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但是經常聽到。

邵方逸華女士於14年11月22日下午5時28分在養和醫院安詳離世,她的家人一直陪伴在側。

  邵方逸華女士原名李夢蘭,是已故邵逸夫爵士的妻子,自1988年起出任無線電視董事,一直協助邵逸夫爵士打理無線電視同邵氏兄弟電影公司業務。

  自2000年10月起出任無線電視副主席,2006年起擔任董事總經理。直至2012年3月底退休,轉任非執行董事。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同邵氏集團同人,深感哀悼,向邵方逸華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邵逸夫事業鼎盛時期,身家超過200億港元。如今「六叔」仙逝,其名下家產何去何從?根據港媒消息,邵逸夫在生前便已成立慈善信託基金,收入除用於供養家人,主要將用於他始終致力的慈善事業。同時,全球各大媒體也紛紛刊發報道悼念邵逸夫。

  遺體放平民公立醫院

  邵逸夫過去幾年健康狀況並不好,為何最後他是在家中被發現昏迷,之後送院搶救不及?港媒報道,這並非家人照顧不周,而是邵逸夫自己要求在家中度過人生中的最後歲月。並且,邵逸夫跟家人也曾跟家庭醫生商量過在家裡善終的安排。

  此外,邵逸夫最後的搶救地是香港聯合醫院的S座大樓,這座大樓正是當年由邵逸夫捐助的其中一棟「邵逸夫大樓」。而邵逸夫離世後,遺體被送往香港觀塘區基督教聯合醫院。該醫院是一家公立醫院,主要服務於附近的普通居民,邵逸夫也曾向這家醫院捐款建造「邵逸夫大樓」。

  太太與長子共理後事

  邵逸夫離世當晚,太太方逸華與75歲的邵逸夫長子邵維銘同時出現在無線電視城,似欲商量邵逸夫後事。一身黑衣的方逸華禮貌地向記者揮手,邵維銘則始終保持沉默,雙方均表情平靜。之後,TVB行政主席梁乃鵬帶著三名保安護送方逸華和邵維銘離開。據了解,邵逸夫的後事具體安排仍在討論中,一有決定便會向外界公布。

  邵維銘從小跟隨伯父邵仁枚生活,常年定居新加坡。父子間一度關係冷淡,外界猜測這主要是因為方逸華入主邵逸夫事業後,雙方產生分歧。但邵維銘後來透露,父親常打電話關心他,而他也特別欣賞父親永不放棄的做人態度。此外,邵維銘和邵維鍾兩兄弟曾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先後於新加坡被綁票,當時邵逸夫也曾專程前去奔走。父子關係在近年逐漸破冰,2006年,一直在新加坡管理當地產業的邵維銘還代表父親高調領取了亞太影展的「終身成就獎」。

  族人繼續其慈善事業

  邵逸夫終身打拚事業,但電影是其理想,真正讓他賺錢的卻是房地產。邵逸夫自己也曾承認:「我的財產主要來自購入的地皮升值。」在其去世前幾年,邵逸夫逐漸將名下資產套現,成立邵逸夫慈善信託基金,基金收益除撫養家庭成員外,大部分都將用於教育和科技的慈善事業。目前,該基金主席由方逸華擔任。此外,在2011年邵逸夫將價值約62億港元的一部分TVB股權出售後,其仍持有3.64%的TVB股份也歸基金所有。至於邵逸夫的其他資產包括海外物業,至今未有一個明確的價值估算。

  在邵逸夫的影響下,其家人都積極慈善。邵維銘一直在新加坡打理家族地產,包括當地著名的邵氏樓,市值超過40億港元,內設戲院、百貨公司及寫字樓,此外還有邵氏廣場、邵氏大廈等等。邵維銘還是新加坡邵氏基金的主席,曾先後捐款18億港元資助醫院、養老院和學校,是當地著名的大慈善家。邵維銘的做法是每年都把名下物業所收租金的8成撥入基金。每逢節日,他還到老人院派紅包,到學校和醫院募捐。

  「慢慢拍,總會拍完的」

  無論是「邵氏兄弟」還是TVB,邵逸夫給演員的簽約片酬都不算高,但是他懂得給機會,而且還很會照顧員工,因此很多人都願意忠心耿耿地跟著他。女星惠英紅14歲開始為邵氏拍片,她回憶,當年拍張徹的《射鵰英雄傳》時因天氣炎熱而中暑暈倒,邵逸夫聽聞後便趕來片場看她,用上海話跟她說,「慢慢拍,總會拍完的。」並囑咐現場工作人員:「慢慢拍,天熱,不要逼她那麼緊。」後來,惠英紅爸爸得了癌症,她急得在化妝間大哭。邵逸夫看到,跟她說:「不要急,我有秘方,你拿回去給他吃,病情不會惡化。」他還特意囑咐惠英紅:「如果病情有好轉,記得把藥方登報,告訴其他人。」當時醫生說惠英紅的父親最多活不過三個月,但最後他又多活了三年。

