蘭克·安德伍德的角色讓我想起了《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小丑,但是小丑充其量是一個無政府主義者,他渴望的是混亂,是無序,是殺戮,他沒有任何政治目的;而這個陰險狡詐的政客弗蘭克是政治家,渴望的是權力,是由他發號指令的秩序,是殺戮的快意,是有仇必報的陰謀論者,是未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機會主義者。他享受這種爾虞我詐的政治角逐,他樂在其中,並且坐享其成。正如燒烤店的弗萊迪對他的評價:「無論是誰惹了你,他們踩到了不該踩的響尾蛇了。」

《紙牌屋》受到的熱捧,與凱文·史派西飾演的弗蘭克的政客密不可分。按照慣常的邏輯,弗蘭克是一個壞人,但是對一個政治人物來說,用壞人來形容他過於簡單了。一個簡單的道德判斷並不適用一個政治家,一個梟雄似的人物。凱文·史派西在接受訪談中一句道破了這個人物角色的魅力所在:「瞭解一個總統如何運用政治資本來謀取選舉成功的過程是很有趣,我們這部劇就是圍繞著一種道德的兩難境地展開的:主角卻是內心邪惡,手段殘忍,但是這一切都行之有效,他成功了。」他成功了,這就如同我們閱讀一本成功人物的傳記,我們希望擱置對他的道德評判,先是被他成功的魅力所俘獲。成功就是最有說服力的廣告效應。

美國總統奧巴馬對《紙牌屋》的熱衷,其中提到同樣的一個原因,他曾經開玩笑地說,要是現在華盛頓的事情像《紙牌屋》裏那樣有效率就好了,「凱文?史派西(的角色)辦成了很多事」。弗蘭克在在第一季裏成功推動了教育改革法案,第二季更是利用議事規則,在參議院強行推動福利改革,他還幫助他的敵人爭取老年癡呆的研究基金。當弗萊迪受到牽連時,他毅然決然地想登門拜訪,想幫助這位多年給他美味肋排的朋友,卻被拒絕了。在返回府邸的車中,弗蘭克用他的獨白打動了我們:「你覺得我是一個偽君子嗎?那就對了,我不會否認。通向權力的道路就是由虛偽和犧牲鋪就的,我永遠不會後悔。」這個看似冷無情的人,也有他在乎的人,他的妻子克萊爾、他的幕僚長道格、他的貼身保鏢密查姆、後來加入的媒體主觀賽斯也贏得了他的信任,他們組成一個團體,無堅不摧,無懈可擊。弗蘭克與克萊爾的愛情在第一季中受到了嚴峻的考驗,在新季中卻已經無堅不摧了,他們更近似白宮版的《雌雄大盜》,為了弗蘭克的野心和仕途,克萊爾不惜犧牲自己的聲譽,斷送自己與情人之間的感情。他們之間的愛情已經超越了普通人的卿卿我我,兩人之間有著絕對的坦誠和信任,更有一種絕不放棄對方,時刻以對方為傲的榮耀感。這種超越常理的愛情,有一種無聲地驚心動魄之美。

而身在其位的沃克總統卻總是處處縛手,受制於人,無所作為。我們很容易就把此看作是現實的美國政治的影射。強有力的政治手腕才能在未來的政治鬥爭中受益,而不是被各種感情瑣事困擾的優柔寡斷。弗蘭克在宣誓就職副總統時,用這部劇特殊的內心獨白的方式說出了他內心對民主的蔑視:「離總統只差一步,卻用不著一張選票,民主也不過如此。」在第一集中,弗蘭克會見新提拔的黨鞭潔姬·夏普(莫莉·帕克飾演)時,牆上懸掛著美國第36任總統林登·約翰遜的頭像,這是弗蘭克的偶像之一。約翰遜被認為是是美國近代歷史上最會耍弄權術的總統,也是一個不擇手段的政客,但同時也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在任時通過了《民權法案》,建立了晚年醫保制度,完善了美國的社會保障體系,為美國的進步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在《紙牌屋》中,弗蘭克就是為其為楷模和行事的法則,甚至連推動的福利改革也有著很大的相似性,在第一季中,我們甚至看到了弗蘭克的辦公桌上擺放著一本約翰遜的傳記《通過權力之路》。

在《紙牌屋》中,幾乎沒有一個好人。人人都在踐行著一個世俗的格言:如果你想戰勝一個惡人,只能比他更惡毒。上至總統、副總統,下至一個普通的國會議員,人人都覬覦著自己的利益得失。在白宮中的生活被塑造成了在狼羣中突圍,時刻要警醒著周圍發生的一切,謊言塑造著他們的生活,權力引誘著他們前行,慾望指引著方向,動物獸性的本能幫他們尋找同盟,同時瓦解著敵人。權力是他們唯一追逐的春藥,離開權力,他們的生命就會枯萎。


恨是很個人的情感,而在現實的利益考量面前,個人情感是必然會讓位的。

且不說總統Walker違背了約定。若總統Walker不違背,Tusk也很難作出告發Francis的決定。

因為,此時的國會眾議院,經過Jackie Sharp的遊說,已經活得了啟動彈劾程序足夠的票數;參議院中的前國務卿提名人Michael Kern也在遊說GOP同僚響應彈劾。這兩位關鍵的人物,情感和利益上都與Francis作出了交易。也就是說,即便Tusk告發Francis,也未必能等到總統Walker的特赦。

另外,在Francis寫信給總統Walker過後。總統的反應是首先要保住自己的位置。也就是說,總統Walker已經做好了二選一的結果:要麼保全自己,要麼保全Tusk,兩者無法兼容。若總統Walker真有所謂的和Tusk深厚的感情,Francis也不可能在這兩人中找到罅隙。

綜上所述,Francis若奪位成功,自己很大程度上會被Francis特赦,並且不會捲入後續的調查中。而Francis失敗,自己被特赦與否並不得而知,而後續的調查必將吞噬自己的公司市值。

部分同意樓上的回答,Francis的權謀的確在最後關頭釋放了最大的能量。但是,Francis最終能夠逃過這一劫,很大程度上還是有運氣。若沒有Jackie Sharp和Michael Kern在國會的強力動員,總統Walker不太可能首鼠兩端,最終為了保全自己而放棄了Tusk。

總統Walker並非豬隊友,只是一個看似愚鈍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FU主演Kevin Spacy本事是話劇演員出身,在百腦匯和好萊塢的演技不用說。FU這個角色因為他的總統夫人的性格的彌補而更加無堅不摧,雖然還沒看完最後的大結局但是在當今社會追求權力追求利益不擇手段,結盟,交換。這些成人世界遊戲法則我覺得刻畫的惟妙惟肖。


他或許早已經看破美國政治甚至是國際政治。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政客卻算不上政治家。他很會撒謊表演,謊言是他的重要武器。幾部紙牌屋看下來,只是看到弗蘭克安德伍德不斷在表演他的邪惡,他總是說不是我們不信上帝,而是上帝不相信我們之類的話,他會裝模作樣地禱告完之後向耶穌雕像吐口水,往他父親的墓碑上撒尿。似乎他很想對外宣示他自己有多麼聰明多麼牛逼,一方面向觀眾用語言敘述著這個世界的卑鄙無恥。同時自己用更加卑鄙無恥的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最終他也總是最容易失敗而且經常被失敗困擾的那一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