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7月的到來,意味著暑假檔全面展開,如無意外的話,今年暑假檔的冠軍應該是文牧野導演的《我不是葯神》了。雖然陸勇的事情在早幾年就聽說過了,但看完電影的先行預告片時,還是覺得電影可能不是我想像中的那種批判社會現實類型,而是進行了很多魔改的半喜劇片。而我忘記了一件事情,喜劇的內核往往都是有悲劇色彩,當然這部片還是意料之中的結局,而且這部電影的預告片實在太有欺詐性了。

在7月1日每年例外兩次的獻血結束後,就在附近的電影院買了點映票,前半段影院中一片笑聲,後半段偶爾哽咽,雖然我沒有哭,但有些地方確實觸到了淚點。在葯神正式上映之前,也是動員身邊的人去看,貢獻了四張電影票,因為這是我目前心目中2018年最好的國產電影,雖有瑕疵但有衝擊力。不過由於工作忙,也是拖到了今天才有機會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想,想推薦大家去看看這部電影。

音樂:5 配樂沒有太大的存在感

畫面:8 這部電影的攝影手法值得稱讚

導演:8 一流的商業製作水準還能講下現實話題

故事:8 後半階段的處理確實略煽情和過火

表演:8 徐崢和王傳君估計要拿很多獎了

印象:8 中國還是需要更多這種類型的電影

————註:以下的觀影感想包括了《我不是葯神》的部分劇透

在上映之前就聽說過這部片的不少消息,電影的名字也是改了幾次,《我不是葯神》是一部眾望所歸的電影,我覺得在這個暑假檔拿到30億以上的票房也是有可能,當然,要看之後的競爭對手是否給力。《我不是葯神》是眾望所歸而且雅俗共賞的電影,比起《戰狼2》和《紅海行動》有更大的受眾,電影突破了之前現實題材的限制,也深入談論了一些社會現象和人生問題,在多個方面的平衡都做得很好。當你在感慨世道不公時,也能夠有一些蒼涼和溫情。

《我不是葯神》的故事可以歸納為,一個印度走私商人,為了錢成為了印度仿製天價葯的代理商,將仿製葯賣到中國。當然,電影是按照陸勇的真實故事改編,也少不了浪子回頭的轉變,商人開始做起慈善,然後引起社會熱議。電影的主題還是救贖,通過一個仿製藥引發的事件,呈現出社會的苦難和掙扎,電影在保持商業性的同時也有完整的故事和足夠的影響力,這是很多導演無法做到的。一部優秀的電影顯然應該做到商業性和藝術性兼備,所以還是非常佩服文牧野對這個故事的精準把握,不過徐崢和寧浩也是出了不少力。

不管陸勇事件的真正面貌是怎樣,徐崢所飾演的程勇則是一個創作得有血有肉的形象,經營慘淡的中年男子,又面臨著家庭和生活危機。他決定走私印度仿製葯也是為了賺錢,如果不是為了父親的手術費,程勇可能還是會繼續沉淪下去。電影前半段的程勇是典型的生意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賺錢,而當他決定為了自保轉交代理權時,又很好地塑造了一個膽小怕事的生意人角色。而故事也如我們想像的一樣,程勇最終重新售葯,甚至自負虧損,乃至被捕入獄。徐崢的出色表演為這部電影帶來了深度,故事發展引人入勝,而不是隻用陸勇的事件作為噱頭。

程勇的轉變並非毫無理由,他雖然是生意人,但對賣葯的夥伴還是有一些江湖義氣,而呂受益的死觸動了他。之前他沒有意識到仿製葯對病人有多大影響,如他在散酒宴上所說的,「我又不是病人」,然而一葯一生死,程勇終於開始覺醒了。彭浩的死更是讓他進入聖人狀態,將自己從病人身上賺的血汗錢,重新還給了病人。這個角色戲劇性的處理,讓《我不是葯神》這部電影得到了升華,這也是有點類似於《達拉斯買傢俱樂部》的情節,不過更加本土化。畢竟電影是在陸勇的現實故事上拓展,電影需要藝術和想像力,也需要戲劇衝突,因此塑造了很多新角色。

