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全域限購後,海南接連出臺了多個重磅政策來保持房地產市場的平穩發展。

2019年1月28日,海南直接切斷土地供應,宣佈受規劃調整、生態保護要求和房地產調控政策等影響,海南將有3.1萬畝存量商品住宅用地不能繼續用於住宅開發。

此次回收的土地體量不可小覷,多重“腰斬”措施讓房地產開發商們措手不及。

2019年3月24日,海南省政府日前出臺《關於鼓勵存量商品住宅用地轉型利用和解決有關歷史遺留問題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對不同情形的存量商品住宅用地,提出四類處置措施:

一是土地用途改變

二是土地置換

三是轉讓盤活

四是依法有償收回

《意見》通過四類處置措施,提出了鼓勵存量商品住宅用地轉型利用和處置盤活、以及解決招商引資項目配套商品住宅用地遺留問題的具體政策措施,力求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劃重點!四類處置措施中,都提到,要鼓勵和引導存量商品住宅用地改變土地用途用於產業項目建設,對生態保護紅線等管控線區域內不能轉型用於產業項目發展的存量商品住宅用地,主要通過有償收回或採取土地置換方式促進其退出。但是!土地“回收”的最終目的,是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穩”字當頭,“穩”字爲先,此舉並不是要徹底砍斷開發商們的臂膀,悲涼收場,並不是要讓房價下跌,而是穩步發展,穩步前進,並且通過置換,有償回收等措施鼓勵開發商們參與到海南島的產業升級項目建設中來。

在這敏感時期,一點風吹草動都能驚起千層浪花。2019年第一季度即將過去,從目前市場反應情況來看,海南的房地產開發商們銷售成績並無起色。大部分樓盤在2018年上半年資金暫時得到了回籠,沒有很大的資金週轉壓力,剩餘的小部分尾盤可以繼續維持在高價位慢慢賣。另外一部分經濟實力較好的剛需購房者趁着自貿建設的紅利期和全域限購的冷淡期,陸續上車,也緩和了部分開發商即將乾癟的“錢袋子”,以免日後購房門檻提升,想買更買不起。

經歷了近一年的蟄伏期,是龍是蛇都已現端倪。有實力的開發商還在硬抗,等待時機爆發。實力弱的開發商最終要面臨資金週轉困難,資金鍊斷裂,暗淡收場的局面。

從各個調控政策相繼出臺趨勢可以看出,即使沒有此次土地“回收”事件,海南壯士“斷腕”的決心依然可鑑。

海南去年突如其來實施的“全域限購”政策,並沒有給房地產從業人員和樓市任何緩衝過渡的時間。許多房地產從業人員前一刻還沉浸在自貿區(港)建設將給樓市帶來的諸多利好的美夢中,後一刻就不得不爲自己的前路感到擔憂。一夜之間,措手不及,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一點過渡的時間都沒有留。

從全域限購,到全域落戶,網友再度熱議,一個月都等不及了,“人才引進”這裏開個大口子,東邊不亮西邊亮,樓市調控不過是開玩笑罷了。

行至今日,雪亮的眼睛看得透徹,在自貿區(港)的重大利好刺激下,按照以往的發展路徑,經過2018年11月-3月這個傳統的黃金旺季,要是沒有全域限購政策的實施,以海南三亞爲首的北緯18℃的度假旅居地產,房價只怕早就飆到5萬以上了。樓市調控絕不是在開玩笑。

在未來市場商品房住宅土地供應大幅度減少的情況下,加上房價備案政策的嚴格實施,未來開發商捂盤惜售、購房門檻提升的現象不可避免。那些想在海南度假養老的夢想將更加難實現了。因爲伴隨着產業不斷升級,未來,海南將要彎道超車,從“養老島”升級爲“數字島”“科技島”。

所以,產業轉型絕不是紙上談兵,人才引進也絕不是引進的炒房大軍,而是真正能爲自貿建設添磚加瓦的人才,爲產業轉型持續發展儲備大量的人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