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狡猾,但是黃岡人比較勤奮剛直。歷史上還有這麼多文化名人,同時又出了這麼的將軍,這個和湖北他的地方反差好大。


黃岡大別山人文地理思考

黃岡大別山地處華中地區,西面是長江中游平原,是古代楚國核心區域,東部是長江下游平原,是古代的吳國和越國,北部是中國的中原腹地,南部是中國的母親河長江。黃岡大別山獨特的區位和地理氣候使得當地孕育除了獨特的人文景觀,黃岡大別山的地理格局也使得它與眾不同。

黃岡大別山作為緊鄰富庶平原的較大山區,使得這裡成為重要歷史事件的發生地。山區沒有平原富庶,也沒有平原容易被侵入和管轄,因此山區很難被控制。公園前3世紀秦國開始討伐大楚,秦國進攻中原的兩大阻礙是趙國和楚國,楚國面積巨大,更為重要的原因是楚國人很難被征服。楚國有黃岡大別山的銅礦——今天的大冶,戰國時期楚國的青銅器製造工藝和能力都是戰國中最強的。在楚國滅亡後的今天,我們依然能在黃岡大別山區尋找到部分的古代楚語。這說明黃岡大別山區有著保留古文化的作用,平原地區的統治力量難以完全的侵入山區,在遇到戰亂時部分人總是可以從富庶的平原向山區遷移。

關於黃岡大別山的戰爭數不勝數:蒙古滅南宋時,有郭氏在這裡抵抗,最早建立了天堂寨。元末的起義戰爭中,徐守輝在這裡起義,又沿用了以前起義的老寨子。明朝末年,李自成被入關的清軍打得跑時,最後是來到了黃岡大別山頑抗。解放軍的對國民黨的戰略反攻是從劉鄧大軍挺進黃岡大別山開始。在戰爭中山區的最大作用就是給劣勢的一方提供安全的屏障,因此在這裡軍隊有兩種:一種是像楚國、李自成這樣的衰退力量,進行最後的抵抗;一種是像徐守輝和我黨這樣的開始萌芽成長的起義力量。作為一個天然的保存場所,黃岡大別山很好地保留了很多古文化。

山區里的人和平原上的人相比有很大的性格差異。華北人官本位意識濃厚,為人圓滑,很會為人處事,而山西陝西人比較耿直憨厚;成都平原的人溫和隨性,而重慶人則脾氣火爆,性格爽直。「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其實只是江漢平原地區人的特徵,湖北西部巴山地區的人性格更接近重慶人,重感情,性格火爆。鄂東山區的人也是性格比較耿直的(相對於江漢平原)。山區一直都是一個國家力量和市場力量很難深入的地方,因此地方文化相對封閉,人們大多不用依附於外界力量,而多靠自己與自然的搏擊去生存,因此形成了人們耿直剛硬的性格,不會趨炎附勢。那些生活於文明世界中的邊緣人,比如佛教、道教或者被貶的官員多生活于山區。黃岡大別山是距離江漢平原、長江下游平原和黃淮平原文明世界最近的大山,因此這裡充分地吸收了各個地區的邊緣人員進入。秦國吞併天下時,作為邊緣人的楚人就躲到黃岡大別山中。因此,區位原因使得黃岡大別山孕育了多種的文化,使得在世道不明、戰爭動蕩時有很多不願生活於世俗的高人到深山中修道。因此,才孕育了黃岡大別山這麼昌盛和多彩的文化類型。

與此相伴的是,綠林好漢,還有那些頭上有反骨不甘心做亡國奴的人們也到山林中堅守。作為緊鄰文明世界的大山,這裡不僅可以產生很多文化,還可以產生很多的將軍和好漢。巴山地區只有將軍而缺少文化名人,而緊鄰文明世界的大山,如秦嶺、黃岡大別山、太行山、泰山保留了很多文化遺迹。山區也是一個保留文化火種的地方,各方人士在這裡潛伏躲避,同時也就保留了很多文化。

彪悍不服管的黃岡人:華北平原是最順從權力的地方,因為這裡平原廣闊,又沒有大河湖泊阻隔,因此很容易被外來力量征服。華北在千百年來被外來征服和統治中,已經養成了尊重權力的習慣。發展出了一整套順從權力的禮儀規範,華北官場最講禮儀,禮儀繁瑣,並且人們都小心翼翼的去維護。而大別山區,外來力量很難進入,這給這裡人的反抗精神留存空間,使得反抗的外來權威力量的文化不至於被打趴下。同時這裡作為三省交界地帶,歷來是權力的最薄弱之處。這裡人對外來權力的感受和體會不明顯,脫離權力管制的人可以在江西、安徽、湖北和河南地區來回遷徙,逃脫權力的管束。來到這裡的文化名人,如蘇東坡等也大多是權力體制中的邊緣人。體制邊緣的士大夫、中華文明的邊緣文化佛教和道教在這裡獲得發展,這也孕育里黃岡人不服管的性格。因此在主流秩序和權力式微時,比如近代以來,當地不服管的反抗精神就更加活躍,產生了幾百個革命將軍。

