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就常用藥物而言,如感冒藥、消炎藥


不考慮具體藥物性質的話,口服液最好。因為溶出比固體製劑好很多。


不明白你的藥效最好是什麼概念。見效快肯定是注射或者直腸給葯。口服製劑其實劑型上比較,效果差不多。不過有的劑型可以做緩控釋。


你可以下本 藥劑學 的電子書或者mooc看看

裡面對於種劑型的優缺點都有分析

不過其實也不算絕對,器官移植用的葯,也能做成片劑,這樣的就得看它研發的時候如何設計了


沒有所謂最好的藥效。阿斯匹林用於解熱鎮痛一般劑型是普通片劑和泡騰片,目的是口服迅速起效。而用於動脈粥樣硬化的預防,起到抗凝效果,用的是腸溶片,目的是減少長期用藥對胃黏膜的刺激。


口服藥,要看藥品在體液裏崩解和溶解的時間,從崩解時間來看,口服液不需要崩解,直接通過組織膜吸收,後面依次是顆粒,膠囊,藥片。顆粒也不需要崩解,但,有一個溶解的過程。膠囊有膠囊外殼需要先溶解掉,而藥片最慢,需要一個崩解時間,然後藥品還要從添加輔料裏慢慢釋放出來,因此藥效最慢。

但最終的藥效要看總的劑量和給葯途徑以及其他注意事項,這個臨牀上應該是有數據的。


從你的問題看,均是口服藥物,那麼根據口服藥物的需求來。

簡單的講,顆粒和口服液主要取決於其穩定性,顆粒劑較口服液方便攜帶,而口服液較顆粒劑方便快速服用。普通的片劑和膠囊就取決於新葯開發時候便捷以及後期穩定性的需求,但比較特殊的口崩片就不適合做成膠囊。

顆粒劑和口服液,對於片劑和膠囊來講,方便一些不方便服用的人羣,如:牀上的病人和嬰幼兒等。

片劑和膠囊在緩控釋上就要針對藥物本身去篩選了。

總的來說,因病而異,因人而異,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


同樣是感冒藥,復方氨酚烷胺,膠囊當然比片劑效果好


口服液應該是最好吸收的,只是味道也最直接,膠囊和藥品吞嚥對有些食用者比較難,所以顆粒狀的最好,它們都是同種配料所以藥效應該都是一樣的。


顆粒,片劑,膠囊,口服液只是劑型大類,而具體哪種劑型的藥效最好,要看藥物的性質,藥物作用的部位,和病理。

一般的口服液和顆粒吸收最快,起效最快,給葯次數相對更多,血葯濃度相對不穩定,帶來的副作用或許更多。另外,患者依從性更好些,小孩子和老人或者吞嚥困難的患者用藥更加方便。

下面根據不通用途可以設計為速釋和緩控釋等。通常一天兩次的感冒膠囊裡面的顆粒就包含速釋和緩釋,速釋的迅速起效,緩釋的過會起效。才能保證你減少喫藥次數,也穩定血葯濃度在窗口。但不是所有膠囊都是緩釋。一般顆粒的感冒藥吸收最快,所以一般也每天的用藥次數≥3,當然血葯濃度一般也具有相對大一些的波動。這樣來說,具有緩控釋的片劑或者膠囊藥效最好。

而消炎藥,比如一些抗生素不僅要達到最佳治療目的還應該最小耐葯。一些抗生素分為濃度依賴型和時間依賴型,時間依賴型還有區分是否具有PAE效應,就不多說了。利用抗生素的性質設計劑型,讓其達到快速釋放以處在較高的血葯濃度而殺菌,或者讓其短暫接觸細菌後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維持較久的時間以殺菌……目的不同,劑型需求不同。

用藥的條件環境不同,需要的劑型不同,藥效看需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