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南京市公建中心瞭解到,錦文路過江通道設計方案日前進行了修改,修改後的工程難度大大增加。爲什麼要如此大動干戈修改設計方案?設計者告訴我們,是爲了江豚!

  眼下正是江豚繁殖的季節,不少江豚出沒於新濟洲、中山碼頭等水域嬉戲的畫面出沒於鏡頭前和報端,難得一見的場景引得不少市民圍觀。

  我們知道,作爲長江裏唯一的鯨類動物,江豚目前僅剩約1000頭的數量,這也讓它成爲了"水中大熊貓"。2014年南京成立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從蘇皖交界一直延伸到南京長江大橋,並將保護區劃分爲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而作爲早在2012年就被列入南京城市規劃的錦文路過江通道,恰好與保護核心區"擦邊"。

  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設中心相關負責人跟記者介紹,錦文路過江通道通道距離保護區核心區邊緣50米,在過去的規劃裏,通道線位是落在了保護區的緩衝區範圍,在當時的條件下是認爲沒有問題的。但是隨着對“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愈加深入人心,設計者們決定對橋樑建設方案進行優化。

  圖片來源:南京市公建中心

  根據圖示,由於該區域江面有3.7公里寬,考慮到橋跨長度和江面寬度,最初錦文路過江通道設計爲三塔懸索橋方案,有一處塔橋設在江中。主跨爲1420米+1360米。而在最新的方案中,新橋樑取消了江中橋塔,將三塔懸索橋改爲雙塔懸索橋,兩座橋塔分別位於新濟洲和子匯洲上,這樣就完全避開了江豚保護區。也就是說,江中就沒有任何永久性的設施,建成後對江豚保護區的影響就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不過,這樣一來,主跨的跨徑也將達到2079米。一旦這個新方案通過,錦文路過江通道將成爲世界上最大跨徑的懸索橋。

  圖片來源:南京市公建中心

  據瞭解,在方案確定之前,南京市公建中心還將邀請權威機構,開展長江南京段過江通道水下噪聲特性及其對江豚的影響研究,更好地協調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關係。

  主要負責江豚保護區管理的南京市林業站相關負責人劉杉表示,近年來南京下大力氣保護江豚,拆除搬遷了長江三橋至二橋段所有生產性碼頭,並投放苗種超過3億尾,增加江豚的食物來源。同時,在保護區三橋以下江段徹底禁漁,南京長江段棲息的江豚數量逐漸上升。根據2018年的統計,保護區內江豚出沒1950頭次,保護區水域生態得到有效修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