《我不是葯神》中的大部分角色都有些臉譜化,包括程勇,我估計是電影刪減了一些人物塑造。而警察曹斌在慢慢了解到仿製葯背後的真相,帶來的轉變還是塑造了一個陷入法與情兩難的經典形象。舞女劉思慧沒有深入發展成感情線,一方面受限於電影篇幅,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程勇的情慾在那一夜消散了,這個處理倒是挺有意思。劉牧師的角色有些淺,沒有深入挖掘故事線,但更多是樹立一種側面的對比,神無法救人,人終須自救。這些演員都演出了角色了神采,尤其是劉思慧獻身的橋段對人性和心態把捏得很好,他們在有限的時長內卻沒有太過單薄。

呂受益的角色是很簡單的病人,但王傳君完全擺脫了他在《愛情公寓》中的影子,展現了相當出色的演技。他有四個地方的表演讓我觸動,初見女兒時的寵溺、散酒宴上的無奈、再遇程勇的淡然和解脫前的絕望笑容,在看花絮視頻的時候,也發現王傳君為了這部電影付出非常多,努力的演員總是能夠一眼就分辨出來。彭浩的角色簡單而有趣,這種緘默但重情重義的少年見過很多次,從最初的打工仔角色,到他真正承認程勇是朋友。剪掉頭髮時就覺得Flag來了,而死前最後的一抹笑容,也是讓人難以忘懷。

這些人物形象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但通過戲劇化的處理卻是讓我們為他們的命運觸動,很多藝術向的電影之所以不太受到大眾歡迎,一方面是他們不夠平易近人,不是每個人都有很高的鑒賞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導演太過含蓄沒有點明他的主旨。文牧野並不是這樣,他的鏡頭和細節處理都告訴觀眾,他想表達什麼,但又不會流於俗套。《我不是葯神》整體看下來的話,敘事手法簡單明瞭,通俗易懂能夠接地氣,故事感人之餘又能夠引導人們關注弱勢羣體。

事實上,《我不是葯神》中有很多彩蛋,深究起來的話電影也有很多複雜的地方,比如多次喫橘子梗的前後對應、剪頭髮的後續、三個警察兩次攔人、張長林反駁警察等等。電影中其實沒有明顯的反派,製藥公司維護專利沒有錯誤,研發新葯的成本高得令人髮指。法大於情是警察的基本做事原則,而且警察也沒有受到製藥公司的驅使。法庭最終網開一面乃至減刑,也體現了法律的人情味。仿製葯公司也並非單純的追逐利潤,後來也幫助程勇拯救更多的中國病人。即使是賣假藥的張長林,最終也是義氣了一把沒有曝光程勇。

電影沒有將這個故事推卸給任何一方,也不是單純的堆砌段子笑料來催淚煽情,看似套路卻是人們的必然選擇。人世間每個人都有一些良心,只是人活在世界上不容易,《我不是葯神》的電影LOGO剛出現時,我就看到了英文名字「Dying to Survive」,尤其是在底層生活的人必然有太多掙扎的事情,當曹斌審訊病人時,阿婆的那番話相信讓很多人不忍落淚。程勇也是因為和自己有感情牽絆的朋友離開,才喚醒了他的良心,他終於捨得送走自己孩子,也展現了他有入獄的決心。還有他被捕時讓病友快跑和託付曹斌給兒子的傳話,都體現了他的全新改變,在最後遊街的一幕,這是電影中常見的橋段,但程勇露出久違的笑容,也是意味著他真正得到救贖。

正如張長林在電影中所說的話,世界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窮病無葯可醫,只有努力去改善人生,畢竟我們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為了之後活得更好。在最近幾年我深深明白這件事情,所以拚命工作,就是為了當父母有一天年邁時,自己可以支付得起慢性病的昂貴費用。在醫院工作的那段時間讓我明白了,錢能夠延續生命,沒有錢就如同失去仿製葯的病人,等於要了他們的命。生活總不是我想像中的那樣詩意,錢財夠生活就足夠了,如果不是為了活得更好,我也不會每天工作12個小時然後全年無休,因為你永遠也不知道是否突然生病。

不過國家最近幾年也是對醫保、研發新葯、新葯關稅等方面進行了調整,醫保是全世界政府都難處理的問題,美國的醫改計劃在奧巴馬下臺後也是重新洗牌,《我不是葯神》顯然也不能在藥品壟斷這方面深入探討太多。不過,還是希望國內的醫保福利越來越好,才能讓更多人避免走上絕路,只能依靠「葯神」的仿製葯來生存。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