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種污名化“一帶一路”與中國的新論調——“債務陷阱論”在國際社會散佈,其核心觀點是,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向一些國家提供貸款,當它們無力償還貸款時,便趁機獲取戰略資源,使債務國失去權益乃至主權。簡言之,中國的貸款是對自己有利,對債務國“有毒”。按理說,中國所提供的貸款到底是不是陷阱,最有發言權的應該是債務國。然而,大肆炒作“債務陷阱”“賬簿外交”“債務帝國主義”等論調的卻是美國、印度、澳大利亞等國。它們看似為債務國“鳴不平”,實際上是要把中國拖進輿論陷阱。

  西方國家“代言”炒作“債務陷阱論”

“債務陷阱”通常是指(政府)債務不可持續的增長。當前,一些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出現嚴重債務問題,有些人趁機把責任推給中國。該論調的始作俑者是印度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Center for Policy Research)研究員布拉瑪·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2017年1月,他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的債務陷阱外交》的文章指出,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向具有戰略意義的發展中國家提供巨額貸款,導致這些國家陷入中國的債務陷阱,只能對中國唯命是從。這一年12月底,他又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的債務帝國主義》的文章,以斯里蘭卡把漢班託塔港(以下簡稱“漢港”)租借給中國99年為例,將中國的“債務外交”做法與歷史上歐洲帝國主義的“槍炮外交”相提並論,認為“中國正在用主權債務讓受援國屈服,使之既失去自然資源,也失去主權”。

唯恐天下不亂!西方國家大肆炒作「債務陷阱」  實際是要把中國拖進輿論陷阱【中國社會科學網】 新聞 第1張

經過媒體的渲染,再加上2017年12月中國公司正式接手運營漢港,該論調逐漸在國際社會蔓延開來。持此論調的人除了羅列數據表明某些國家債務規模因中國貸款而增加之外,還指責中國建設的基礎設施除了帶來債務負擔之外,對當地經濟發展沒有什麼作用。這一論調為特朗普政府提供了制定對華政策的重要參考。此後一年多時間裏,美國媒體對該論調進行了大肆炒作,智庫發布研究報告,參議員向財政部和國務院致信要求政府關注,國會舉行聽證會把中國對發展中國家的貿易稱為“掠奪性貿易”。2018年11月16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在APEC工商領導人峯會上發表演講,若有所指地說,“我們不會把夥伴國淹沒在債務的海洋裏,我們不會強迫或損害你們的獨立。美國做事情公開、公平。我們不提供束縛帶(constricting belt)或不歸路(one-way road)”。言外之意,中國向相關國家提供的都是束縛與陷阱。

中國提供貸款意在共同發展

美國在“債務陷阱”問題上的態度立場令一直對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影響力日益增強一籌莫展的澳大利亞“深受鼓舞”。澳大利亞媒體在引述美國媒體報道時指出,中國正在澳大利亞門前製造“債務陷阱”——來自中國的巨額貸款使澳大利亞的小鄰國背負沉重債務負擔,而中國則獲得拓展戰略和軍事實力的關鍵經濟槓桿。澳大利亞國際發展和太平洋事務部長康斯塔·費拉萬蒂-韋爾斯抱怨道,中國給予太平洋島國“條件苛刻”的貸款,在這些國家修建了一些“無用的建築”和“不知通向哪裡的道路”。此外,在媒體的推動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表達了對部分“一帶一路”參與國債務問題的關注。“債務陷阱論”的實質是“輿論陷阱”。

“債務陷阱論”包括債務和陷阱兩個方面。就債務問題本身而言,中國貸款是否增加債務國的債務負擔,通過考察相關數據不難得出結論。以南太平洋島國為例,根據IMF和亞洲開發銀行的數據顯示,在過去五年,該地區有超過40%的國家被列為處於債務困境的高風險。在該地區112億美元總外債中,來自中國的外債是13億美元,佔12%;該地區貸款處於“高風險”級別的國家有一半沒有與中國建交(仍與中國臺灣保持“外交”關系),這也意味着這些國家無法從中國獲得貸款。再看看斯里蘭卡的情況,根據斯里蘭卡央行2017年度報告,在其外債總額500多億美元中,主權債券佔39%,亞洲開發銀行債務佔14%,日本佔12%,世界銀行佔11%,中國僅佔10%,而且60%以上中國貸款的利率遠低於國際市場。從這些數據不難得出結論,債務問題不是由中國造成的。

