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戶外旅行的朋友知道,戶外探險旅行最擔心的往往不是環境多惡劣,乾糧和水夠不夠,而是不知不覺迷了路,迷路是非常可怕的,離預定目的地越來越遠,將自己置於更危險的環境中,耗盡乾糧和水,定力不強的新驢友,很可能陷入恐慌不知所措,更倒黴的是,一路涉險過程中還丟失了裝備,那麼,在遠離人類文明社會的大自然中,陷入絕境中的你該如何快速辨識方向、從而重見天日呢?

一、樹木年輪辨方向:你可以在林中找一棵樹樁,根據它的年輪來識別方向,因為其年輪總是南面的寬而北面的窄;你還可以觀察一棵獨立的樹,其南側的枝葉茂盛而北側的則稀疏。

二、螞蟻洞穴指方向:通常媽蟻的洞口大都是朝南的;在岩石眾多的地方,你也可以找一塊醒目的岩石來觀察,岩石上布滿蒼苔的一面是北側,乾燥光禿的一面為南側。

三、滿天星辰來識方向:先找到天上的北斗星,沿著其「勺柄」,找到第六與第七顆星,根據兩點決定一條直線的數學原理,將這1、兩顆星連接成一條直線,從「勺柄」到較明亮的那顆北極星,正好指示著從南到北的方向。

四、手錶指針定方向:早晨6時太陽在東方,影子指向西方,將錶盤時針6指向太陽,錶盤上12便指向西方;如將錶盤順轉90度,即將6除2為3,則3指向太陽,此時12便指北方;同樣在中午12時,太陽位於南方,將12除2為6,則6指向太陽,則12便指北方。依此法測定方向缺點是最好要考慮地方時差,以免出現方位的偏差。

除了以上幾個方法,還有一些戶外辨別方向的知識:

一、 山上的民宅多為坐北朝南的建築。並且會在北方種植樹木防止寒冷的北風,依此原則可以判別出南北。

二、同樣的道理,南面光線足樹葉肯定長的茂密。枝繁葉茂的一面即為南方。

三、向南的樹木生長的快,同理可以通過觀察山坡兩側樹木的生長的茂密程度判定南北。茂密的是南方。

四、利用苔蘚喜歡生長在潮濕陰涼的地方的特性,找出背陽處。從而辨別向陽的南方。(朝鮮密集生長旺盛的一面是北方)

歡迎關注頭條號徒步全球,這裡是全球旅行美景和戶外乾貨的聚集地!


戶外活動的時候迷路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迷路之後因處置不當而導致的滑墜、失溫、受傷、飢餓等事故。

其實,只要有正確的處置方法,上述情況完全可以在最大限度上避免發生。

在迷路後,很多人往往慌不擇路,平時不敢走或不能走的地方,為了急於擺脫困境,也會冒險嘗試,安全事故往往就發生在這個時候。

在迷路後,最需要做的首先就是讓自己平靜下來,冷靜下來,要知道,慌亂中很少有人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只能徒增危險,既然慌亂解決不了問題,那麼就一定告誡自己遇事要冷靜。冷靜下來之後,需要對自己現時的方位和來時的路線做一個分析和回憶。

關於尋路,下面幾個經驗希望會對你有所幫助。

1.走大不走小

擇主幹道而行

顧名思義就是在山區的各條道路中擇主要幹道而行。

這有兩個注意事項:

首先,一般山區裏的道路,只要沿著大路走,就一定能找到人家。所謂的大路,不一定指公路或者機耕道,也有可能是山間小道或者是田埂。

那麼什麼樣的小路算是鄉間大路呢?

舉個例子來說,一座山上有很多條小道,如果其中一條是青石板鋪就,其他的小道僅僅只是踩出來的泥巴路,那麼青石板路就一定是大路,因為只有大路才值得當地人去用石板壘就;

如果所有的道路都差不多,我們就需要判別哪條路是經常有人行走的,例如其中一條道上密佈人畜行走如腳印之類痕跡,或者有諸如塑料食品包裝袋或煙頭什麼的,而其他道路上找不到人畜行走蹤跡,那麼有腳印的泥路多半是大路;

又比如,如果各條道中其中一條道兩邊的植物沒有長到一塊,道路很明顯,而其他小道兩邊的野草都快長攏了,那麼那條植被沒那麼密集的道路肯定是大路。沿著大路走,肯定能遇到人家,這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其次,在農村山地,不必完全拘泥於某一條道路,只要大方向對,頂多走點冤枉路而已,最終都能走到目的地。

2.走低不走高

低處有人家

央視播過一個紀錄片,其中一個片段講的是幾個沒有戶外經驗的大學生去穿秦嶺太白,迷路之後領隊和他的女朋友不顧大家反對,執意要往高處攀爬以便能獲得更好的視野和尋找出路,結果一個隊伍一分為二,其他人朝山下走獲得了救助,而該領隊和女友最終一死一失蹤,為其錯誤決策付出了慘重代價。

一般來講,山地裏的人家大多數都是住在山腰或者山腳,少有住在山頂的。要想在迷路後找到人家,獲得救助,那麼往山下走,往地勢低的地方走無疑是明智的。找到人家後,喫喝拉撒不用愁,還擔心什麼呢?

