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当户对是中国传统婚姻观念之一,一般是指婚恋男女或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职业相当,很适合交往或结亲。古人说的「门当户对」有其合理性但某些特殊情况下,门当户对的世俗观念反而会把真正的缘分永远地天壤相隔开来。那么这个成语来源于何处?从建筑学来看「门当」「户对」其本质的意义是什么呢?今天小编带你一起来看什么是「门当」和「户对」。

文史记载

「门当户对」记载于元朝·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虽然不是门当户对,也强如陷于贼中。」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满生与朱氏门当户对,年貌相当,你敬我爱,如胶似漆。」

「门当」与「户对」在古代不仅仅是简单的婚姻观念,而是有著非常严谨的「门第之说」,其中一点就体现在古建筑上,「门当」和「户对」是古民居建筑中大门建筑的组成部分,这种用于镇宅的建筑装饰现今存留不多了。

「门当」原指大宅门前的一对石鼓,有的抱鼓石坐落于门础上;因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百姓信其能避邪,故民间广泛用石鼓代「门当」。有两个门当的是大户人家,并不是什么官员,有四个的才是7品-5品的官员。门当为院落门口的小石墩,这种小石墩分两种,一种是带小石狮子的,一般为武官家庭,一种不带小石狮子的(或者小石墩为印章模样),一般为文官家庭。

门当:大宅门前的石鼓

户对,中国传统建筑构建之一。与门当相对,为门楣上突出之柱形木雕(砖雕),上面大多刻有以瑞兽珍禽为主题的图案(通约一尺左右)。因一般成双数出现,故名"户对"。"户对"仅为官者的院落才有。

"户对"是置于门楣上或门楣双侧的砖雕,木雕。典型的用木头雕刻的"户对"位于门楣上方,一般为短圆柱形,每根长一尺左右,与地面平行,与门楣垂直;而用砖雕刻而成的户对则位于门楣两侧,上面大多刻有以瑞兽珍禽为主题的图案。一般纯圆柱形为文官,六边形方柱为武官,家有喜庆时专门可悬挂灯笼之用。

「户对」:门楣上圆柱木雕的数量

户对与门楣垂直,位于门户之上,且取双数,有的两个一对,有的四个两对,故名"户对"。"户对"大小与官品大小成正比。"户对"一到五品可以为六个,六到七品可以为四个,以下只能为两个,普通大户人家也可以有两个。有"户对"的宅院必须有"门当"

所以说古代的门当户对是有著非常严格的要求的,细化到住宅的门楣的数量以及石鼓的造型,虽然这种婚姻观念来自于封建社会,但是却能一直传承下来,甚至对现代的婚育有著巨大的影响力。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开启建筑文化新纪元,吹响建筑行业集结号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建筑产业链企业提供服务,打造一个全方位的建筑+互联网+文化的产业生态平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