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且撇開吳三桂,讓我們把目光回溯到2000多年前的楚漢戰爭。朋友們應該記得,在霸王項羽的陣營里,有一個叫項伯的,依輩分,項羽該叫他叔叔。就是這麼個混球叔叔,私下裡與劉邦約為婚姻,暗通款曲,給劉邦通風報信,甚至不惜用身體保護劉邦!可以說,項羽的最終失敗,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個人是脫不了干係的!——那麼就問了,這個項伯是個什麼東西?這個項伯就是漢奸!具體的說,因為在項羽的陣營,故應叫「項奸」!最好的叫法,叫內奸(內賊)!民間稱這種人叫「吃家食,拉野屎」!最令人可惡的!

從上面這個例子,我們知道,什麼叫奸?就是傷害自己的家,自己的單位,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國,而幫助敵人的人!所以,要看一個人是不是「奸」,須看具體的人,針對具體的時間和具體的對象!因此,吳三桂投降並引狼入室,不但奸,而且奸得很!十惡不赦!

下面談談什麼叫促進民族融合?朋友們一定讀過一本偉大的書,叫《西遊記》,裡面有個主人公,叫唐僧,其實他本名玄奘,吃盡千辛萬苦,到印度取經!現在我就問了:他損害大唐利益了嗎?沒有!他損害印度利益了嗎?沒有!其實唐朝還有個著名的和尚叫鑒真,九死也不後悔,東渡日本,吃的苦受的難一點也不比唐僧少!他傷害唐朝利益了嗎?沒有!他傷害日本利益了嗎?沒有!

所以,一個促進者,就是一個牽針引線的人,是一根紅繩,從某種意義上說,可以稱之「大使」!他的目的,是讓雙方都獲益,都得到好處,用現在的話說,叫共贏!

吳三桂做到了嗎?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區分中國古代的「華夷之辨」與中國近代的「民族主義」,這兩個概念之間的差異。中國近代的「民族主義」有一部分內容源自於古代的「華夷之辨」,但並不完全等同於「華夷之辨」。

「漢奸」原意是指漢朝的奸臣,在明末清初的時候,當時很少有人把投降了清朝的明朝大臣稱之為漢奸,那個時候「漢奸」一詞的意思,還是指漢人當中的不法分子,並無多少民族主義的內容。我們在《明史》、《清史稿》等史籍中,幾乎看不到當時的人稱吳三桂為「漢奸」,到了康熙、雍正年間,「漢奸」一詞才開始指漢人當中的奸賊,雍正年間,清朝在西南地區實行「改土歸流」的政策,當地有些漢人為了反對雍正皇帝推行的「改土歸流」政策,而與當地的苗民聯合在一起,清朝皇帝開始稱這些漢人為「漢奸」,在清廷處理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事務中,「漢奸」一詞才開始被普遍用來稱呼漢人當中的奸賊,但其中的隱含的意思也很明顯,那就是當時的清朝皇帝認為滿漢的利益是一致的。

(雍正皇帝畫像)

到了鴉片戰爭以後,當面對西方列強的時候,「漢奸」一詞的概念開始有了新的內涵,出賣國家利益者開始被稱為「漢奸」,「漢奸」並不僅僅是指漢人當中的奸賊,而是指賣國賊,滿人出賣國家利益者,也被稱之為「漢奸」。

中國近代的民族主義有一部分內容來源於古代的「華夷之辨」,但更多的是受到西方民族主義思想的啟發,所以當中國近代的知識分子開始用近代的民族主義思想來重新審視宋元戰爭、明清戰爭的時候,會把古代的「華夷之辨」等同於近代的民族主義,吳三桂、洪承疇等人也就成為了「漢奸」,而實際上當洪承疇、吳三桂等人投降清朝的時候,當時的人並不稱這種行為是漢奸行為,因為當時「漢奸」一詞的內涵要比後世「漢奸」一詞的內涵要狹義的多。

(康熙皇帝畫像)

當我們區分了古代的「華夷之辨」與近代的「民族主義」,這兩個概念之間的差異,我們才能對明末清初的一些歷史人物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中國近代的「民族主義」有一部分內容源自於古代的「華夷之辨」,但卻並不完全等同於古代的「華夷之辨」,況且中國古代的「華夷之辨」也並無明顯的種族界限,是輕種族而重文化的,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以後,接受了中華文化,也就變成了「華夏」,而不再是「夷狄」,正如遼道宗所說的那樣,「吾修文物,彬彬不異中華,何嫌之有!」