  「將來你也會買得起勞斯萊斯」

  在電影事業上,成龍與邵逸夫不僅沒什麼合作,反而還是「對手」。1963年,9歲的成龍出演了電影《秦香蓮》,該片的發行公司「國泰」便是早年「邵氏兄弟」的強勁對手。1974年成龍曾受邀主演李翰祥執導的邵氏電影《金瓶雙艷》,但他本人卻未簽約成為邵氏演員。最後,令成龍聲名鵲起的《A計劃》和《警察故事》則是嘉禾出品。但是,對這位年輕人,邵逸夫卻仍心懷善意地鼓勵提攜。「記得有一次,他曾用6號勞斯萊斯來接我下飛機,我驚訝道,哇,勞斯萊斯!他卻跟我說,將來你也會買得起。我那時候才20多歲,真是想都不敢想。」回憶邵逸夫,成龍說:「如果讓我講邵老闆的故事,一晚上都講不完。他九十多歲的時候還在家裡一個小房間里看電影和電視,是個不眠不休的老人家。邵逸夫是香港電影的創始人,而且把電影和電視業都發展得很蓬勃,幕前幕後,無數人都是他栽培出來的,他過世後,就再也沒有人能像他一樣。」

  湯鎮業:在香港人心中,提到邵逸夫可能不會講TVB,但一定會講到他的慈善。我覺得無線後期的衰落和邵逸夫爵士在無線的逐漸退出息息相關。

  姜大衛:邵氏對我一輩子的影響好大,相信不止我,對所有的觀眾都是一樣。很心痛,他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人。

  劉偉強:我在邵氏學到很多東西,也參與了很多電影製作。有一年我去印尼出席亞太影展,才有機會跟阿Sir同台吃飯,總之,沒有邵先生就沒有我。邵氏便像是電影業的少林寺,培養了很多人才,我會永遠懷念他。


邵逸夫的遺孀、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非執行董事「六嬸」方逸華因病辭世,享年83歲。喪禮安排另行公布。就在TVB熱熱鬧鬧歡賀台慶50周年後的第三天,曾是這艘娛樂「航空母艦」上第一權力人物的方逸華平平靜靜地去世了,死因是敗血症。

方逸華和和邵逸夫一生都投身於內地慈善事業,通過逸夫基金在內地捐贈了巨額款項用於建設教學基礎設施,在內地幾次大地震中慷慨解囊,傾情相助,他們投在公益、慈善上的資金總額據統計超過100億港元。現在,幾乎在中國西部地區每一個地方都可以看見一棟棟拔地而起的「逸夫樓」。

TVB的無數經典影視在我們曾經的記憶中留下了太多美好回憶,那些年搬著凳子圍坐在黑白電視旁等待的歲月一去不復返,那些年我們追過的明星們也漸漸老去,那些青少年時代上學的「逸夫樓」見證了我們揮灑的青春。邵逸夫走了,方逸華也走了,我們要說一聲:「感謝你們,一路走好!」


這個是我的高中,這座逸夫樓是我們學校最漂亮的樓。這裡有我最青澀、最純真的記憶。


毛主席說過: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邵逸夫先生和方女士在生前的前半生,利用邵氏影業很多膾炙人口的電影,帶起了香港的電影大產業。後半生把賺來的錢絕大部分投入了祖國的教育與醫療事業,這份功績值得我們永遠銘記。他們離開了我們,但是他們對我們整個民族和國家的貢獻必將永垂青史。(這裡我要提一下,網上的一些蠢貨老喜歡盯著黑暗的地方,這個就是蠢民的特徵。)


我們縣城中學就有一座逸夫樓,上學時還納悶,逸夫是什麼意思?後來才知道是一個大善人的名字?長大後發現很多地方都有逸夫樓。曾經因為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困惑了很久,終於懂得,生命的意義是大愛,是奉獻!感恩邵逸夫先生及夫人方逸華女士!


大學圖書館就是叫「逸夫圖書館」,四年中很多時候都在裡面,感激老人。初中時也接受過南京金城摩托車的獎學金,到現在還記得有一次來學校看我們的阿姨,中午一起在鄉鎮府食堂吃飯??感謝好人。現在自己工作了,遇到一些捐助自己也捐款。力量有大小,一份心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