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AM課程,Activator Methods經過初階(Track I),進階(Track II)的學習後,對於臨牀的常見症狀,經過數年的經驗累積後,應該可以把解決近9成以上的的問題。而更進階臨牀的技巧,可以在美國所出版的AM教材中,可以看到更完整的說明與實用方法。而本次的課程,就是以初進階未說明和更多的整合臨牀病證,放入到臨牀課程當中,也就是所謂的Track III。

 AM教科書2版教材         

這次的課程設計,按照慣例,還是先由同學開始。花一點時間,把這幾年來的疑惑和問題與感想,記錄下來。

2012AM課程-1    

看著同學們的聚精會神,應該是很有心得吧!!

把問題釐清之後,在對基本功做觀摩研討,並對於患者穿鞋與不穿鞋的問題,做臨牀統計。

AM臨牀課程-4   

IMG_1266  

綜合統計之後,就會發現到穿鞋與不穿鞋的差異。所以有穿鞋,大家一致性的比率會高很多喔。

AM臨牀課程-5  

再下一階段,便是針對課程來開始討論了。

因為此次所準備的研討教材多達400頁,因此大多是以更常見的症狀來做為討論對象。

例如同學問到的膝關節問題,在臨牀課程當中,對膝部的問題,增加了膝內外翻的剪力測試,膝關節內外側的合併測試,遠端股骨內旋,髕骨向上,腓骨向後向外的測試。甚至於對腿後肌腱,股四頭肌,腸肌,腓脛骨的夾擠等,都有更完整的技巧。

在臨牀課程中,講得更多的是整合,包括了肌肉與其他關節的合併與延伸。例如梨狀肌,崗上肌,肩胛下肌......與至於肩膀的完整測試,就高達19種;而咬合TMJ的5種檢測法也在此次的課程當中,更加完整了從顏面部到足部的檢測。

但是在此次課程的主要重點,還是回歸到最最基本的方法,也就是,所有的檢測與調整都是從基礎,也就是初階開始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