不同的歷史時期,民族主義的內涵是不同的,在「華夷之辨」的觀念盛行的年代,吳三桂投降清朝的行為,確實是漢奸的行為,但是我們不能完全用近代的民族主義來審視明末清初的這段歷史,否則又會認為吳三桂投降清朝的行為促進了國家的統一,吳三桂是不是漢奸並不重要,關鍵是我們能不能區分古代的「華夷之辨」與近代的「民族主義」,這兩個概念之間的差異。


吳三桂是漢奸,這毫無疑問,看待這個問題要以當時的社會背景來定義,不能以後來發生的事來評判(康熙帝為什麼把洪承疇寫入《貳臣傳》就是以事件發生當時的社會背景來評判一個人的功過的),因為在當時發生的時候,誰都不知道以後會怎麼樣。當時的社會背景就是以漢族漢文化為主體,滿族人雖然也曾是明朝的子民,但是滿族在明朝人的眼裡就是異族,從明太祖朱元璋把大同江北幾萬平方公里土地拱手送給朝鮮,迫使土生土長的女真人離開家鄉流離失所,就可以看的出,明朝的統治者從來沒有把女真人當做自己的子民,還有明朝之末大量的明庭故臣變作漢奸的原因是多式多樣的。常見的是戰窮活命型和投效覓官型。前者典型為洪承疇、祖大壽等,後者典型為張存仁、馬光遠、馮銓等。吳三桂跟他們都不同。吳三桂沒有戰窮。山海關和五萬將士均在他掌握之中。他官至明庭總兵官、平西伯。若明庭得以延壽,他的陞官圖仍未有窮期。更為重要的是,從十幾歲至此他一直處在與滿清毫不妥協的交戰之中,可以說他身上並無顯著的漢奸因子。鑒此,有必要探討他終究成了大漢奸的原因。

面對事實進行探究,應該承認客觀因素是促成吳三桂蛻變為漢奸的重要原因。這客觀因素就是李自成入京後所採取的一系列錯誤作法。

基於農民起義軍對地主豪紳階級和故明官僚的痛恨,大順軍許多將士對明庭降臣進行拷掠追贓是可以理解的。問題在於李自成並不具備一個封建改朝換代者的眼光和胸襟。古代的農民起義並非近代、現代的民主革命。它只能是以一個新興的王朝代替原有的王朝。大順要能站穩腳跟就必須與故明官僚合作。而且這些故明官僚已拋棄朱明政權張開雙臂準備與大順朝合作了。如禮科給事中惠世揚就十分肉麻地向李自成下跪說:「天生老臣,以遺陛下。」可是李自成竟對箇中奧秘欠缺洞悉。任由大順將士去拷掠故明官員,甚至騷擾百姓,於是李自成大失京師民心。許多故明官員降後復萌叛志,有的則化裝潛逃。

從整體上來看,大順的作法是丟棄了於自身政權的穩定十分重要的故明官僚的合作,從局部上來看,是逼反了吳三桂。這既是促使吳三桂降清,也是使大順朝由盛至衰最終覆滅的關鍵。對於那十幾天--歷史長河中短短的一瞬間--里的情況各種史籍中有著略有出入的記載。在劇烈的變動面前,吳三桂情緒激動舉止失措。有記載說他已接受李自成的招降。只是在還沒有完全公開之時,又陸續得到父親被關押拷掠和愛姬被霸佔的消息。有說是,他還勉強能接受父親的遭難,卻決不能接受愛姬的受辱。但是我認為,以他後來所為,吳三桂並不是很重視氣節的人,他也不是對大明有多麼忠心,(以後來親手絞殺永曆帝就可以看出,他對舊主連一絲愧疚與憐憫都沒有)什麼他只是在權衡利弊,想利益最大化而已,他明白自己是處在滿清和李自成兩大勢力的夾縫之中。無論是出於父親滯留京城的考量,還是從他與滿清拼殺了十幾年的仇恨來看,他歸降大順才是順理成章的。權衡利弊,看透了李自成難成大業所以才毅然斬了李自成的使節並口出「李賊自送頭來」的狂言,這就自斷了這條應該走,並且本來已打算走的路。儘管他對降清仍有顧慮,但是只得走出向滿清搬兵的招數,這樣他才能保全自己,保存實力。而這一搬就把滿清的都城從瀋陽搬到北京,吳三桂沒有後悔葯可吃。

設想,如果大順朝能籠絡包括吳三桂在內的故明官僚,局勢有可能是另一番景況。李自成非但不以十萬大軍討伐吳三桂,而以此軍力協助其北防滿清。在穩定局勢後揮戈統一江南。以南明弘光政權的腐朽來裁量,這應在情理之中。或由於北疆吃緊,大順朝在相當時間內無力南伐,那以李自成與吳三桂以及大量明庭降將如大同總兵姜鑲的兵力總和是也足以抵禦滿清入關。從前明庭如此艱難,系因須對滿清、農民軍兩面作戰,顧此失彼、捉襟見肘。而若情況簡單化為大順對滿清,那清騎縱橫華北、中原之況將不復見。在經過一個時期的穩定生息後,新興的大順亦必將統一南中國。至於統一的大順是否有力量復故明在關外的疆域,這確有疑問。統一的大順會不會是弱宋的翻版?會不會導致今日中國之疆域竟在長城以南?


