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书店的橱窗复活节关闭,发现墙边有只猪   

    日前小小书房开放报名一系列的出版实务课程,非常踊跃,我大概是马上收到信就报名其中两堂课。3/23这一堂是目前担任宝瓶文化社长&总编辑朱亚君讲图书行销企划。

   我的工作中最大的部分是进退杂志,而杂志几乎是不报品的,大部份认知还会是上架交给经销商就行,往往在月底前我会一通通电话询问封面题目才下量,顺便讨论一下可以做些什么曝光。负责各家出版社的同事们才会直接接触出版社行销企划。有时候会议室满了,行销企划也会在我们的位置旁边小桌子报品,滔滔不绝介绍一本书,同学们得听一个下午把重要可推结合的书挑出来,喜欢的话周围同学也喜欢,再推荐本月本店选读。

以下是演讲重点,加上我与网路书店工作综合笔记。

 

   采编训练出身的朱亚君,擅长做人物畅销书,在这位受访者成为本岛的新闻人物之前,抢先谈书。第一份工作在时报担任企划,到皇冠副主编,到宝瓶从2001年到现在,非常资深。

做过的书:有大家一定买过听过的严长寿

老实说,当时大学生的我也是这本书才知道宝瓶文化,在我毕业那段日子曾为鼓励我的一本书。多年前的畅销书数字是九十万册,到现在数字很难说出口,朱亚君一开始就这么说。并引用出版前辈郝明义说过:「大部份产业是为了赚钱而存在,但出版业是为了存在而赚钱」。

一本书的编辑,从谈版权到翻译或是作者采写,编辑与印刷,到了最后两关,就是行销透过通路送到读者手上,「没有交到读者手上,这本书就没有发生过。」这点我曾对独立出版作者说过,没有想要分享的心情,只是想写字拍照,那就写部落格就好了,印出来的书,不是上架就好(未来若很多个人出版的电子书也需要)。

 

行销产品七大能力(以图书业作例子)

*嗅觉。当作品出现,怎么发现?九七年皇冠拿下第一本哈利波特版权费用很低,办公室人人读完都说好,但谁知道故事轻轻地就成为畅销书。

一本书到你面前,能不能感觉到卖点?

*判断。相信自己的直觉,感受力让别人也感受。做书要忘记畅销书,所谓的畅销是在短时间让最多人有共鸣。

*速度。早一点起跑,才有犯错的机会,再作修改。例如:你知道有好的新闻题材,用最快的方式谈。

*诚实。早期对图书业务的印象是很会说话,今日不可同日而语,跟作者说可上广告跟陈列,一开始就得说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无法做。

在同一个产业里工作,可以换几间公司,但个人信誉跟风评是会带著走的。

 

*挫折力,多年前朱亚君仓促接了皇冠编辑的工作,当时有位刚展露头角的作者,朱曾经因为之前总编辑的承诺无法兑现,不断道歉。这位作者说了一句影响她很深的话:

「如果每件事情都说不,那为什么我要跟你合作?」要是你对他关上所有的门,就得开另一扇窗给他。

每个月有好多新产品,没有时间沮丧害怕。

请记住:所有的作者都是龟毛的,所有的老板都是猪头,所有的同事都机车,没有更好的环境。不要抱怨想著下一个工作会更好。

 

*好奇力

编辑人观察时事应该是习惯,跟呼吸一样自然。像是前一阵子疯教养书跟翻译小说,最近情色小说很多。

有时候作者是找出来的,因为喜欢而拼命追查一条线。朱亚君举例,在非诚勿扰二电影里的诗,读了仓央嘉措之后,才追到原来作者是扎西拉姆‧多多,才有了这一本书:

 

*热情

出版业是投资报酬率很低的行业。热情不能常常放在最前面,但是最后一个支撑下去的理由。

 

 

行销怎么来?

  十大图书推广策略:2011年美国一项图书推广策略调查,其中以社群网路与社群媒体行销占了94%

目前越来越明显,通常会登上当日销售排行榜的『非畅销高峰书』(长销题目却在单日冲高销售),几乎靠社群力量的人发言。

隔壁同事总是会在某一本书或杂志,今天非客人团购却数字冲高,会说:一定有人做了什么?然后开始在茫茫网海找寻。

而且大部份有影响力的部落客作者,通常都是不同书店或销售平台的AP,也就是,从他网站连结进去消费的金额会有一定的比例拆分给部落格。

 

   谈到书评:台湾一直没有建立一个好的书评制度,很少非常中肯的批评,多是作者出书被采访写好的一面。(哈,我也觉得,看报导都是为了打书受访。)

效益没有做出来。

   演讲,有些作者擅长演讲,听君一席话,胜读一本书。而多数人在演讲后购书的机率与冲动是最大的。(怎么很像直销跟乡下卖洗衣粉的模式)

 

 

『跟著需要是畅销书,创造需要也是畅销书』

   朱亚君坦诚:尽管做了很多年编辑,自己仍有出版迷思:自己觉得很棒的行销方式,或者应通路要求作的行销案,但现在读者没有很热衷。像是作者签名。(现场会因为作者签名而买书举手的人不到五位,完全是看对作者的喜爱度)

行销最重要的工作在说服书店:操作得出来的书,才能看出功力。若是面对平平的书,就当作练基本功,把该做的事情都作齐。

   跟各通路作宣传交换,曝光就是靠折扣换来的。折扣是最坏打算:当所有的书都是七九折之后,折扣就无意义了。用钱换来曝光是最好用的,但长期折扣战以来已做成毒药,拉回来不容易。杂志利润更低通常不会换折扣,如果你要强力宣传一本你喜欢的杂志,只能持续多曝光。

   特殊版本:对书店来说是不会满足的,给了书衣下次就要笔记本,有笔记本就会有特殊版本。书的本质被淹没,朱亚君说困惑的是:本来就好卖的书,却还会做这些。

   帐期:这部分她没有多说。但的确通路会希望越小的厂商就越久结帐,才不会花了会计人力一次结帐金额小,能拉长就拉长。

   以上的交换有时候很无奈,行销怎么办?她说:努力增强你对书的诠释能力作抵抗。

 

 

行销目的搞清楚:是要做品牌形象还是卖很多书?

  『现在出书不难,能创造自己语言的作家很少』宝瓶努力维持华文文学第一轴线:曾经一口气推六位新作家。这个计划似乎跟联合文学现在操作七年级小说家接近。

明明看到的量就是两三千本,那就得做到,让别人看到宝瓶:创造话题,大手笔的效果,要做精准的失控,效益强。

买重点书店捷运灯箱广告,能做的曝光都做到极致。(这点要花多少钱?我来去打听计算一下)

 

  重复策略是没意义的,同样的东西在短期复制,要注意。试著去做花钱也不一定办得到的事情,还必须创新,像是为去年在阿鲁巴这本书做小说预告片。

 

 

行销守则一:首先请忘记行销这件事

行销守则二,不要复制行销案例,等于是没有策略。

一般普遍要做到的事情,把目标设定,把事情做到极致。

最好能创造趋势,而不是跟随趋势。 

Vernon-咖啡店书架,兔子出版社的植物花草类的大套书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