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战结束、二二八事件、国府迁台、白色恐怖事件后,台湾仿佛在混沌不清的年代中见到一丝曙光,也开始迈入了另一个崭新的局面,台湾早期的农业、矿业、林业转型到了工业阶段,在威权统治又没开放党禁的背景下,以技术官僚为主的政治官员,倒没有在野党监督的包袱,反而可以大刀阔斧的实行国家政策,或许这是一种政治妥协下的结果,但就结果而论,却对于当时台湾所遭逢的困境之际,将危机转化为契机的一个重要时期,为台湾未来的数十年,擘划出一幅远见的科技蓝图,这或许要有高瞻远瞩的高度,也需要有调和鼎鼐的能力,还有点福至心灵的机运,正是这一些美丽的巧合聚集在一起,使得台湾这个蕞尔小岛也能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即便从那时台湾在主权上处处受制,但在经济上的发展却是大放异彩,对上一代来说,那个时光或许是他们觉得最为闪耀的时刻,时至今日,我们已很难共享昨时的雨露,只能从些许的回顾之中加以体会。

WP_20150919_09_26_42_Pro.jpg

 

曾几何时,捷运穿越了淡水河来到三重、新庄,潜遁工程的技术在过去实属不可思议,如今人类比土行孙的法术还高,使得人们可以迅速的来往两地,淡水河台北桥沿岸如今已建造多少万丈高楼,却于岸边发现一个仍保持原味的村庄─空军一村。为因应时代的进步的过程,许多旧有社区或眷村都已改建为国宅或其他用途,所幸有志之士开始以保留文化资产为由,让部份眷村得以免去被拆迁的命运,台北所能见的完整眷村已少之又少,三重空军一村便是难得的例子,顾名思义,它是属于空军军眷所形成的一个聚落,来到空军一村,还未进入社区当中,便可见社区外头插上了一面大大的国旗,不能看出荣民们对于捍卫自我心中主义的牢固,村内的屋舍与早期台湾的一般民房并无太大的差异,传统的水泥砖瓦,单一色彩鲜明的大门,唯一变化的此时屋内早已人去楼空,整个社区只剩下几户住宅而已,这是时代变革下的必然之果,只有在每年的眷村节庆活动,那些曾经是社区的成员便会共襄盛举返乡庆祝,看看老朋友,见见老房子,或许当年眷村的小伙子如今已是垂垂老矣的伯伯,将回归故里当作是一种影片的倒带回溯,回到它们心中那个家的感觉。

WP_20150919_09_32_03_Pro.jpg

 

离开了空军一村,来到了荣民口中难忘年代的引领者孙运璇先生的故居,故居地点位于南海学园的范围内,四周环境文风兴盛枝叶茂盛,过去的官邸正好位于植物园的门外不远处,现已改为纪念孙先生的馆舍,如今看来那栋两层的西式洋房在周遭尽是豪宅的林立下,倒显得不是那么起眼,进入屋内馆藏了许多台湾经济起飞的许多事件年表,细说起当年的规划、执行及成效的过程,当中虽也遇逢不少困境,但大致上的确将台湾带上另一个高峰,即使后来的在野党,都对孙先生有著极高的评价,令人敬佩的是在于他能够进入政治却不陷于政治之中,专心致力于产业技术上的发展,戒严式的政治体系,多多少少替他减去许多掣肘,虽说有几分天意,但若没周详的宏观人谋,相信也无法事倍功成,纪念馆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孙先生在世前的轮椅,亦有人说当初孙先生未患重病,台湾的命运不是今日可以同语,今时的太阳依旧升起,由窗户所投射进来的余晖,斜映在主人已不在的轮椅上,或许象征著再次照耀历史人物的功业。

WP_20160709_11_03_52_Pro.jpg

 

 

WP_20160709_10_45_53_Pro.jpg

在经济起飞的年代,除了孙运璇外,另一外引领台湾科技产业的便是李国鼎先生,李国鼎先生曾担任过经济部长与财政部长,其故居位于泰安街,紧邻齐东街的日式宿舍群,其故居亦相同是日式的木造平房,虽然房舍外观是以日式为主,但屋内却是相当的西化,或许是因为李先生曾经留学于国外,书房里收藏的书籍相当的多,可以看出主人家喜好阅读的习惯,相较于孙运璇故居,李国鼎先生的故居则较少陈列式的导览展示,反而将主人固有的生活模式,完整不变的给呈现出来,包含书房、卧室、客厅及餐厅等,或许是因为个性的差异,使得李国鼎先生与上级之间的关系若即若离,不似孙运璇来得融洽以致官运亨通,却无损科技人对他的景仰,目前现地的维护整修以及推广服务的经费,皆是由当初李先生设立竹科时的工程人员所赞助提供,没有任何人的补助,这些人从当初的工程师,如今已跃升科技龙头的大有人在,或许纪念馆的经营方式朝这个方向前进相当正确,而非集体式的造神,利用少部份的意志贯彻,去凌驾集体意志崇拜于某些人物,更应是发自内心透过故居了解人物的背景,透过生活方式体会前人的心情写照。

