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如果需要做比現有機器能列印的尺寸大的物體,是需要怎麼弄,拆解模型有什麼講究嗎,然後怎麼合起來?靠膠粘嗎?


在三維軟體裡面把模型切開

然後怎麼粘起來要看什麼材質

塑料材質的直接拿502粘

金屬的就是焊接


不請自來,希望能夠在3D列印這個話題下分享更多的知識。

首先給出我的答案:

  1. 拆解模型的時候的確有講究,在拆分時設計良好的拼接固位結構可以大大的提升拼接的效果和強度。
  2. 拼接時可以使用的材料是多種多樣的,當然,比較通用的粘塑料的辦法是502,但也可以考慮使用材料的溶劑。

至於上面兩個答案的具體內容,就在下面展開把,不要臉的做一個廣告,如果想要了解更多關於3D列印的知識,歡迎關注公眾號 創3D , 我們樂於分享乾貨


這次3D想同大家分享的是一個在3D列印中常常遇到的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模型太大,印表機不夠大怎麼辦?

其實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和把大象放到冰箱裡面的答案是差不多的:

  1. 把模型分成小塊。
  2. 把分好的小塊逐個列印出來。
  3. 把小塊組裝起來。

不過,知易行難,雖然只是簡單的拼接,結果也會有不同的情況,怎麼纔可以做到最好呢,就讓三弟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吧。

技術流程

軍師曾經同三弟說過,處理一類問題的關鍵是找到處理這類問題的方法,對於大型模型的分割列印和拼接,三弟的方法是這樣的:

接下來就和三弟一起來進行一次三步模型拼接之旅。

操作步驟

首先是確定模型分割的需求,通常遇到一下情況的時候就需要考慮分割製作了:

a. 模型太大;

b. 模型有比較複雜的內部支撐結構,通過分割可以大大降低去除支撐的難度。

分割為了之後的拼接,所以確定了分割需求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確定我們能夠把模型拼接起來,至於拼接的辦法肯定多種多樣啦,這裡三弟著重說下大家最可能遇到的情況,用FDM印表機製作出的模型進行的拼接。說到這裡就容易啦,一言以蔽之:粘。那麼粘連劑用什麼呢,最省事的肯定是502;不過三弟更傾向於用材料的溶劑進行粘接,常見的FDM材料溶劑如下

在這裡三弟一定要提醒大家,如果你要使用以上溶劑,請一定做好防護措施,包括但不限於口罩、護目鏡、手套等等等等(三弟有血的教訓啊!),並在使用前充分了解其毒性與處理辦法,創3D不對使用過程中可能造成的損害負責。

之後就是影響到活好不好的比較關鍵的一步了,切割零件並生成拼接時的定位結構,這一步我們在Magics中進行操作。這裡要特別注意的是在生成拼接結構的時候會要求設置拼接間隙,這一個值是與印表機的加工特性有關的,如果需要得到準確的值的話可以列印一個如下的測試件進行測試。(也就是摸索加工過程的配合關係,不過就不再展開了)

當然,很多切片軟體是支持進行孔尺寸的補償的,知道原理的朋友也可以在切片軟體中進行補償。對於常見的印表機,0.2mm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之後就是進行切割了,一路下一步就能完成,Magics還是挺好用的,哈哈哈

切割完成後就是上機列印了,大家看看三弟列印出來的效果吧,配合還挺不錯的,剩下的就是拿出你準備的溶劑也好,502也好,一頓粘吧,記得戴手套。

這個是三弟的拼接的效果,怎麼樣呢,三弟相信,如果你願意嘗試,一定可以做得比三弟更好!

