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到了8102年還是9102年,職場上的不如意,總是成年人所面臨的終極難題。


日常心聲:錢少、活多,累到死;常見抱怨:陳腐、機械、沒前途。兩下要是不小心來了一個化學反應,沒得說——轉行!


但轉到什麼去呢?招聘網站閒逛一圈,發現除了金融,還得是互聯網。


可互聯網這邊正在經歷一波波的裁員,專業崗位門檻高到夠不着,而好入行的運營崗位,很多人又覺得看着像打雜。


但聽說新媒體的紅利就要過去了,運營崗也因爲門檻低,快被追求高薪的各路從業者擠破門框了。


心下想着不如算了,一轉身,又回到了讓你一邊吐槽、一邊難受地工作。


可互聯網真的要涼了麼?運營崗真的人滿爲患了麼?打雜真的沒前途麼?那些高薪招聘的運營又是怎麼回事呢?


今天,小凡就來和你談一談轉行互聯網的相關問題,談一談爲什麼都9102年了,我仍然認爲:互聯網運營,是一個qian途無量的崗位。


本文將從以下四個角度說明問題:

  • 「互聯網行業」還有未來麼?

  • 運營崗位飽和了麼?前(錢)途如何?

  • 作爲小白的我,有發展空間麼?

  • 做運營要會各種技能,我不會咋辦?



1互聯網行業還有未來麼?



想轉行互聯網運營,當然要考察行業大背景。而能問出「互聯網是不是要涼了?」這個問題的同學,小凡要先爲你點個贊。


因爲,不管你是出於對「互聯網行業大批裁員」的瞭解,還是由於對「運營入門門檻低」、「基層從業者多、職責龐雜」的瞭解,都說明你對行業情況始終比較關注,也一直持有自己的思考。


但小凡在此不得不說一句:裁員和涼涼雖然都不假,但卻都是假象。我爲什麼說這是假象呢?理由特別簡單:從行業角度來看,互聯網行業仍在持續發展,市場佔有量遠沒有達到峯值。


這點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畢竟從2018年底的「大廠裁員」,直到今日的「小廠降薪」,讓很多同學產生了一種互聯網行業眼看就要涼了的節奏。


裁員不假,組織架構調整、業務線回縮不假,但互聯網行業是不是就要涼了,咱得讓統計和事實說話。


首先,18年歲末的那場資本寒冬不只波及到互聯網行業,更波及到中國諸多主流產業。


如果你稍微注意就能在去年下半年同時看到這樣的新聞:


     

而如果你也在工作之餘,做過一點小小的投資增值,你就更不可能忘記去年金融圈P2P的生死劫和連環爆雷潮:


     

圖片信息來源:搜狐網-零壹財經


大的經濟名詞咱不一一列舉了,就光看往年被視作「金飯碗」的房地產和金融領域的情況,也能知道資本寒冬的寒意之濃,威力之大。


資本回冷,投資人日趨謹慎,整個市場都在短期內出現了相對的放緩,以至於各行各業都遭受了一輪「致命打擊」。


很多尚未倒閉的房企不是也因面臨資金回籠等壓力,只好「精簡過冬」大批裁員嘛?



所以,哪裏是互聯網寒冬?不過是虛胖的互聯網公司沒能經受住市場的考驗,而真正有實力的公司與員工,不光站着,還會站着經歷一輪又一輪的寒冬。


而恰恰是藉助寒冬之力,那些站着的公司都默默發生了轉型:電商、人工智能,和一些技術基礎良好的領域,投資卻不降反升,開始向「產業互聯網」升級與轉身。


別的不說,就說去年在電商紅海殺出一條血路的拼多多和小紅書,偏重社交場景建設,不是正爲它們引領出一種全新的生長空間嘛?


不說電商領域,從技術角度來講,人工智能也正在和產業,企業的精細化運營相結合,大幅提升傳統行業的生產效率。所以,從傳統製造業,到金融、教育、醫療,互聯網都將繼續推進它強勢的滲入腳步。


所以與其說互聯網行業涼了,倒不如說在這一輪熱脹冷縮的泡沫炸裂中,互聯網行業實現了戰略瘦身與升級。


而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結合,也將爲更多的從業者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


對了,咱上面講的這套道理,學名叫「產業互聯網」,語出馬爸爸。


(馬化騰在深圳IT領袖峯會中的原話)



2運營崗位已經飽和了麼?