進一步思考站在大別山區思考平原我們會發現,華北平盛產偽軍。抗戰八年的大多數偽軍都來至華北地區,華北社會是一個依附性社會,和平昌盛知識依附於國家,當宋朝的金元,明末的清軍,近代的日本侵入時,華北平原地區又會很快導向侵略者。因為華北平原無險可守,長期輕易的被官僚和外來統治者管制,已經使得華北文化喪失了獨立性。新中國成立後,不再根據科舉來任命官員,華北地區適合當官的文化特質使得現在中國的官員大多出自華北。而黃岡大別山區的人像一個執拗的野蠻人,但是這裡又盛產斯文,是明清以來出產進士最多的地方之一,是禪宗的重要文化聖地,也是道教興盛之地。著說明了黃岡大別山人,不服武力只服恩德。這種特點似乎和楚人很相似,周天子和中原諸侯一直看不起來自南方蠻夷之地的楚國,而楚國不斷的通過武力是自己壯大。楚國歷代君主不斷的想進擊中原,讓天下人承認楚國的地位,最後楚莊王向周天子問鼎,周丞相回答的大意是「不在於鼎的重量,而在於天下人心的重量」。武功卓著的楚莊王頓時受到打擊和醒悟,從此開始大力引進中原禮儀文化。後逐漸被天下人承認為華夏諸侯區別於強秦。大別山人和楚國人都有一種不服打,只服禮儀恩德的骨氣。

黃岡大別山區的這些人文地理特點也使得這裡方言眾多。東南的武穴、蘄春、黃梅受到江西影響較深,方言接近贛方言。同時在社會結構上也多受江西宗族文化的影響,外加山區的地形和方言的保護作用,這裡形成了湖北僅有的宗族文化興盛的地區。也是中國南方宗族文化的最北延伸。同時這一地帶的人大多從江西和更東邊的徽州移民,因此當地有很多徽州的馬頭牆建築。黃岡大別山東部安徽境內大多屬於江淮官話。這個地方的方言眾多而複雜,保留了很多的古音。

2015年在蘄春調研時了解到,當地有地方神「老爹」。這是一個民國時期的人物,因為他的一些傳奇的行為而被當地人認為是神,後來在文革期間被幹部處決。改革開放後大家又開始祭拜「老爹」。北方地區和中部官話地區大多沒有地方神靈,地方社會不具有造神的能力。因此北方和中部的神靈大多是土地、關公、張飛、龍王正統神靈,這些神靈受國家封賜,這些地區人的文化和內心世界受到國家影響很大。而南方方言地區大多都有地方神靈,當地人可以把石頭、山河、人物經過傳頌塑造成神靈,為一個地方的人所膜拜。這些地方一般地方社會發育健全,國家機器難以深入,地方自治能力強,同時人們比較團結,集體氛圍強,也沒有形成中部地區受市場影響的個體主義的社會。因此他們可以通過一個相對封閉的文化環境去集體地區塑造自己的共同文化,塑造出當地特有的神靈。地方的土大王也很需要地方性的神靈給予自己支持。換句話說,中國最北邊的地方性文化也許就在黃岡大別山區和徽州山區。


黃岡人,的確和武漢等湖北人有一些差別。黃岡可能因為經濟不發達,地理位置原因,相對比較傳統,重視讀書學習,打小被灌輸,好好讀書,什麼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等,所以黃岡的小孩能吃苦,從下讀到大,很多有出息的,也是靠讀書走出來的,,不像大武漢,玩的多,見得多,商業氛圍開闊,,對應的,受環境影響,大部分比較溫和,友善,比起圓滑骨子裡更多剛直,是非教分明。所以,智商高的多,情商高的少。哈哈 不過,都很善良……答主黃岡的
浠水人路過,點贊!

湖北黃岡人,的確我們那個地方父母長輩對孩子的教育很重視。從小到大,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就被認為是有出息的孩子。在周圍環境的熏陶和父母有意識的帶領下,很多孩子拚命讀書,但也由於太過於注重讀書,「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而不太注重其他方便的培養,當離開學校後,人身上的很多問題都就露出來了,比如:動手能力較差,情商低,團隊意識不強(不太懂得團結合作),自命清高,同理心不強,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

所以,也有不少讀書時成績很好以至於在當地名氣較大的同學,到後來「泯然眾人矣」。


大別山的來意是什麼:此山大別於它山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