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由《中外管理》和海爾集團共同主辦的《中外管理》雜誌發展眾籌項目啟動儀式在青島舉行,多位長期關注《中外管理》的企業家以眾籌的創新形式,成為《中外管理》雜誌的聯合出品人。在發布會儀式上,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與眾多優秀企業家互動,就海爾的人單合一管理模式創新做了深入闡釋和交流。

  「扭秧歌也是前進」

海爾的人單合一模式探索已經進行了11年,在模式推進過程中常有曲折和反覆,但張瑞敏認為「扭秧歌也是前進」。戰略跟著時代走,組織跟著戰略走,而戰略上「人單合一」之後,則要求組織從傳統的科層制企業顛覆為沒有層級的開放創業平臺,將組織流程從串聯變為並聯,這種顛覆是全世界所有大企業都沒有探索過的,因此面臨著巨大阻力。

  在面臨巨大阻力的企業變革中,海爾的優勢在於擁有自以為非的企業文化。張瑞敏認為,無論是上世紀80年代的砸冰箱還是今天的「砸組織」,兩者反映的文化內核是一脈相承的。創業30餘年來,海爾的企業文化就是持續自以為非,永遠要挑戰自我、戰勝自我,「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海爾認為企業必須通過不斷創業創新來滿足用戶需求,永遠追求成為「時代的企業」。

  「我是搭建創客平臺的人」

海爾人單合一模式的目標是讓每個人都能與用戶零距離,讓人人成為自己的CEO。張瑞敏將自己多年的管理經驗總結為9個字,「企業即人,管理即借力」,海爾創業30餘年始終把人放在第一位。互聯網時代,海爾轉型為開放的創業平臺,創客們能在平臺上整合全球一流資源快速滿足用戶需求,實現「世界就是我的研發部」「世界就是我的人力資源部」。

  在交流現場,當有人問起張瑞敏是否可稱為「大創客」時,張瑞敏的回答是,「我應該是搭建創客平臺的人」。德魯克曾說過,企業25年內可能消亡,但組織不會消失。因此海爾正「親手顛覆和破壞自己的企業,變成一個網路型組織」,通過打造創業生態系統,實現創業平臺的生生不息。據瞭解,目前海爾創業平臺上已有超過100個小微年營收過億元,有29個小微引入風投,14個小微估值過億,整個平臺為全社會提供的就業機會超過130萬個。

  打造後電商時代的商業模式

海爾在互聯網時代要轉型為真正的互聯網企業,打造後電商時代基於用戶價值交互的共創共贏生態圈,實現攸關各方的共贏增值。傳統電商是交易平臺,只承擔交易場所的功能,仍然是基於單邊市場的零和博弈。而後電商時代一定是社羣經濟,通過用戶交互形成雙邊市場或多邊市場,企業、供應商以及用戶都能在生態圈中實現共創共贏。

  為此,海爾將智能產品作為連接件,將電器變網器再變成網站,不再單純賣硬體,而是打造吸引用戶交互的平臺。例如,海爾智慧烤箱是創客推出的一款網器產品,用戶可以通過手機APP「烤圈」與雲端智能連接,從而獲取訂製菜譜,享受生鮮食材、烘焙半成品、準成品送貨上門服務。智慧烤箱聚焦於烘焙生態圈的搭建,目前已吸引到B輪融資。

  據瞭解,由於海爾持續自以為非的模式創新,人單合一模式的戰略效果正在逐步釋放。目前,人單合一模式已得到國際管理學界的積極關注和認可,眾多管理學家表示海爾的探索方向是對的,包括哈佛商學院等著名管理院校將海爾的探索做成了教學案例,海爾模式已在日本、俄羅斯、澳洲等國家和地區得到了實踐和驗證。

  2016年三季度,海爾集團上市公司之一青島海爾營業收入單季度增長超過50%,三季度扣非後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同比提升22.00%。海爾的「網器+社羣」模式也進展明顯,公司推出的馨廚互聯網冰箱已擁有超過65萬粉絲,活躍用戶近85%,公司前三季度網器銷售數量266萬臺,同比增長66%,海爾U+APP累計用戶數超過2100萬。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