隨着產業互聯網的腳步的邁進,互聯網對運營人才的需求勢必還要進一步擴大。


這不是因爲互聯網行業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更多「打雜」和搬磚的,而是因爲互聯網扁平化的特性,要求一羣連接「產品」和「用戶」的人才存在


而只有更好的連接「產品和「用戶,讓「用戶用得更爽,用戶纔可能爲產品買單,產品纔可能盈利。


所以,儘管前些年,「產品經理們也確實做出了許多「自己可以爲自己代言的產品。可是隨着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等着被「產品經理們開發和佔領的用戶需求越來越少。


而在一片被各大產品攻佔的領地,如何優化產品的體驗,幫助用戶更好地使用產品的運營需求卻越來越大。


拿北京地區爲例,我們在某傳統招聘網站搜索「運營職位,跳出結果爲35440條。



而搜索「產品經理相關職位,則只有5579條信息。



這一方面是由於互聯網(互聯網+)涉及範圍不斷擴大所帶來的產業勢能,另一方面當然出於各公司實際的盈利需求。


要盈利,就要用戶肯爲產品付錢,而一個公司,只要有變現和宣傳的需求,它就需要運營這個職位,需要運營幫助公司把產品更好地推向用戶,讓用戶認可、依賴、持續的使用產品。


因爲這種與業務核心直接相關的工作範圍,所以運營的薪資情況並不是真的「打雜與「搬磚


以從業時間的維度來看不同從業時間段對應的薪資水平大致如下:

  • 0年無經驗,平均6-8K每月

  • 1—3年經驗,平均8-10K每月

  • 3—5年經驗,平均10-12K每月

  • 5—10年經驗,平均15K每月

  • 10年以上經驗,25K每月


從運營專員、高級運營、資深運營、運營經理以及運營總監五個職級梯度來看,運營對應的薪資範圍大概是:

  • 運營專員6-8k

  • 高級運營8-10K

  • 資深運營8-12K

  • 運營經理12-20K

  • 運營總監25K以上


    當然,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的薪資絕不是與年限或者職級完全掛鉤,像我們許多做市場運營的同學,每一個市場項目還有相應的具體項目提成,我也認識很多朋友因項目成功而越級提升。


    所以總體來說,這個崗位絕對是能力越強,薪資越高


    我這裏不得不再反駁一下某些同學的錯誤觀念:提到互聯網行業,許多同學的第一反應是「技術爲王」,所以只有技術人員才能拿高薪,運營崗位的薪資普遍不高。


    這句話也不假,但關於薪資的事實卻並非如此。


    與技術人員相比,運營人員是一個面向用戶、解決其使用問題的崗位。所以它既需要良好的邏輯思維,更需要一定的經驗積累。


    思維+經驗,才能不斷鍛鍊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以運營崗位剛開始工作時,薪酬可能會低於技術崗,但隨着爲公司不斷帶來更高的收益,薪資水平會同比上漲。


    而且正應爲運營工作直接面對用戶,面臨的問題多,工作環節複雜,所以升職機會和薪資上漲幅度都非常可觀,長遠來看,要遠遠優於技術人員的待遇。


    當然,運營崗位的高薪資其實也不僅限於一線城市。隨着互聯網業態佈局的下沉,許多二三線城市也開始出現了對互聯網運營專業人才的需求。比如:新興互聯網產業城市成都,武漢,西安……


    相較於老牌互聯網城市,正在覺醒的互聯網新城們對於運營人才更是大大缺失。


    因爲幾乎所有的轉型互聯網的公司都有成立專門的運營部門,而目前市場可以提供的專業運營人才,顯然仍無法滿足一、二線城市對於專業運營的需求。



    3作爲小白的我,有發展空間麼?



    既然「互聯網運營前景好、收入佳,那資深小白哪還有什麼機會入行?即使入了行,肯定也是低級搬磚,沒有機會發展成專業大佬。


    有以上這種想法的同學,小凡特別想負責任地告訴你:小白有機會入行,而且還有機會發展成大佬。


    敢這麼說,當然要有理有據。因爲,正如我們前文所強調的,運營工作不看學歷、不看背景、不看資歷,唯一核心要求就是「解決問題


    怎麼才叫會解決問題呢?我們舉個例子來說吧。


    我們暖石的馬濤老師,也不是互聯網行業出身,轉行之前是記者身份,妥妥零基礎轉行的小白。


    轉行後的第一份工作,他在一家在線教育平臺當攝影課程運營。那時,同事們每週能搞出30節課,而他一個月只搞出來4節課。於是,進入互聯網公司的第一個月,就因績效不佳被COO約談了。


    痛定思痛,我們的馬老師認真思考一番:公司要他搞課程出來,絕不是爲了錄課程,而是爲了要幫公司做到,「讓真正想學攝影課程的學員學到精緻、有用、不廢話的好課程呀。


    想通這一點,我們馬老師立即開啓了一系列快要起飛的操作:

    • 課程轉化率低?這不是運營的工作KPI,同事們也不管這個,好,我管,我自己學文案、學畫圖、看優秀的產品推廣頁面。

    • 找到產品經理讓他幫忙做AB測試,大家都下班了,我還在改頁面,在別的運營眼裏,我看起來像個SB。

    • 攝影課光靠PPT和聲音沒法講好?這又不是運營的工作KPI,同事們壓根兒就不會遇到這個問題。

    • 就靠着當時公司開放的幾個直播API,自己研究怎麼把相機的信號放到直播教室裏,自己研究怎麼能突破直播時候320P的低分辨率。

    • 最後做出來的攝影課,在沒有任何技術人員的幫助下,做到了既是直播,又是1080P的高清,提升了學員的上課體驗。


    這個過程裏,我們的濤哥經歷了第一次告別線性增長,通過解決問題,獲得了個人能力的指數型增長,並且找到了正確的運營工作方法。


    而且,濤哥不僅通過這套方法給公司帶來了最實際的收益,也開啓了自己的運營之路,直到今天成爲了我們的COO。


    通過濤哥的例子,我們很容易總結出一個轉行者成爲一個真正運營所需的能力,它其實一點都不復雜:

    • 你要有超明確的目標(提高課程轉化率)

    • 非常強的學習能力(突破直播技術瓶頸)

    • 不斷補充建設自己知識體系的決心(補充攝影技術,解決直播技術難題)


    然後通過以上三點,用有一個不斷迭代的自己去持續解決問題,就是對於一個運營的底層要求了。

    如果你覺得以上這樣聽起來太累了,那麼抱歉,你可能確實不適合運營工作。


    如果你覺得用以上要求來不斷換取更高的薪資,是一件很有成就的事,聽起來振奮人心,那麼恭喜你,你適合運營崗位。



    4做運營要會各種技能,我不會咋辦?



    我不否認,每個崗位都有自己的基礎技能,想要進入運營工作,也無例外。


    但相比運營工作的基礎技能:文案寫作、雙微操作、數據分析這些技能,我認爲先判斷自己有沒有這份解決問題的心力和驅動力更爲重要。


    畢竟,運營崗位要求的基礎技能並不難:

    • 文案寫作,會說平易近人的「人話吧?能把這些「人話根據用戶的需求,說成用戶能聽懂的話吧?

    • 雙微操作,有身份證吧?註冊一個只要幾分鐘,基礎操作通過網上教程,或者我們的課程就可以學到。

    • 數據分析,能看懂文章的轉發、評論、粉絲數,能分析出用戶活躍/不活躍的原因。


    這些都是通過學習很快可以學會的技能。(需要學習的同學可以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而運營作爲一個尚未被規範的行業,在這些基礎技能之上,電商運營、數據運營、渠道運營、活動運營、社區運營、產品運營等等,這些運營細分領域所需的技能可能全都不盡相同。


    而它們都需要一個共同的核心技能,那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想要學會解決問題,自然要親自下水。


    正因如此,我們暖石才設置了那麼多的實操項目,希望幫助大家通過自己試運營幾個小項目,小步快走、快速驗證,勇敢嘗試、大膽試錯


    因爲只有這樣,我們纔有機會在真正的實戰中,鍛鍊起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進步。並且,也只有真正做到用這種互聯網化的思維去解決問題,才能讓你碾壓一大票在職人員。


    雜論一篇,似乎根本沒有提到怎麼學習成爲運營的基本技能。那是因爲我認爲,對於正在轉行的你,看清自己、看清面前的路來得更爲重要


    畢竟,人除了順應時代,也不要忘了順應自己,希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運營人員所需的底層特質,爲自己是否轉行做運營,打下一根明確的標尺。最後,祝所有小夥伴,找到適合自己的未來。





    當然,如果你想要進一步瞭解運營所需的基本技能,也不妨長按下方二維碼,看一看我們的「試聽課程」。畢竟,孤軍奮戰不如和夥伴一起勉勵前行,更何況這裏還有經驗豐富的老師爲你答憂解惑對吧?



    或者你也可以戳文末的閱讀原文,看看暖石的轉行運營課程表中到底包含了哪些乾貨、可以快速學習哪些新媒體技能。



    推薦閱讀:


    暖石COO:爲什麼我要轉行做運營?


    從國企到阿里巴巴,我完成了月薪過萬的小目標


    暖石寫給轉行人的一封信




    公衆號最近

    怕找不到我,漏掉乾貨?

    把我設爲星標吧~

    這樣操作↓



    轉行互聯網,就上暖石網

    0基礎2-4月入職/轉行互聯網市場運營

    月薪5K-11k

    戳 閱讀原文,直達轉行互聯網學習課程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