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上午8點10分,位於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萩蘆鎮洪南村的中富水泥製品有限公司一幢在建3層鋼結構房屋發生坍塌,造成現場施工人員18人受困。至今日凌晨4點36分,現場搜救工作已結束。經過20多個小時全力救援,被困人員已全部找到,其中死亡5人,輕微傷2人,送醫救治11人,傷者神志清醒,暫無生命危險。目前,事故調查和善後工作有序展開。

倒塌的建築共三層,佔地面積八百平米,現場到處是碎裂的混凝土樓板、扭曲的鋼柱鋼樑,三層房屋整體坍塌,疊合在一起,現場慘不忍睹。

當天,省市有關部門共調派應急救援人員500餘人,救援車輛93輛。目前,事故相關責任人已被公安機關控制。經現場初步勘察,該事故是由於建築底層受力鋼柱失穩引起的整體坍塌。

死裡逃生的工人 回憶驚魂一刻

幾位從倒塌建築里逃生的工人說:廠里正在建三層樓高的廠房,是鋼結構的,目前基本結構已經全建好,現在做的是內部砌牆的工作,工人們大約七點半就到廠房內,八點開始正式幹活,工人大多數都是外鄉人,沒幹一會,突然聽到非常大的響動,然後是嘩啦啦的撕扯聲音,也不知道誰大喊快跑,自己就馬上跟著跑出來。

據現場工人說建築倒得非常快,自己前腳剛走,後腳就倒了,所以能跑出來的,基本都是在一樓做事的工人,二三樓的工人,可能都沒跑出來。

現場,消防、公安、安監、衛計

等部門人員100餘人分工負責,

全力施救被困人員。


鋼結構失穩破壞的主要原因和防範措施

穩定問題是鋼結構最突出的問題,長期以來,許多工程技術人員對強度概念認識清晰,對鋼結構穩定認識淡薄,並且存在強度重於穩定的錯誤思想。因此,在大量的鋼結構失穩事故中付出了血的代價,得到了嚴重的教訓。

鋼結構的失穩破壞分兩類,整體失穩和局部失穩。

整體失穩的主要原因:

1、設計錯誤

設計錯誤主要與設計人員的水平有關。如缺乏穩定概念;穩定驗算公式錯誤;只驗算基本構件的穩定,忽視整體結構的穩定驗算;計算簡圖及支座約束與實際受力不符,設計安全儲備過小等等。

2、製作缺陷

製作缺陷通常包括構件的初彎曲、初偏心、熱軋冷加工以及焊接產生的殘餘變形等。這些缺陷將對鋼結構的穩定承載力產生顯著影響。

3、支撐不足

柱間支撐、隅撐、臨時支撐、細桿往往被設計者所忽視,這也是造成整體失穩的原因之一。

鋼結構在安裝過程中,尚未完全形成整體結構之前,屬幾何可變體系,構件的穩定性很差。因此必須設置足夠的臨時支撐體系來維持安裝過程中的整體穩定性。若臨時支撐設置不合理或者數量不足,輕則會使部分構件喪失穩定,重則造成整個結構在施工過程中倒塌或傾覆。

4、荷載變化、支承情況的不同。

在吊裝中由於吊點位置的不同,桁架或網架的桿件受力可能變化,造成失穩。

5、使用不當

結構竣工投人使用後,使用不當或意外因素也是導致失穩事故的主因。例如,使用方隨意改造使用功能;改變構件的受力狀態;由積灰或增加懸吊設備引起的超載;基礎的不均勻沉降和溫度應力引起的附加變形;意外的衝擊荷載等等。

局部失穩的主要原因:

1、設計錯誤

設計人員忽視甚至不進行構件的局部穩定驗算,或者驗收方法錯誤,致使組成構件的各類板件寬厚比和高厚比大於規範限值。

2、構造不當

通常在構件局部受集中力較大的部位,原則上應設置構造加勁肋。另外,為了保證構件在運轉過程中不變形也須設置橫隔、加勁肋等。但實際工程中,加勁肋數量不足、構造不當的現象比較普遍。

3、原始缺陷

原始缺陷包括鋼材的負公差嚴重超規,製作過程中焊接等工藝產生的局部鼓曲和波浪形變形等。

4、吊點位置不合理

在吊裝過程中,尤其是大型的鋼結構構件,吊點位置的選定十分重要。吊點位置不同,構件受力的狀態也不同。有時構件內部過大的壓應力將會導致構件在吊裝過程中局部失穩。因此,在鋼結構設計中,針對重要構件應在圖紙中說明起吊方法和吊點位置。

失穩事故的處理與防範

當鋼結構發生整體失穩事故而倒塌後,整個結構已經報廢,事故的處理已沒有價值,只剩下責任的追究問題;但對於局部失穩事故可以採取加固或更換板件的做法。鋼結構失穩事故應以防範為主,以下原則應該遵守。

1、設計人員應強化穩定設計理念,避免設計錯誤。

2、製作單位應力求減少缺陷

在常見的眾多缺陷中,初彎曲、初偏心、殘餘應力對穩定承載力影響最大,因此,製作單位應通過合理的工藝和質量控制措施將缺陷減低到最小程度。

3、施工單位應確保安裝過程中的安全

施工單位只有制定科學的施工組織設計,採用合理的吊裝方案,精心布置臨時支撐,才能防止鋼結構安裝過程中失穩,確保結構安全。

4、使用單位應正常使用鋼結構建築物

一方面,使用單位要注意對已建鋼結構的定期檢查和維護;另一方面,當需要進行工藝流程和使用功能改造時,必須與設計單位或有關專業人士協商,不得擅自增加負荷或改變構件受力。


事故原因,歡迎討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