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台北,才会遇到对的人。」这一年为了杂志活动移动岛上各地空间,更加体验这句话。

2016年10月底,我领到职涯中第一张非自愿离职证明,短暂地在晃晃二店(有新书,二手书,也有住宿)短暂地帮忙顾店。遇见30岁以下的小帮手与管家小姐,与九只猫相处的日子,以单车到得了的方式探索在地午餐与晚餐与宵夜。

IMG_2508.JPG

在网路与快递发达的现在,在关注新书的状态下书也能很快抵达东部,一周里订书的箱子除了装著补书与新书,要一一盘点包装上架。最期待书箱子的是店猫Little,他能在书箱子到店时,嗅到气味,在旁边等待我们上架书后,将空箱子占领,在里头睡上一整天。可以是晃晃店里第一名纸箱爱好者。

晃晃书店的主要特殊书类项目,是主人素素擅长的儿童文学绘本,与台东区域原住民文学与社区文史资料书籍。更因为收养流浪猫多年,书架上必有猫相关与亲子教养类的书籍。

当然,作为一家独立书店,最基本的能力,便是备足当下社会议题与讨论的书与社会学相关经典的书。诗集在近两年,也在出版与阅读口味选择下,成为实体书店必备特色项目。

至于「特色刊物」是不是一定必要存在,我顾店时期更加确定,在没有人跟你介绍这本刊物怎么来的,读者会选择买书,而不是相对低价却不知所云的刊物。当然会挖宝的读者还有,但的确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项目。

IMG_2509.JPG

 

在书店里,最有意思的必定是与人的对话。当寻找书的题目出现,你会穿越许多书柜与字眼,想要符合每一位读者心中能对应的答案。

「我想要送给我的好朋友一本书,你有没有推荐的?」那天因为讲座而被母亲带来书店乖乖坐著的小学生问我。

「嗯,你想要送她绘本,还是小说?或是可以写字的书?」

「我想要送她,比较少看得到的书」

在小学的我想要看什么?一边想一边取下几本推荐的图文书给她,后来她兴味盎然地翻三猫俱乐部的漫画,小心翼翼地问我价格。再询问母亲之后,答案可能是无法在书店里买,就没再问我了。

IMG_2513.JPG

 

离开网路书店一年多了,新书一直来一直来的感觉很久不见,每天盘点书架,检查包装漏缺的时候,依然会觉得每一本书都有对应的症状。无穷尽地与人相遇。

 

像是这本《西顿动物记》如果不是刚好要上架,想从中找寻一些推荐字句,平常在新书平台上,我是不会拿起来的。

二十世纪里第一位写动物文学的西顿,其中一篇「宾果:我的狗的故事」让我掉进小时候养狗经验的心情里,瞬间好像也在加拿大山区与他们生活。

晚上,一位来找某一本动物文学纪实书的女孩,我也请她读了这段,虽然不太符合她想像与需求,但我还是想要告诉她这本书中令人感动的部分。

IMG_2528.JPG

之前常能在独立书店的书柜上发现恰好的书名顺序,像是网路书店也有藏头诗文案一样,我偷偷也放了一面,作为一位30后的人妻留言:

《甜蜜的死亡气息 》

《前女友》

《妻子离开我的理由》

《危险的友谊》

《债与偿》

《叫我自己亲爱的》

IMG_2524.JPG

 

一进书店的第一个平台,就是那家书店要跟你说的第一句话。多年前担任小小书房全台书店调查计划志工,特别会关注书店空间的配置与书柜,盘算图书总数。在晃晃,我尝试三天换一次平台上的书,当然不一定我们推荐的书都会卖掉,因为动线还不是最容易被读者发现。我相信,书需要流动,不是只有购买的流动,在空间里也需要时常换位子,改变传统分类。

周围放了什么书,其实也影响这本书的诠释方式。与读者推荐书,交流阅读的同时,也同时认识更多作者与什么类型的人,期待在书店里找到什么。一位正在写剧本拍电影的女孩,就希望有《戴美乐小姐的婚礼》与王定国其他作品排成一列。

哈,下一周我请素素在日本补书,就到了。虽然女孩已经回到台北的拍片日子,但会有下一位跟她想要这本书的人出现。(有顺间仍会想起为了周转率,实体书店,还是需要系统掌握一下任性啊)

IMG_2516 2.JPG

15179154_10207666554454030_8956265402470125953_n.jpg

《人间》发刊词:「因为我们相信、我们希望、我们爱...」当陈映真离开世间的消息,当某部份眷恋有本重要的杂志存在过,我们只能拿出好看的摄影「收藏」。

代班的最后一日,午班遇到来台东的东京女性杂志编辑Mika,她买了我推荐的《书,记忆著时光》,这也是上回在读字书店里采访夏民后买的书。

 

这几天,在高雄结束最后一场翻杂志,我在网路书店发起的杂志导读会。两年后的冬天告一段落,心里还是觉得会有更好的方式,继续下去。

在思考以下书里内容的同时,与回到高雄开始自己的空间的两位朋友,聊当下。

 

 

「在第四消费时代,我们不再是单纯购买商品、满足自我的利己消费者,消费行为成为寻找自我、思考生命意义的媒介。我们不再追求经济快速发展和效益最大化,而是享受简约生活;不再终日奔波、蜗居在大都市,而是重新发现地方的特色和自然的力量;不再拚命工作赚钱,为了名利汲汲营营,而是为了帮助他人、共享快乐、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幸福。告别了购物使人幸福的时代,人们开始迎接共享社会。」

我们操控著自己的命运吗?还是我们掌握了方向,留心所有的「求不得苦」祈求更多智慧去面对所有细微之处。

 

以下谢谢在台东与我相遇的人与猫:浪迹澳洲与台湾的吉他手张东梁,与前进秘鲁傻人傻福的易许,还有暂停一下很好的廷如。

IMG_2560.JPG

IMG_2558.JPG

 

IMG_2536.JPG

IMG_2657.JPG

IMG_2552.JPG

IMG_2523.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