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C媽

分享0~3歲育兒知識和早教心得,都是乾貨。

--------------------------------

如何給寶寶選鞋子,應該是媽媽們比較關心的問題。俗話說「鞋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可是寶寶還不會說話,所以娃能不能穿上一雙適合的鞋子,完全取決於媽媽的挑選。

寶寶的鞋子不是大人鞋的縮小版這麼簡單,給娃挑鞋是一件很有技術含量的事情,今天C媽的話題就是如何挑到一雙好鞋。

首先,在寶寶還沒有完全學會走路之前,光腳是最好的。

日本著名的ASAHI(朝日)鞋廠的設計師們說:「0-10歲的孩子足弓還沒形成,走路時最好的選擇是光腳,鞋子只是保暖和避免孩子的腳受傷時才需要用的。」

他們經過10年時間跟蹤了一批小朋友並得出結論:最健康的腳底板形成過程要有光腳走路的條件,保證腳底板能充分與地面接觸,並不斷做抓地動作。只有足部反覆做抓地動作才能保證前腳掌及足弓的健康形成。

美國的醫生也建議孩子們儘可能的光腳,關於光腳的好處,我曾寫過一篇文章,鏈接是:

夏天寶寶能不能光腳?看看醫生和國外權威雜誌怎麼說

媽媽們會問,那冬天呢?還有要出門的時候呢?總不可能也光腳吧?

家裡如果有地暖,那是再好不過啦,寶寶仍然可以光腳玩。如果沒有條件光腳,寶寶該穿什麼?

一、襪子。那種腳底帶防滑顆粒的襪子是很適合的。

二、步前鞋。如果要帶娃出門,可以選擇步前鞋。

什麼是步前鞋?步前鞋最主要的標準是軟和薄,鞋面要軟,鞋底要薄和軟。軟到什麼程度呢?把步前鞋放在地板上,手伸進去隔著鞋墊摸地板,手指能感覺到地面才可以。這樣的鞋讓寶寶穿上仍然有「赤腳」的效果,腳趾才能抓地,才能促進足底神經發育,從而穩定地學走路。

當然,步前鞋只能在室內穿,不適合在戶外地面穿。

等到寶寶能獨立走路了,去戶外活動該選什麼鞋?

這個時候就要選擇正常的兒童鞋了。合格的童鞋標準是什麼?接著往下看:

一、對摺鞋底,鞋底前部三分之一處要能彎曲,不能是平板一塊,彎曲處也不能是足弓處。

解析:鞋底正確的彎壓應該是在前掌三分之一處,因為鞋底的曲撓線,要跟寶寶的腳的區撓線相吻合。

二、捏一下鞋子的後跟部位和前部包頭,如果沒有硬度,說明不合格。

解析:鞋子的後跟部位必須有足夠的硬度,保護兒童柔軟的踝關節,防止踝關節受力傾斜。鞋子的前部包頭也需要足夠的硬度,防止磕傷、踢傷腳趾。

三、對擰一下鞋子,如果鞋子太容易變形,說明不合格。

解析:鞋子必須有足夠穩定性,規範孩子的正確行走方式,太容易變形的鞋會讓小朋友在行走過程容易扭傷腳部,或養成不好的行走習慣。

四、把手伸到鞋子內部前掌部位按一按,太柔軟說明不合格。

解析:我們需要訓練小朋友的前掌、腳趾抓地能力,太軟的鞋墊會讓小朋友的腳部神經感應不到。

五、聞一下鞋子有沒有刺鼻異味,如果有,說明不合格。

解析:兒童鞋必須嚴格使用無毒、無害的環保材料製作。

除了以上5條基本標準,還有其他一些地方需要注意,C媽根據自己給娃買鞋的經驗,給大家總結一下:

要買鞋頭寬敞的,不要買狹小的。

從這張圖就能看到,寶寶的腳趾部分是很寬的,都快成倒三角了,腳掌也是肉乎乎的,這是因為嬰兒的腳掌脂肪層比較厚。所以一定要買寬敞的鞋頭,才能避免擠壓到小腳。

選擇包頭鞋,不要選露腳趾的。

剛學會走路的娃,跌撞摔跤都是常事,孩子的腳趾露在外面很容易被踢到撞到,所以即使是夏天也不要穿露趾涼鞋,可以選擇透氣有網眼的鞋子。上次在幼兒園看到一個男孩,皮球滾過來上去就是一腳,結果指甲蓋被踢的翻起來,鮮血直流,如果是包頭鞋就能避免這樣了。

要選透氣的鞋子。

寶寶的腳很容易出汗,熱氣散不出去會使足底肌肉鬆弛,導致足弓平坦。

不要選系鞋帶的鞋子,最好買粘扣的。

鞋帶很容易鬆散,寶寶踩到容易摔跤;另外萬一鞋帶被卷進電梯縫隙之類的地方就太危險了。

好了,經過以上N條標準的篩選,不靠譜的鞋子應該都被剔除了,接下來就是給娃選尺碼的問題了。

如何選尺碼?