再囉嗦兩句

三弟真是慚愧啊,現在產量越來越少了,文章更新慢了;一方面是三弟需要更多的補充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也是三弟不知道該寫什麼了,這一篇文章其實是受到知乎上一個問題的啟發而分享出來的,所以大家想要看到那一方面的內容,請告訴三弟吧,和三弟一起,讓3D列印更簡單。


不請自來。作為一家3D列印公司,看到3D列印相關話題忍不住分享一下。

關於需要列印模型的尺寸超過3D印表機成型尺寸,這個可能是常會有的事。一般採用拆解模型,那拆解模型以及拼接的方法也有一些講究和方法,大體分為以下兩種:

1.從設計源頭上解決問題:

在最初設計大尺寸模型的時候,就考慮將其設計成獨立的部件,然後分開列印再組裝拼接,不過這就要求設計者熟悉三維設計軟體以及立體結構等知識,這樣你纔能夠能更好地設計出拼接部位,使得模型能夠完美組裝。

建議設計為榫接結構,組裝拼接更結實,還不用使用膠水等粘連,影響美觀。如下圖,1米2的模型分別列印各個部件再組裝完成。

2.從切片上解決問題:

瞭解3D列印的都知道在列印前需要切片,模型本身過大或者有些模型一體列印效果不好,我們便可以在切片時將其分割開來列印,如切片軟體FlashPrint的【分割】功能可以完成這個步驟。

然後再用膠水粘連,至於膠水推薦的話,502,3秒膠都可以,網上很多可以自行搜索。

這對於不懂3D建模或者入門初級者來說是福音,另外平時網上下載的模型也可直接操作列印,比較便利。

至於切割位置的選擇就需要點經驗之談,需要嘗試,盡量將接縫隱藏在不太明顯的地方或者後處理可以遮蓋處。

如下圖的霸王龍就是先通過切片軟體分割列印再拼接,處理後栩栩如生:

希望大家能有更多的交流與學習~

以上。


樓上的已經告訴你怎麼拆件和粘結了,不過現在3D列印的尺寸是越來越大了。

目前比較多的就是1400*700*500mm的尺寸的樹脂印表機了,現在工業上面也已經有了1800mm的 。


謝邀。

1、首先需要判定樣件是否適合用3D列印拆分列印後「縫合」:需要判定樣件的尺寸,薄厚是否會影響到後期「縫合」的難度和最終成型樣件的尺寸,精度。可以通過ANSYS做有限元分析,或者solidworks的力學分析等方式,進行切片的力學性能分析驗證。

2、確認能夠3D列印分離,那麼就是正常的列印了。

3、列印後如果是非金屬,一般用專用膠或者國內502就可以,粘接後的尺寸誤差一般較小,但如果對精度有高要求的樣件不適用,畢竟「破鏡不能重圓」;如果是金屬件考慮後期焊接的話,那就非常考驗師傅的手藝,焊接會影響到銜接處周邊的樣件表面,且焊接位一般會最終增加零件的成型尺寸,這些都不利於樣件的最終成效。

註:因為曾經實際接觸過一個類似題主的項目,但由於沒有滿足其精度的3D印表機,以及無法與客戶在拼接後處理的精度誤差、樣品強度方面達成一致,最終無果,非常可惜。不過當時在製作方案時團隊也考慮過很多的客觀因素以及處理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當時還考慮過使用類似卡扣的「縫合法」等等,歡迎同行及3D列印愛好者共同交流,可點擊我的頭像找到我哦~大家多多交流。


我覺得這涉及到的應該是工序的問題。

首先,列印模型前,你需要設計模型,那麼這個模型是幹什麼用的你要弄清楚。

它需要具備的功能性,採用什麼樣的材料和具有什麼樣的結構可以實現功能,畢竟,物品製作出來就是為了實現自身功能的。

其次,既然你的印表機滿足不了一體列印,那麼是不是可以設計成裝配體,通過設計,列印成零部件,再進行組裝呢?卡扣了,過渡或者過盈的孔軸配合,或者留出螺紋孔採用剛性連接呢?

組裝物品的方法有很多,主要還是看你要怎麼用,用來做什麼。

因為,最根本的是設計思路,而設計本來就是一門藝術~

希望對你的思路有所開闊。


以下鏈接提供了迅速高效拆解模型的方法, 每個拆解的部件都自動被加上插頭, 列印後可直接通過插頭的拼接組成大尺寸物體.

https://iiuufigtt.wixsite.com/makeitbig


可以將模型分成幾部分分別進行列印,最後將列印的部分用專用膠水粘貼起來就可以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