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懷什麼時候害死胡雪岩了?

這完全是野史胡說八道。

野史里所說盛宣懷斗垮胡雪岩的三招全是子虛烏有。

第一招竊聽,盛宣懷主管的民用電報線,只有天津到上海一條,信息節點也不過上述7個地方,更重要的是,啟用要到1881年11月之後;而根據1881年《申報》的新聞報道,胡雪岩早在6月就開始了他龐大的生絲收購計劃。

另外,胡雪岩的生絲收購計劃非常龐大,一直持續到1883年,要知道在外商給李鴻章的信件里,上海整個生絲出口在1882年只有5萬包,而胡雪岩當時已經囤積了14000包,幾乎佔了全年生絲出口的1/3,在清朝那麼落後的環境里,胡雪岩的計劃可能保密嗎?或者說有必要保密嗎?

再說盛宣懷第二招,所謂「坑」胡雪岩。

盛宣懷哪裡有那麼大的本事,讓洋行都聽他的?

事實上洋行非但沒有共同約定不找胡雪岩買生絲,相反,還是求著胡雪岩賣生絲。

1882年9月,上海市場每包一級生絲的價格已經漲到17先令4便士,超過倫敦交易所的價格16先令3便士,出現嚴重的倒掛。

這一現象一直持續到1883年,當生絲緊缺的怡和洋行負責人帕特森與胡雪岩接觸時,胡雪岩在4月份和8月份竟拒絕了兩次。帕特森在洋行內部通信中描述胡雪岩的狀態是:

「自信心甚強,因為本季絲收極歉。」

即使到了胡雪岩生意破產前夕,他賣給怡和洋行的2000包生絲,也依然定價為380兩,這可是一個高價。

即使最後胡雪岩清倉大甩賣,成交單價也在為362.5兩,這個價格比他兩個月前賣給怡和洋行的價格只低了17.5兩。

此外,據《怡和檔案》記載,上海阜康雪記錢莊在1883年11月資金吃緊時,曾從滙豐銀行拆借到10萬兩白銀以維持錢莊周轉。

那麼胡雪岩真正生意垮台的原因是什麼?

當時的《申報》也給出了答案。

1883年11月4日的《申報》報道說:

中國之創辦公司,不過近年來有之,前此未之聞也。然自創有公司,而中國之場面愈闊,中國之市面愈疲。即如上海一區,目下倒賬之多,連年疊見。論者莫不紛紛然,咸以為公司股份之為害。竊謂:其所以為害者,在乎股份票之各相買賣,無異空盤。

原來,當時中國興起了一股造鐵路、開煤礦、興輪船的熱潮,相關的股份公司紛紛建立。由於這些股份公司的股票可以上市買賣,所以市面上出現了資金大搬家現象,大量資金從錢莊、商號流向股市。更要命的是:許多人都把買賣股票當作了賺錢的正當生意,所以向錢莊貸款用於炒賣股票的現象也很普遍。

惡果隨之而來,《申報》說:從1882年開始,「買賣股份之旺,幾於舉國若狂,不及一年,而情弊顯露,股票萬千直如廢紙。」(見1884年1月23日《申報》)從錢莊、商號流出的大量資金就此在股市中蒸發。壞賬、呆賬由此而大量出現,經濟形勢就此惡化。《申報》說:1883年,「滬上市面自夏秋以來,日見衰落之象,至冬間則更疲敝。虧倒之行號、店鋪,日有所聞。訟案累累,不能清結。」(見1884年1月23日《申報》)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胡雪岩將一筆數額不小的資金用在了囤積物資(生絲)上,應該說還算是明智之舉。畢竟在面臨資金困難時,生絲還能夠及時變成現銀的。但是,胡雪岩錢莊的資金遠不止這囤絲的480萬兩白銀,更多的資金當時應該都放貸在外。當猛烈的金融風暴降臨後,這些放貸在外的大量資金往往就成了無法收回的壞賬、呆賬。一旦遭遇擠兌風潮,自然就難以招架。這應該是胡雪岩破敗的真正原因。

結論:1883年,起源於上海的金融風暴引起了多米諾骨牌效應,沿海各地眾多商鋪、錢莊紛紛倒下。胡雪岩的阜康錢莊也不過是其中一枚被推倒的骨牌罷了。

注釋:

《胡雪岩破敗的真正原因》,作者:張學勤,原載於《浙江檔案》2011年第6期


晚清的歷史大致脈絡是,清朝開始洋務運動,民間開始出現革命黨,革命黨發動起義,然後清廷命袁世凱鎮壓起義,袁世凱擁兵自重,逼清帝退位,自此就是你們最熟悉的那句:大清亡了。那麼大清怎麼稀里糊塗就亡了呢,其實這背後有一個人可以說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就是被譽為「中國商父」的盛宣懷,也是洋務運動的主要執行者之一。

盛宣懷是晚清時期的一位官方買辦,其實他對大清是忠心耿耿地,他這個人也是非常的有才華,李鴻章是他的伯樂,他可以說是李鴻章的左膀右臂。他同李鴻章一樣,是希望大清能夠強大起來,於是在興辦實業,以及推進工業化的道路上奔走。盛宣懷此人才華是沒得說的,他這個不怎麼出名,但是他有意無意中乾的幾件事直接決定了晚清歷史的走向,接下來你看完關於他的事迹,你就會知道我這麼說他是一點兒不誇張。

盛宣懷他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的11項「中國第一」,比如第一個民用股份制企業輪船招商局,第一個中國電報總局,中國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等。作為洋務運動里的實幹家,他在當時中國的商界可以說是舉足輕重的人物。能力越大那麼責任越大,1900年義和拳運動爆發,在盛宣懷的建議下,清政府通過了《東南互保條約》,這個條約不做解釋因為挺複雜的,他的影響我要說一下,那就是從此之後,中國地方行政體系開始與中央命令脫離,直接為後來軍閥割據奠定了基礎。

《東南互保條約》還算不上是大手筆,後來盛宣懷還策划了「保路運動」,這個保路運動直接為革命埋下了種子,提供了土壤。數年後武昌起義爆發,當時清政府派人鎮壓,此時盛宣懷又站出來了,利用他的影響力推薦了一個人,就是袁世凱。袁世凱後來逼清帝退位,袁世凱又在他的支持下就任大總統。這些不是編的,都是真事兒。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盛宣懷在幕後左右了晚清的歷史走向,可謂是手眼通天。

但是人無完人,盛宣懷唯一為人詬病的,就是他給當時的清朝首富胡雪岩設套,讓胡雪岩傾家蕩產,含憤而死。胡雪岩是清末著名的紅頂商人,因為幫助左宗棠籌措錢糧收復新疆出過不少力,所以在歷史上口碑也是不錯的。但是不好意思,各位其主,胡雪岩是左宗棠的心腹,盛宣懷是李鴻章的左右手,而李鴻章與左宗棠可是政敵,出於傾軋政敵的需要,盛宣懷利用他的商業頭腦以及在清政府里的關係,設套讓胡雪岩現金流斷裂,信譽滑坡,最後破產家破人亡後,我個人認為這事兒算是盛宣懷的一生中唯一的敗筆吧。


盛宣懷是李鴻章手下的大財神 胡雪岩是左宗棠手下的大財神 當時李鴻章一門定下策略 倒左必先倒胡 政治無好壞 師傅老人家樹大招風 才遭此一劫??


當時主要是李鴻章想要搞垮左宗棠,所以才會迫使盛宣懷害死胡雪岩,如果沒有李鴻章的支持的話,盛宣懷不是胡雪岩的對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