至於中國提供的貸款是不是“陷阱”,債務國應該更有發言權,而今卻是西方國家在“代言”,這其實嚴重低估了債務國領導人的判斷力。某些國家積極炒作“債務陷阱論”,看似關心債務問題,實則在意的是所謂的“陷阱”。二戰結束以來,美國的利益遍佈世界各地,仰仗自己在經濟、軍事上獨一無二的優勢地位,主導國際規則與國際秩序,容不得任何國家出來挑戰。印度作為印度洋沿岸唯一強國,始終對印度洋有一種排他式的獨佔心理,印度媒體及學者將漢港與印度洋上中國援建的其他港口視為遏制印度珍珠鏈計劃中的一環。澳大利亞作為南太平洋地區強國,對他國的介入十分排斥,不斷強調自己纔是南太平洋島國的“首選合作夥伴”。

長期以來,西方國家憑借自身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的主導地位,操控受援國的內政外交。發展中國家想要從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只能接受它們的條件。相比之下,中國提供的貸款“門檻低”,沒有苛刻條件,發展中國家終於可以不用再看西方的臉色了。但在西方國家看來,中國發放貸款時既沒有考覈人權標準,也沒有審核還款能力,屬於“擾亂金融市場秩序”的行為。它們更擔憂的是,中國會使用債務槓桿瓦解西方傳統的勢力範圍,挑戰美國主導、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的合法性,進而打破各個區域的勢力均衡。於是,西方便給中國貸款扣上了違反規則、不夠透明等“罪名”,試圖從國際規範上予以棒殺,意在阻擾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發展,維護自身在國際上與地區內的傳統優勢地位。

相關國家製造輿論陷阱

如前所述,“債務陷阱論”是有關國家媒體製造出來的一個偽命題,但卻在國際社會流傳,其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第一,這是西方國家對“一帶一路”以及中國進行軟制衡的有力武器,不會輕易放棄。近年來,中國的世界影響力日益增強,這在篤信地緣政治信條、堅守勢力範圍的國家看來是一種戰略威脅與挑戰,因此要進行阻遏。但它們不具備中國這樣的經濟實力與體制優勢,於是便採取輿論戰的形式,妖魔化中國貸款。根據2018年12月底筆者針對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民眾開展的民調結果顯示,受訪者普遍支持本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能夠客觀地把本國的債務問題與中國貸款分開來看待。可見,“債務陷阱論”在債務國並沒有多少市場,但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

第二,國際話語權“西強我弱”的局面使這一論調得以大行其道。西方國家以及英語媒體在國際傳播格局中處於主導地位,為眾多國家民眾提供新聞來源。根據筆者對斯里蘭卡、巴基斯坦主流媒體消息引用來源的統計分析,來自中國媒體的消息數量遠遠低於西方國家甚至印度媒體。與筆者針對民眾開展的民調數據結果不同的是,斯里蘭卡《每日新聞》《每日鏡報》《今日錫蘭》等主流媒體關於中國與本國債務關系的報道中,有一半以上的報道認為中國與本國債務危機有關。巴基斯坦的情況稍好一些,但也有不少報道有類似傾向。可見,西方國家對債務國的輿論影響力不容小覷,若任其發展,將使更多人對中國產生誤讀。

第三,我們對涉及主權問題(類似“漢港”)的合作項目要講究策略,以免被曲解。斯里蘭卡把漢港租借給中國本是兩國之間的經濟合作項目,而且是斯方因港口經營不善,主動找中國公司接手運營,簽署的漢港特許經營協議也不是債轉股協議,而是一筆11.2億美元的新投資,不僅有助於減輕斯方債務負擔,還能從漢港經營盈利中得到分成。按理說這是一項中斯雙贏的合作,卻被西方媒體歪曲為是讓中國贏了兩次的“債務陷阱”,並臆測中國要把漢港作為軍事基地,藉此不斷提醒其他國家小心中國的戰略意圖。在媒體大肆炒作和民族主義情緒的煽動下,似乎沒有多少人關心合作的過程與細節,而是都盯着敏感的主權問題。

總之,“債務陷阱論”是相關國家對迅速崛起的中國製造的輿論陷阱,也是其主導地位遭受強有力挑戰後產生的焦慮情緒。“一帶一路”的大力推進要求中國不僅提供產品、資金、技術,更需要中國貢獻全球治理的方案,在促進國際社會走向公平正義上發揮更大作用。這既是時代的選擇,也是中國的際遇,更是瓦解輿論陷阱的需要。

  (作者系華僑大學僑務公共外交研究所所長、教授)

原標題:一帶一路“債務陷阱論”實質是製造輿論陷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