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新加坡人對中文的學習越來越重視,只要是家裡有中文背景的家庭,他們一般會用保持學習中文的習慣,所以這部人的中文水平還是不錯的。在很多工作場合遇到來自新家坡的家庭,用中文可以很自然地溝通,一般家庭里有會說中文的家長,也會對孩子的中文學習有很高的要求。

孩子從小就開始接受雙語訓練,一個是英文,一個是中文。很多爸爸媽媽覺得中文學習真的很難,和英文比較的話,這些父母會投入很多心思在孩子的中文學習上,不僅是要求能聽能說,還要求孩子讀寫能力很好,所以不僅在家給孩子閱讀很多中文故事,每天固定時間是中文閱讀時間,要求孩子可以自己閱讀,同時也會在外面報讀補習班,督促孩子學好中文。

還有的一些來自新加坡的年輕父母,由於工作很忙碌,沒有時間顧及孩子的中文學習,會專門聘請說中文的保姆,可以每天和孩子用中文溝通,讓孩子有中文的語言環境。

我知道的有個新加坡家庭,媽媽是全職在家帶孩子,爸爸是美國人,媽媽在家裡和孩子溝通的語言是用中文,孩子從3歲開始,就開始自己在家教孩子認字,買了一整套中文故事書,教孩子讀書。那個時候,媽媽在家裡很多地方都貼上中文字卡,讓孩子可以認讀。這個媽媽說,因為自己曾經在新加坡讀書的時候,華文是最難的科目,現在想自己的孩子華文也能夠學好,所以花了很多心思。

在新加坡的學校里,英文為主要教學語言,但也可以選擇第二語言,比如華語、馬來語等等。政府現在也越來越重視華文的推廣,在09年的時候,政府設立了華文研究中心,希望更多的家庭能夠重視華文學習。


作者應該沒有去過新加坡,所以有些結論是錯誤的。新加坡大多數華人,尤其是老年人,不是說粵語,而是說閩南語!新加坡華人說粵語的也有,但是屬於華人中的少數,這些人大都是香港移民過去的;當然,還有部分潮州人,他們說潮州話,新加坡很多潮州粥店。


不好!去過幾次,所接觸的新加坡人直接告訴我,太複雜的中文說不了。一開始我還沒明白什麼叫太複雜,有一次和一個年輕的坡人在聊到中國大學體制時,我發現他聽不懂專科和本科的含義。和坡人用中文聊天,家長里短簡單交流還行,想表達更深一層的意思真是很困難,所以領導告訴我們在坡國正式場合一定要帶英文翻譯。坡國,有一種說法叫巴剎中文,巴剎意思為菜場,也就是說他們的中文水平表面上會說,但只能在市場上表達買菜的需求。坡國是英語國家,英文一家獨大,說是雙語政策,如果不通英語只通中文,真的只能在社會最底層生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