3.走明不走暗

白天趕路,不走夜路

明,指的是白天,暗,指的是夜晚。

換句話說,迷路後盡量不要走夜路,一方面是因為不熟悉路況,走夜路很容易發生安全事故。

另一方面,夜晚的時候走路,因為看不清周圍的參照物,往往會讓自己迷失得更徹底。所以,無論如何,一旦迷路,一旦天快要黑,必須就地紮營,以確保安全。

4.走水不走旱

水可保命,人延水而居

如果在迷路後,完全沒有道路可循,那麼小溪或者河流就是最好的嚮導。

一方面,只要有水就可以有效延續生命,另一方面因為山民往往逐水而居,住家周圍不遠都會有水源,即使附近沒有水源,農家也會用一根細細的橡膠管從山上引水入戶。沿著溪流的流向行進,並且注意觀察地面是否有細細的橡皮管,找到人家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必須說明的是,所謂的走水不走旱,並不是說要嚴格沿著水岸行走,更不是要求在水裡涉水前行,而只是沿著溪流或者河流流向的大方向行走。山區溪流往往岸邊非常陡峻,並且很容易在天氣惡劣環境下發生諸如山洪等災害,要是涉水而行風險極大,切忌切忌!

5.走平不走險

不要將自己置身險地

在迷路之後往往會比較著急,希望能夠找到一些捷徑儘快擺脫危險,所以很多人在遇到一些危險地段時候往往會做出一些冒險的行為從而導致發生事故。有相當多迷路後導致傷亡的事件跟危險地段墜亡有關。

所以尋路的時候遇上危險地形,盡量不要冒險去做冒險攀爬或類似的事情,除非是迫不得已沒有其他選擇。寧可多走一些冤枉路,多耗費一些體力,也不要將自己置身險地。

飢和渴要注意,能餓死人,也能渴死人

1、合理分配食物

俗話說得好: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脫困,所以在平靜下來之後,對隨身帶的食物和水進行合理分配和安排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情況下,人只喝水不喫飯,可以活10到15天,特殊情況下甚至可以活一個月,比如前幾年俄羅斯的漂流隊員在新疆和田高海拔地區遇險,最終在只喝水不喫東西的情況下活了38天。

而不喝水只喫飯,幾天就掛了,因此,水比食物更加重要。慶幸的是,在山區裏到處都可以找到水源。所以,將食物和存水儘可能留到關鍵時候使用,對等待救援有著莫大的幫助,即使情況更糟糕,遇上斷水缺糧,也不用太過害怕。

2、缺水更容易死人!

所以「水」在戶外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戶外時,除了要帶夠自己需要的水量之外,飲水的量也要嚴格分配好,不能像在家裡想喝多少喝多少,想什麼時候喝就什麼時候喝。

除了飲用水之外,白梨也是很能緩解口渴的,白梨水分大,生津止渴清肺火,咬一口爽遍全身。戶外活動帶幾個在包裏,別嫌重關鍵時刻解渴、補充糖分還能充饑。

而如果你隨身攜帶的水已經喝完,那麼要怎麼判斷野外飲用水源是否乾淨衛生呢?

有以下三點

對戶外水源的判斷有三個準則:一看、二聞、三嘗,看水源的上游和水質是否清澈,聞水源周圍和水質是否有異味,嘗一點在舌頭上是否苦澀腥鹹。

如果以上的癥狀都沒有,那也不能大口大口的喝。把自己帶的盛水容器不充滿,每次喝一小口保證喉嚨和嘴不幹就行,儘快找到有純凈水的地方。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水土不服說的就是這個了。每個人的腸道菌羣都有一定的適應性的,如果你的腸道菌羣不能適應你喫的食物那就要拉肚子了。

迷路,飢,渴

這三個堪稱戶外人的「絕命殺手!」

你知道的「避免迷路」知識再多

不如知道迷路之後到底該怎麼找路有用!

走大不走小,走低不走高

走明不走暗,走水不走旱

走平不走險

記住這25字黃金法則,關鍵時刻能保你一命!

務必牢記於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