如果是去店裡選鞋,非常簡單,讓寶寶穿上鞋,前面腳趾靠攏鞋頭,直立站到地面上。媽媽把一根手指伸進腳後跟和鞋之間的縫隙,如果縫隙有一根手指的寬度就說明剛剛好,太緊太松都不適合。

那如果要在網上買鞋呢?看下面的圖。

注意兩點:

1、要讓寶寶站著測量,不要平躺,因為躺著時寶寶的腳掌沒有壓力,測出來的尺寸會比站著偏小。

2、不管是帶寶寶去店裡還是自己在家自測,盡量選下午,因為下午的腳要比上午的腫脹一點。

量好尺寸後,在腳長的基礎上加0.5~1厘米,就是適合的鞋子內長,冬天穿厚襪子可能需要加1.5厘米。

除了長度要適合外,寬度也要適合。在鞋子最寬的地方按一按,不應該有擠壓或者突出來的感覺。

多久需要換新鞋?

這個問題真的要提醒大家,寶寶的腳長的非常快,特別是一歲前。當初我對這個也沒概念,給小C的第一雙鞋穿了4個月,因為那個鞋子款式穿脫是比較容易的,所以一直沒覺察到什麼問題。直到有人提醒說,你女兒的鞋子是不是小了,我才猛的發現娃的腳都被擠在一起了,趕緊重新買。後來就一直很注意孩子的腳長,避免再出現同樣的問題。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爸媽每個月都要檢查孩子的腳長,在1-2歲期間,大約2~3個月就為寶寶換新鞋。

衣服大點小點沒關係,但鞋子不能將就,該換就要換,也不要故意買大些覺得可以穿久點,鞋子不適合對娃的腳傷害很大。其他地方的錢可以省,鞋子的錢是真省不了。

小C媽媽嘮叨時間:

小C快六歲了,穿過的鞋子就兩個牌子,mikihouse和江博士。倒不是說這兩個牌子最好,而是我不想換太多不同品牌的鞋給孩子穿。

試想,我們大人買了新鞋,剛開始都有可能會磨腳,要過一段時間才舒服。那娃也一樣啊,給娃買太多鞋,就是讓她的腳不停的去適應新鞋,等到適應的差不多了,也該換新的了,然後又來第二輪,仔細想想是不是很坑娃呀?所以我家小C常年都是那幾款鞋,反正等娃大了,還怕沒機會凹造型么?

中國媽媽們熱捧的mikihouse學步鞋好么?說實話,確實是很不錯的,在娃剛學習走路的時候我買過幾雙。

但mikihouse的鞋並不適合大一些,運動能力較強的寶寶,看下圖:

這是小C當初穿的mikihouse二段,穿了兩個月後跟就已經歪了(請忽略臟髒的鞋底),說明這雙鞋後跟對腳的支撐力度不夠。

我的體會是,孩子走路更穩、活動量更大,需要更堅實的後跟杯來穩定孩子的骨骼發育,而mikihouse二段鞋底軟,後跟杯也不夠堅硬。

之後我放棄了mikihouse,又考察了很多童鞋品牌,選擇了江博士。

江博士是香港的牌子,逛商場的時候看到有專賣店,就進去看了一下,發現這個品牌的童鞋做的非常專業。它家的鞋也是分階段的,每段鞋都很符合寶寶對應的腳部發育和走路特點。

比如學步鞋,鞋底很薄也很軟,前腳掌三分之一處可彎曲,另外鞋頭寬敞,後跟杯也很硬,總之各方面都照顧到了學步期寶寶的要求。

穩步鞋,我給小C買江博士就是從這階段開始的,此後就成了這個牌子的常客。

穩步鞋的鞋底比一段要厚一些,後跟杯很堅固,正好適合運動量大一些的娃。

上圖這雙鞋小C穿了一個季度,後跟杯仍然是很直的,和剛才那雙miki對比很明顯,說明江博士的後跟杯能更好的穩定孩子骨骼的發育。

穩步鞋的鞋底也是根據年齡段逐漸加厚加硬的,越大的孩子跑跳力度越大,可以緩衝壓力,並且給腳部更好的支撐。

綜上所述,miki和江博士的學步鞋都很專業,但miki的價格很美麗,相比之下江博士的性價比稍高。

從穩步鞋開始就是江博士更優秀了,這幾年一直給娃買這個牌子,誠意推薦。

這些都是小C穿江博士的照片,真的買了很多雙,哈哈。

關於學步鞋,C媽還有不少研究,下次有空再寫,感興趣的朋友多關注哈。

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小C媽報到(xiaocma2012)

回復以下關鍵字查看更多原創育兒文章

【拼圖】寶寶8個月後就能玩拼圖,0~3歲購買要點

【積木】0~3歲玩積木要分階段,效果最好的玩法在這裡

【繪本】小C的書架—適合2~3歲寶寶的繪本分享

【牛奶】孩子一歲後該喝配方奶還是純牛奶?

【缺鐵】長期缺鐵會影響大腦,這是比缺鈣更應重視的事情

【枕頭】寶寶什麼時候該用枕頭?定型枕有沒有用?

【便秘】孩子便秘該怎麼破?過來人奉上純乾貨一篇

【學步鞋】如何給娃挑選學步鞋,這篇乾貨一定要看

---------------------------小C媽,本是學經濟的文科女,卻在當媽後熱愛上了與育兒相關的一切,從此找到了人生的正確方向。一邊全職帶娃一邊專研各類育兒知識,現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生在讀,力爭在育兒的路上邊走邊學。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