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阿沁老师将在世新大学开课。(图/世新大学提供)

▲FIR阿沁老师将在世新大学开课。(图/世新大学提供,下同)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FIR的吉他手阿沁,03年写出一首经典歌曲「遗失的美好」被张韶涵演唱后一炮而红,搭配上当时的偶像剧「海豚湾恋人」,风采一时无二,当年也受到陈建宁老师的鼓励与赏识,共组乐团FIR,同时继续创作,入行15年来,创作超过400首歌曲,近年更是在两岸不断栽种音乐的种子到下一代,这次甚至与世新大学合作,开授词曲创作的课程,目的就是要告诉所有人,作词作曲,谁都可以。

38岁的阿沁育有二女,他戏称自己的大女儿7岁就能够卖歌了。在音乐的薰陶与影响下,阿沁现年3岁的小女儿在家说话时,会模仿爸爸,自然而然地在语调里带上旋律,久而久之,已经变成了一种开口成曲的模式,访谈过程中,阿沁也十分乐于并满意自己随时随地都能够将旋律带进话语里这种特别的方式,数次的展现都能够让人看到他脸上满足的笑容。

阿沁表示,其实每个人本来就拥有作词作曲的能力,只是大家不会特别去开发自己这方面的潜能,用IG为例,短短十多个字就要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愤努,那是要有多高的文字敏锐度与创作能力才能做到的事情,发贴文,本身其实就是作词的一种。谈到谱曲,阿沁开心的说,或许不是所有人都有去学习乐理,但生活中的每一点声响、开口后的每一个句子,那些抑扬顿挫、欢笑啜泣,都是旋律的一种,音乐本身就是有魔力的,高音让人亢奋;低音让人抑郁,旋律本身就代表著情绪,所以人在表情绪时就是在谱写旋律了。

谈起古典乐,阿沁谈到,自己大学刚开始是念统计学的,一贯的理性思维在遇到哲学时发生化学性的变化,并一头栽了进去,转换为感性思维,但在这段过程中,他发现这感性与理性思维是可以兼具的,并找到其中的相似之处与共同核心,古典乐与流行乐也一样,有著相同的本质,只是可能有流派或看法的不同,但是殊途同归,都是畅游在音乐的大洋中。

阿沁笑说,自己高中时连基本四和弦都弹不好,还是因为会画海报才进去热音社的,直到21岁才正式学习钢琴,但23岁就卖出第一首歌曲,这看似奇妙的际遇,更让他确信了,音乐与天份是无关的,而是看有没有,敢不敢去创作与尝试。

▲▼FIR阿沁老师将在世新大学开课。(图/世新大学提供)

他以武学来比喻,古典乐就像是「亢龙有悔」、「分筋错骨手」等强大的招式,流行乐就像是将这些强大招式综合起来,转换成一套「打狗棒法」、「降龙十八掌」等套路的方式,单一招式的固然强大,但变化为套路后,更能发挥其强大的威力,他也谈到自己的学生学习词曲创作后,仅仅半年的时间,从一个本来不懂音乐的人,已经逐渐能创作出歌曲的雏型,他相信著,如果是有扎实古典乐基础的人来学习,时间肯定会缩得更短,爆发惊人的创作能量。

音乐是生活的一部份,他不断强调,早在人类出现前就存在了,但是在历史的演化中,逐渐地被一些人给冠上了「高贵」、「神圣」不可侵犯的错觉,这样的印象无疑是在帮「音乐」本身竖立起一道道高耸的城墙,让一般人以为自己「没资格」、「没天份」去学习音乐,其实音乐并不需要任何的资格与天份,它毫无套路、没有章法、也不存在固定规律,一个口哨、一段笑声,无一不充满旋律,传达著音乐。

这次阿沁与世新大学合作,一部份受到众多艺人朋友的影响,计划继续进修读硕士班,如同许多圈内的朋友伍思凯、曹启泰、季声珊、刘锡明、徐若瑄一样,认为「人不可能一辈子在校园里,但可以一辈子在学习。」另一部份,阿沁也将在世新大学开设词曲创作相关课程,希望借此能够多培育一些音乐的人才。

阿沁感叹道,从外界的眼中会觉得音乐圈光鲜亮丽、资源饱和,唯有真的在里面才能了解这个产业的曲荒有多么严重。阿沁用稻米与便当来譬喻如今的流行音乐圈,词曲创作人就像是栽种稻米的农夫,歌手就像是制作便当的师傅,如今的流行音乐圈,师傅很多,农夫却变少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往往一个农夫要供应数个甚至数十个师傅的稻米量,让业界情况更严峻,再加上农夫的身份不如师傅来的光鲜亮丽,让愿意投入的人更加萌生退意,师傅往往是农夫的好几倍。

▲▼FIR阿沁老师将在世新大学开课。(图/世新大学提供)

阿沁认真说,其实这个产业还是很丰沃的,如今的他,只想好好为音乐圈培育新的农夫,让稻米可以收获丰富,创造多方收获的局面,也鼓励不管是不是年轻人,都可以对这方面做一些尝试,发展自己的可能性。

阿沁将在12月8日与李宗胜老师的吉他手卢家宏,KEDA的音乐总监韩罗贤老师两位知名音乐人在世新大学举办「流行音乐派对」,届时除了分享音乐外,也会对乐器,演艺这些主题做经验分享与给予观念,阿沁也鼓励所有人不论年纪都可以来参加,也希望能借此播下音乐的种苗到当天所有人的心中,他笑说,也许哪天,自己也能够教出一个周杰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