漢奸即是漢奸,怎麼可以罔顧歷史真相去為他做辯護?你為吳三桂的叛國罪做辯護,豈不也是為溥儀和汪精衛這些人做辯護了?

看待歷史問題,自然要以當時的歷史維度去看,即使考慮到當代的政治因素,吳三桂的漢奸罵名也是無法推翻的。吳三桂原是明朝將領,任遼東總兵,負責鎮守山海關,受封為平西伯,是祖大壽的外甥。明朝政府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這舅甥二人會先後降清。

明朝時期東北是在明朝政府的直接統治下的,也就是說當時的女真人是擁有明朝國籍的,只是到了明末時政府對東北的控制力逐漸降低,後來努爾哈赤的父親又被明朝地方政府所殺,努爾哈赤靠著十三副盔甲起家,用現在的話來說,努爾哈赤所建立的後金就是反政府武裝組織,是不合法的政權。

事實上滿清政府之所以能取代朱明,是撿了很大便宜的。晚明受宦官和東林黨之爭使得朝勢不安,崇禎為了以最大速度奪回權力,同時安撫東林黨人,即位沒多久便將魏忠賢殺了,魏忠賢是應該殺,可是崇禎殺之過急,導致無法消化。崇禎自己也沒有捋清楚老朱家的皇權是如何的穩固,宦官從始至終只是朱家的鷹犬,晚明的朝勢猶如一座塔,皇帝是地基,當時的魏忠賢因為手裡的權勢成為這座塔的頂樑柱,崇禎想換掉頂樑柱當然可以,可是他還沒找到與魏忠賢同級別甚至高於魏忠賢的頂樑柱,就急忙忙把魏忠賢這根柱子推倒,再隨手將東林黨拉過來做支撐,結果可想而知,東林黨根本支撐不起這座塔。崇禎只能做和平世道的守成君主,根本無法承擔救亡圖存的重任,明朝的滅亡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自我的滅亡,既不是李自成也不是女真人滅的,尤其是女真,滿清的天下幾乎是明朝降將送給他們的。

回到吳三桂身上,當時的東北也是明朝的領土,東北人也是明朝人,女真人是反抗政府的叛亂分子,努爾哈赤獨立建國,可以說是分裂國家的行徑,吳三桂降清怎麼會是促進國家統一的愛國者?吳三桂是明朝的將領,他的國家是明朝,而不是後金,況且後金是反政府武裝組織,吳三桂降清的行為顯然是叛國,談何愛國?再到康熙削藩,如果他真的愛國,他是不是應該老老實實將權力交給清政府?可是他這麼做了嗎?康熙十二年,吳三桂自封周王,而且還毫不要臉地打著「興明討虜」的旗號,康熙十七年在衡州登基稱帝,國號大周。

吳三桂先背叛明朝,再背叛清朝,他從始至終都談不上愛國,在明朝不愛國,到了清朝也仍然不愛國,他只是在儘可能地維護自己的利益,並試圖擴張自己的利益。在幾百年前,吳三桂只是純粹為了自己的利益放清軍入關(傳說中還有李圓圓的因素,這種艷聞不知真假),何況他又不是穿越者,他能想到幾百年後的中國現狀?將促進祖國統一、民族融合的帽子扣到吳三桂的頭上,恐怕已經死了幾百年的吳三桂都能笑醒,竟然會有這麼愚昧可笑的人為他洗白。


對吳三桂如何評價,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這是每個人的權利。

我想說的一點是,不管你抱何種看法,至少得邏輯自洽,別搞雙標。

第一,如果你是個大漢族主義者,那盡可以罵他漢奸。

他引清兵入關,之後作其前驅,為滿清平定南方立了大功勞。要是你根本無法接受清朝入主中原這件事,那是可以怪罪吳三桂。

儘管如此,我還是要提醒你一點:明朝亡國,和他無關。

第二,如果你是個信奉儒家道德的人,那對他不能只有一個罵。

首先,滅明的大仇人李自成,他沒有去投靠,而是向滿清借兵,請人幫忙剿滅,國恨家仇一併報了。

其次,滿清得國,也不是不符合儒家天命理論的。明朝失道,滿清崛起,正是天命所歸,何況明朝根本不是亡於滿清之手,在道德上更無負疚。所以康熙後來理直氣壯地說,從來沒有像清朝那樣得國之正的。

