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化是需要時間的,短時間內馴化不了的不代表不能被馴化。現在沒有被馴化的斑馬不代表斑馬不能被馴化,現在沒有人騎斑馬不代表以前沒有人騎斑馬。這樣說可能會使堅持斑馬不能被馴化的朋友憤怒了,先不急,往下看。

這張老照片裏的這個男人在幹嘛?不用說,他在騎斑馬。這不就得了嗎?騎斑馬的事是一直有認做的,沒見過的事不等於生活中就沒有。照片中這位老兄不僅騎了斑馬,更過分的是他在訓練斑馬跳躍障礙物,這是馬術比賽的套路啊!可見,騎斑馬、馴斑馬、甚至更過分的事都有,但是效果怎麼樣,那可就沒有深究了?

在英國,斑馬拉馬車也不是稀罕的事。1907年肯亞內羅畢第一位醫生用騎馬斑馬做出診。19世紀中期,州長喬治從南非進口斑馬到紐西蘭,在他私人擁有的卡瓦烏島用它們來拉馬車。1891,海因斯打破了一項騎行斑馬的記錄,他捕捉了一匹雄性成年斑馬騎了2天,這隻山地斑馬溫馴的令人驚奇,以至於她的太太也可以騎著拍照。他認為在非洲斑馬比家馬更容易生存,斑馬對采采蠅具有免疫能力,不容易染上昏睡病,但他更認為斑驢更適宜馴養,也更容易放上鞍具駕馭。

雖然有人騎上了斑馬,但人們在馴服斑馬的過程中並不順利,人們曾嘗試訓練斑馬來騎馬,因為它們比家馬對非洲疾病有更好的抵抗力。由於斑馬的不可預測性和在壓力下的恐慌傾向,大部分的嘗試都失敗了。因此,雜交斑馬(斑馬騾子或任何種類的斑馬和馬,小馬,驢或驢雜交)優於純種斑馬。


斑馬可以被馴服,歷史上就有不少馴化斑馬的記錄。

主要問題在於馴化的價值,斑馬作為原始的一種野馬,它的脊椎沒有像人類正常馴馬那樣的彎曲,所以很難用於騎乘,這樣會帶來傷害,得不償失。

所以斑馬其本身並沒有被馴化改造的價值。僅有的一些記錄裏,斑馬也往往是作為挽馬使用,進行拉車等勞作。這種活,只要使用措施恰當,牛、羊、狗、驢等很多動物都可以勝任。

在性格上來說,斑馬脾氣暴躁,容易激動失控,且有一條很討厭的習慣——它咬人。

很多馬都有咬人的行為,但斑馬顯然是此中翹楚。

人類馴化動物使用,都會根據其使用目的進行優化篩選,雜交培育,馴化並不是單獨拿一個品類就能完成的。記錄中有些所謂的斑馬馴化,也都是採用了雜交的手段。

只是這樣一來,多代以後,它就不是斑馬了。


都沒說到點子上。

人類不去大規模馴服斑馬是因為:

1、斑馬的肉質太粗糙難喫,人類不太喜歡。

2、斑馬繁殖成活率較低,不宜大範圍和普遍飼養。

3、斑馬耐力腳力差,耕田和拉車不適用,

4、斑馬的運動和奔跑速度雖然很好,但是記憶力較低,不認識主人和鞭子,並且脾氣暴躁,

5、環境限制,適應氣候條件能力不高,

6、斑馬食量驚人,

7、斑馬與普通家馬和驢具有生殖隔離的屬性,所以雜交的也比較少見,

8、古時候,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接觸野生斑馬的機會太少或者根本沒有,先民沒有給我們留下經驗,也就使斑馬沒能走入人類生活當中,

9、斑馬產自非洲,但非洲人寧可馴服獅子也沒有馴服斑馬和角馬,

10、人類對於馴服斑馬缺少信心和忍耐。。。


斑馬生活在非洲,人類起源於非洲但人類的文明並不是起源於非洲。非洲的人類到現在自己都還沒有完全進化成人,他有什麼能耐去馴服斑馬?不僅僅是斑馬,非洲那麼多的野生動物,有哪個被馴服?看看試圖馴服斑馬的不都是非洲以外的人,當然這也需要時間。


斑馬與非洲的驢身材差不大,但野性大耐力差。南部非洲以捕獵野獸採集果實,農耕很少,斑馬馴化不重要,況且驢己馴服,從中東到北非,從北非到整個非洲,現實中不需要馴服綜合能力比驢差的斑馬。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