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於國欽】

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國發會每兩年進行一次的人口推估,分高、中、低三類,中推估係考量當前趨勢所估計的結果,較平實,高推估加入政策考量,較樂觀,低推估則悲觀了點。通常多採中推估。

人有年齡,一個社會也有年齡。以臺灣人口年齡中位數而言,今年已達41.6歲,進入不惑之年了,隨著少子化,再過幾年又會更老一些。

一個太平的社會,年齡增長是正常的事,但只要出生的小孩夠多,老的速度會慢一些,例如早年臺灣家家戶戶總有四、五個小孩,每年出生人口也總有40萬,這使得臺灣社會長期年輕化,經過漫長的20年才長大5歲。

我們稍微解釋一下,1960年臺灣人口年齡中位數是17.7歲,歷經20年到了1980年才升至23.0歲,依舊朝氣蓬勃,對照當年臺灣社會確實是如此。隨著年輕人不想生小孩,同樣歷經20年,也就是在2000年我們人口年齡中位數已升至32.1歲,長大了9歲之多。

自本世紀以來,在經濟成長趨緩,房價大漲,年輕人薪資倒退的影響下,臺灣社會的結婚率、生育率更進一步下滑,近年出生人數已降至20萬,甚至更低,推估2020年臺灣年齡中位數將達到43歲,同樣歷經20年卻老了11歲。

依照目前這個趨勢推估,2034年臺灣年齡中位數便超過50歲,年輕人愈來愈少,老年人愈來愈多。當一國的經濟重擔全壓在少數年輕人身上,遑論經濟成長,恐怕連朝氣都不見了,依照平實的估計(中推估),至2065年臺灣年齡中位數尚未升破60歲,但依照比較悲觀的估計(低推估),臺灣年齡中位數將於2059年達到60歲。

看看鄰國南韓、日本的情況,長期以來的處境也和我們差不多,在二戰之後,南韓也是個年輕的國家,直到1996年的年齡中位數還不到30歲,比我們還年輕一點,但同樣因為生育率的下滑,如今南韓也已過了不惑之年,依南韓政府推估,今年(2018)也升到42.6歲,比我們老得更快一些,到2065年也已逼近60歲了。

至於日本,原來是最先老化的國家,他們在1965年的年齡中位數已超過30歲,彼時我們與南韓還不到20歲,今年日本已升至47歲,依舊是最老的國家。但隨著日本政府的警覺,日本生育率已明顯提高,老化速度減緩,在2065年臺、韓接近60歲之際,日本仍僅53歲。

人的年齡每過一年就增加一歲,但一個國家的年齡則取決於生育率,有時20年才加1歲,如英、德、法於戰後初期,但有時20年可增加10歲以上,如近年的臺、韓。歐洲國家早年的年齡遠高於臺、韓,但由於生育率長期都在2.0人左右,因此當2065年臺、韓已抵耳順之年,歐洲國家依舊在不惑之年。

當我們在談美中貿易戰影響了幾個百分點的經濟成長時,極少人注意到人口變化對經濟的影響,遠非美中貿易戰可比擬,我們的政治人物偶爾談談人口危機,但從未把它當一回事,這從我們有氣無力的少子化政策即可明白。然而,從未來四十多年的人口推估可以發現,人口老化將把臺灣經濟活力消磨殆盡。

經濟不景氣,可以馬上察覺,以擴大內需,來提振景氣,但人口老化,不易察覺,也沒有立竿見影的政策,待這個社會進入不惑之年,便一去不復返的朝知天命之年、耳順之年邁進,直至活力消失而後已,看來,執政當局對此的領悟仍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