再次,華夷之別,並非種族,而在文化。從清朝後來的政策來看,完全可以說他們繼承了儒家文化,為這樣的統治者服務,不算違背了孔聖人的教誨。

站在這個角度來看,吳三桂和魏徵沒什麼本質區別。魏徵也曾經是建成的人,宣武門之變以後,不也很識時務地效忠於李世民嗎?結果搏得後世英名。

當然,吳三桂後來滅南明,絞殺永曆帝,作為明朝前任臣子,確實是過分了,該罵。

第三,如果你是個理性的歷史觀察者,那你得承認,清朝代替明朝,是符合歷史發展方向的。就像題目說的那樣,促進祖國統一、民族融合,肯定是符合三個代表的。那不逆時代潮流而行事,順應歷史規律,有什麼錯?

所以,你愛怎麼評價吳三桂都可以,不過最好開宗明義,一開頭就亮出「利益相關」的說明。


漢奸賣國賊,認賊作父,屠殺同胞,如果這樣的人叫促進統一,愛國者,世界上就不會有賣國賊,更沒有英雄了。


我靠,這個問題真讓人難回答,吳三桂應該是個漢奸,因為他返明又返青。我承認他在民族統一過程中有什麼重要的決定因素。但他愛國,呵呵。這題目本來就有問題。 但是李自成也不是什麼好人。


吳三桂是大漢奸,他與祖國統一、民族融合靠上邊,更不是一位愛國者。他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背叛者,人格低下,品格惡劣,內心陰暗毒辣之人,可以說這個人的一生是無恥的,他是不忠不孝不義之小人。

他作為明朝的總兵,不能報效朝廷,不積極護駕京師,半路得知崇禎皇帝弔死,便又回師三海關。後來李自成派人勸降,起先他也有歸順大順軍的想法,但當得知家產己被大順軍徵佔,並且他的歌女陳圓圓被李自成霸佔,他火冒三丈命令大軍盡穿白服,發誓為死去皇帝報仇。為了對付大順軍,吳三桂做出了他背負一世惡名的舉動,他勾結關外滿人共同討伐義軍,但是代價是投降多爾滾,俯首稱臣,真正當了叛徒,徹底的背叛大明朝,清兵入關的大門打開了,大清滿族統治的序幕拉開了。吳三桂居功至偉,被封為『』和碩『』王,一夜之間成為大清的臣民了。

吳三桂開始為大清效力,率領大軍一路向南,摧城拔寨消滅義軍及明朝殘餘勢力,終於平定西南,受封『』平西王『』,成為雲南貴州實際統治者。

吳三桂在征戰西南曾抓住南明的皇帝朱由榔,他沒有絲毫的手軟,不念前朝舊情,而是直接勒死他,這種試君惡行為也只有吳三桂能做的出來,不忠不義之嘴臉盡顯。這就是吳三桂的陰恨毒辣,冷血無情。

身為大清的封疆大吏,吳三桂權傾一方,甚至握有生殺大權。一般人到這種封王的境地該知足了,吳三桂個人私心大重,趁著削藩的時機,竟然又造起反了,現在他又背叛大清王朝,也不顧北京城他兒子的死活。說反就反,這個歷史小人心中從來就沒有忠義仁愛孝的概念,有的儘是背叛原主又背叛新主,就像換衣服一樣簡單。他這種出爾反爾的惡劣行為給最普通人民大眾帶來的是水深火熱的煉獄生活,是民族的罪人,是歷史的罪人。

歷史也是公正的,吳三桂在起兵立建立大周朝後的五個月後,在病愁交加中死去,他的孫子接替了他的王位,後在清兵的圍剿中逃離衡陽,絕望之餘自殺身亡。吳三桂也被掘墳毀屍,他的子孫也被斬殺已盡。歷史罪人終於以一個凄慘下場落幕了,但他投下的歷史陰影將會延續下去,不忠不義,反覆無常的漢奸賊臣形象將會繼續與吳三桂連在一起。


自私自利的軍閥而已,這種人古今不絕。可惜在明末,百姓被貪官長期欺壓,變得愚蠢無能,任由農民軍(土匪)明軍,清軍擺布,逆來順受。文臣貪婪無恥,武將自私野蠻,士兵欺善怕惡如同野狗,在滿清的屠刀與誘惑下,都變成了奴才,任由清廷折磨,整個中國甚至包括清廷本身都被奴性所腐蝕,變成了後來任由列強魚肉的東亞病夫,真是諷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