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已經播完,可是這些日子裡,仍有很多人在唸念不忘那個年輕時意氣風發、風流倜儻,中年後內斂含蓄、隱忍不發,暮年後飽經滄桑、令人同情,卻唯有信仰依然堅定、風骨依然剛強的鬼子六鄭耀先。

柳雲龍一直以來被很多人奉為國內諜戰片教父,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導演水平,還在於他的演藝水平,自出道至今,柳雲龍的經典屏幕形象大部分跟諜戰有關,從《和平衛士》裏的岑瀟然、《隱姓埋名》裏的姜波、《暗算》裏的安在天、《血色迷霧》裏的文康,還有《斷刺》、《告密者》、電影《東風雨》等等,一直到今天《風箏》裏的鄭耀先,柳雲龍所塑造的每一個特工形象總能為人所津津樂道,當然,也有不是特工形象卻演繹成功的角色,那就是《公安局長》裏的黑道老大鐘六一,儘管不是諜戰,這個人物卻是同樣幹著地下不可告人的勾當,同其以往塑造的特工形象倒是有著相似之處。

這麼多的角色形象能被人記住,還能被人奉為經典,那就可以說明柳雲龍的演技確實很精湛很到位的。不過,也有觀眾質疑,看柳雲龍的片子,特別是他自導自演的片子,非常注重突出他自己的角色形象,說白了,就是有點典型的自戀、擺酷,以自己為中心,一切人都得圍著他轉,真的有點不適應。

說實話,看《風箏》之初,我也有這感覺,特別是他的臺詞,不但長,而且修飾太多,引經據典,咬文嚼字,充滿理想主義和說教氣息,聽一次兩次感覺還行,聽多了就如同嚼醋,起雞皮疙瘩,尤其是到延安那段,同解放區的人員說話還是那種強調,就有點受不了了,一度想棄劇。

但幸虧我堅持沖著柳雲龍的名號和故事留下的懸念看了下來,這才發覺原來精彩都在後面,尤其是解放後的那些劇情,點點滴滴打動人心,動情處竟不禁跟著落淚,尤其是誘捕宋孝安那場戲,當小周喬認出那個乞丐就是自己父親,而鄭耀先為了任務不敢相認,拚命壓低腦袋,小喬兒幾乎快要趴在地下去看他的真實面孔時,心裡真的是非常悲酸,但也深深為這一老一小的動情演繹所感動、佩服。

再到後來,鄭耀先的那些臺詞竟聽得句句順耳,不是嫌他講多了,而是怕他講少了,一個演員,塑造的角色形象,你總希望在每場戲都能看到他,聽他說話,看他表演,這,恐怕應該是最成功的的了吧。

您說呢?


這幾天重新回顧了柳雲龍的老劇《暗算》和《變臉》,對比之下可以看出,前期的作品,柳雲龍演技不錯,但是有些放不開,感覺就是在演一個角色而已。在《風箏》中,不論是酷帥的軍統六哥,還是後期受盡折磨的周智謙,我們觀劇者看到的就是這個人,而不是演員,太自然了!柳雲龍的演技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演啥就是啥!觀眾喜歡看的就是好劇,希望《風箏》全體能獲大獎,希望劉導拍出好劇!


正在追劇,柳雲龍演的不錯??,四哥也很棒!李小冉很漂亮,演技真的很好!鬼子六的幾個手下把兄弟間的忠和義演的活靈活現!令人感動!


不單是柳雲龍,其他演員都非常投入,這與劇情有關。有很多都刪節了,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劇情我們都無法看到,根據故事情節,其目的就是要說明精神和物質對立統一的完整過程,這就是說信仰與情感的矛盾升華。其實我不願意看什麼這信仰那信仰的,我只想看內容的真實性,回顧了新中國以後各運動帶給人們精神和肉體上的衝擊,我們現代人對那個年代人們的思想觀念感到有種難以理解和難以承受的感觸,從《芙蓉鎮》到今天的《風箏》,人性的摧殘毀了那一代人,又影響著下一代人,雖然我沒有經歷那個年代,但我是學歷史的,在書裏的字裡行間、在口中的言語表達、在身體的動作舉止,都展現瘋狂時代留給人們無情的震撼和莫名的痛苦。信仰,是人們生活的支柱,是人們生活的精神寄託,是人們生活的道德標準,我們不能沒有信仰,那將是行屍走肉,但信仰一定要紮根人們心裡皈依的虔誠!


風箏這部戲的政治內涵,年代跨越,及柳雲龍對那個年代的深度挖掘,理性分析,堅定的信仰,複雜的人性,艱難的情感抉擇,剖析的深刻而真實,這部戲能公映,是影視劇的一大幸,是柳雲龍的一大幸!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