WP_20160716_12_11_31_Pro.jpg

WP_20160716_12_16_45_Pro.jpg

 

热闹繁华的信义计划区,如今已是时尚前卫的代表,在歌舞升平的方域中,却有一小片的平房在这当中显得著目,这里曾是国民政府迁台后所设建的第一处眷村社区,这里居住的多为兵工厂的厂工,而非过去刻板印象中的军人与眷属为主,当然,如今所保留下来的区域仅是当时的眷村的一小部份,但这一块却也让不同生活背景的人,深刻的感受到另一种不同文化的成长历程,走进一间间展示居家陈设的屋内,物件虽然简朴却感受相当宜居,或许对于那个离乡背景的世代来说,狭小的空间,一家人聚起来吃起饺子或家常菜,没有什么比这个时刻来得愉悦。走出屋外,那笔直擎天的标的,与周遭墙面早已斑驳的老宅形成强烈对比,不少的年轻人也借此拍出一张张个人的艺术照,不知是否对那日新月异的进步感到空虚,又或者是想从断垣残壁找出归真的慰藉,此时,又有老伯伯携孙伴子至此细数过往的一切,他们一生的悲欢尽在这数坪的空间之内回忆不止,小丘上的草皮,小朋友依旧天真嬉戏跑跳,用另一种方式将过去村落的欢笑寻回。

WP_20161105_11_39_35_Pro.jpg

WP_20161105_11_41_30_Pro.jpg

 

 

海清河晏的淡水河,依旧有无数的自行车往返穿梭,在这里,有一个倚河而居的小聚落,走进人声鼎沸的公馆商圈,沿著河岸的方向步行,意想不到的是一片布满斑驳痕迹的建筑群,古老年代的山城俱在眼前,心中纳闷它是为何而来,对于这个河畔洞天有著太多的疑问,它看似老旧,却又有著一幅又一幅活泼洋溢的壁画;旧宅内多是白发朱颜的老人家,造访的游客却是充满时尚感的年轻人,太多的现况形成强烈的对比,仿佛充满著各样矛盾,令人欲寻根究底探索是如何造就这一切的文化背景,宝藏岩聚落早在清朝年间,就有泉州安溪人渡海来台定居,如今河岸旁的宝藏岩,更是守护著他们长达数百年的精神信仰中心,庙虽不大,却相当古朴写意,庙埕中庭的屋顶空间,搭配著无数的观音吊筒,金镶玉崁,璀璨非凡。在国民政府迁台后,这里成为退役荣民私搭的违章建筑,虽然外观看似简陋空堂,却是它们心中远离战火的乌托邦,事隔一甲子,尽管相隔不远早已是美轮美奂的大楼林立,他们却依旧深处在这尘嚣之外,每日看著这条一望可几的河流就在咫尺般,心中那条故乡江海却又是如此的遥远,不知有多少自是不归归便的的感触。

WP_20160916_11_15_13_Pro.jpg

WP_20160916_11_06_26_Pro.jpg

 

 

一日的漫游,走尽了不同的时空,即便是不同的族群来由,却也印证了曾经存在的价值,螁色剥落的墙面,无法幸运地像闽南以及日式建筑列为古迹而修复保护,却透过融合艺术的创作,将过往的眷村社区涂上另一道新的彩虹世界,现时,以眷村为家的荣民所剩无几,多数早以迁至后来开发的新兴国宅,或许不愿离开的原因纷多,但可能他们早已将他们渡海来台一手催生的水泥平房,视为他们唯一的家。在历史包袱的纠结下,因其他人士的过错,使得他们背负难以摆脱的原罪,历史是不该忘却层峰对于人民所施加的暴政,却也不能忽略那些基层对于国家有功的勋业,有言道:「天道难知,善恶不相掩」,所谓历史功过盖棺论定,不过是胭脂涂抹的假道学,对于这块土地付出的人士,又何需吝惜待其行已就木才给予评价,或许当走在小巷老屋旁,遇见了无私奉献的长者,即便是政治立场的不同,对于其适当的关怀,相信也是对于他们所作所为的认同。时间轮转,夕阳西下,余光也照映在屋子顶端,就像眷村文化一样,它已走向了日薄西山,但不会就此永久沉没,只待他日再起,再跨时代的变化中再度辉映。

WP_20150919_09_28_34_Pro.jpg

WP_20161105_11_36_25_Pro.jpg

 

旅游建议路线:

三重空军一村─孙运璇科技‧人文纪念馆─李国鼎故居─四四南村─宝藏岩

交通规划:

三重空军一村─捷运台北桥站重新路二段,转正义南路步行11分钟即可抵达

孙运璇科技‧人文纪念馆─捷运台北桥站转乘至捷运小南门站,步行至重庆南路二段6巷4分钟即可抵达

李国鼎故居─捷运小南门站转乘至捷运忠孝新生站,步行至泰安街2巷8分钟即可抵达

四四南村─捷运忠孝新生站至台北101/世贸站,步行3分钟即可抵达

宝藏岩─公车至公馆站,步行15分钟即可抵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