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工研院資通所所長闕志克】

近年駭客攻擊手法升級、惡意程式越來越多,更有工具可自動產生惡意程式。在IoT時代,靠過去傳統資安防護已緩不濟急,應當從最基本的「應用程式白名單」建立資安防護網。觀察全球資安產業,發展「應用程式白名單」仍非資安企業產品的主流,因此,臺灣資安產業跳躍國際市場仍有機會迎來新錢潮。

應用程式白名單(Application Whitelisting),是隻允許正面表列的程式執行,適用在固定功能的電腦設備,建議裝置的場域如自駕車、車載電腦、行車記錄器等車載系統,以及ATM、伺服器、無人機、電力系統等高安全需求的場域。應用程式白名單雖然不見得可以解決所有資安問題,但至少可以確保不會有惡意程式,成為最基礎的資安防護網。

駭客攻擊主要是利用程式弱點攻擊,例如程式漏洞,或是從正常的程式植入惡意程式後再伺機執行,要如何防止駭客攻擊弱點有兩種方式,分別為黑名單及白名單。過去普遍以黑名單進行資安保護為主,在黑名單中的程式皆不可執行。但由於近來惡意程式自動產生器的發明,讓惡意程式的數量已多於非惡意程式,因此資安以黑名單防護的時代已經緩不濟急,應用程式白名單更成為近年美國、澳洲等國政府要求各單位部署應用的資安技術,以防範未知的攻擊。

預防勝於治療

軟體自動更新是最大挑戰

目前包括美國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NIST、美國國家安全局NSA,以及澳洲相關政府單位已表達應用程式白名單的重要性,面對資安問題應該預防勝於治療,提升主動防護的能量。

應用程式白名單各家資安業者過去皆有研發,該技術並非近年纔出現,而是已行之有年,但過去應用程式白名單不是資安技術發展的主流,主因為使用時彈性不足,例如個人筆電若要頻繁下載使用某些軟體,就得在白名單內主動持續更新相關程式,使用上相對麻煩,在固定功能的終端電腦設備使用較為適合。

而應用程式白名單的概念看似簡單,可是困難之處在於必須解決「自動產生與維護白名單」的問題。假設在智慧工廠設備內的應用程式白名單中的某程式為原版,但當某程式更新至第二版本並需要執行時,應用程式白名單仍停留在原版,則應用程式白名單會判斷更新後的某程式為壞人,並不允許執行,可能為裝置應用程式白名單的智慧工廠產線等設備帶來影響,甚至影響產能與營收獲利。

所以若程式軟體更新,應用程式白名單也須跟著更新,自動產生與維護白名單,成為資安產業發展該技術的關鍵。工研院的應用程式白名單技術已可進行自動維護更新白名單,也有防止應用程式白名單被汙染的軟體更新機制等。

政府給力推動

臺灣產業可望嶄露頭角

政府近來重視臺灣資安產業發展,總統蔡英文更喊出資安即國安的政策目標,並將資安產業納入5+2產業創新計畫所推動的「國防(資安)產業之一環」。

同時,資安法也在今年5月於立法院三讀通過,顯示臺灣政府發展資安產業的決心。

以臺灣資安產業發展現況來看,2016年資安產業的產值為351億元,廠商家數與從業人員分別為294家、8,500人,其中硬體比重大於軟體,以網路與閘道安全產品、終端資料防護產品為主。臺灣資安產業多屬於中小型企業為主,要與國際大廠競爭相對困難,但國際大廠目前在應用程式白名單著墨不深,臺灣資安產業若想與大廠競爭,應用程式白名單將有發展空間。

此外,臺灣以硬體製造業為主,更有許多臺灣產業已參與全球科技裝置的設計製造,臺灣產業若能在製造的同時,即搭載應用程式白名單,除能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更能同步帶動臺灣資安產業的躍進。(本文由工研院資通所所長闕志克口述,工研院整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