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團長我的團》,爲何成爲經典?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

一呼同志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

齊從軍,淨胡塵,誓掃倭奴不顧身。

《知識青年從軍歌》(新一軍軍歌)

張譯、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團長我的團》,爲何成爲經典?

小編一直想寫篇此劇的文章,可不知道往哪方面寫。

《團長》涉及太寬泛,民族、抗戰、信仰、人性、政治、家庭、批判;

國與家、忠與孝、父與子。

《團長》上映於2009年,那時候小編剛讀高中,第一次看是週末回家,當時記得清清楚楚,就是迷龍做棺材那集。

當時第一反應是,這什麼破電視,衣服跟抹布似的。當時也沒換臺,就寫作業去了,後來也沒什麼特別印象。

小編電視劇看得少。

可能我太挑剔,加上國產劇粗製濫造嚴重,還有高中也沒時間、條件。(小編第一部智能手機源於2013年,家裏沒電腦。)

等到後來有了智能手機,那時候正值抗日神劇橫行。

小編一次看搞笑視頻,吐槽抗日神劇的那種,這才反應過來看這種片子等於被喂屎。

張譯、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團長我的團》,爲何成爲經典?

那段時間無聊的發慌,就網上查比較經典的電視劇,《團長》就是這種情況下,我有幸拾起的。(那時候已經被刪減了好多)

寫此文前又看了一遍,才發現時間有限,用來看電視太奢侈。不過還是熬夜幾天看完。

《團長》裏,輕機槍需要換槍管;重機槍需要副射手;馬克沁是水冷的;捷克式要點射;南部十四會卡殼。

《團長》太經典,角色出口便是經典臺詞,寫文章的話,切入點太多,今天小編就隨便聊一聊。

張譯、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團長我的團》,爲何成爲經典?

我,孟煩了,野心勃勃,諸戰皆北,一事無成,孤星入命,孑然一身。

我叫孟煩了,是中尉副連長,在長達四年的敗仗和連綿幾千公里覆蓋多半個中國版圖的潰逃中,我的連隊全軍盡沒。

要活着,要活着,就算你有這個信念,也算奢侈。

小太爺永遠看起來生無可戀,憤世嫉俗。

他拖着傷腿,愁眉苦臉,一臉滄桑。他好像領悟了世間最痛楚的真相。

與自身年齡不符,他像個邋遢、一事無成且怨天尤人的中年人,或者說老年人,暮氣沉沉,毫無鬥志,一臉衰樣。

24歲,年少輕狂、美好時光,意氣風發、初生牛犢,這些都與孟煩了沒關係。

他習慣與痞子們稱兄道弟、互爲知己。

張譯、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團長我的團》,爲何成爲經典?

獸醫一句話:24歲,你就和別人比爛了。

孟煩了這樣喪氣的人設,偏偏有好多人喜歡,包括小編在內。

好多人說,孟煩了身上有自己的影子。因爲懵懂少年時好多自認爲是的事情,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人的一生,就是一個個未竟之志鋪起來的。

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每個人都是普通人,普通到蠅營狗苟、貪財好色。

張譯、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團長我的團》,爲何成爲經典?

少年時期,每個人都是小書蟲;

張譯、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團長我的團》,爲何成爲經典?

再大一點,就會變成阿譯;

張譯、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團長我的團》,爲何成爲經典?

有背景的阿譯會變成虞嘯卿、

張譯、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團長我的團》,爲何成爲經典?

沒背景的阿譯便長成了孟瘸子;

張譯、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團長我的團》,爲何成爲經典?

當然,也有人願意做龍文章。

張譯、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團長我的團》,爲何成爲經典?

剩下的人,終是變成了唐基。

孟煩了,本就是你我生命的一部分,已經發生,或即將發生。

算了,這個話題太過沉重,再這麼寫,把各位看出抑鬱症,小編就白熬夜了。

我們聊聊血戰南天門,歷史上的松山戰役。

張譯、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團長我的團》,爲何成爲經典?

如果你們只剩下一條褲衩,爲什麼不用它乾死日本人。

張譯、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團長我的團》,爲何成爲經典?
張譯、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團長我的團》,爲何成爲經典?

中國要滅亡,湖南人先死絕。

北平的爆肚 涮肉 皇城根

南京的乾絲燒麥

還有銷金的秦淮風月

上海的潤餅 蚵仔煎

看得我直瞪眼的花花世界

天津麻花狗不理

廣州的艇仔粥和腸粉

旅順口的鹹魚餅子和炮臺

東北地三鮮 酸菜白肉燉粉條

火宮殿的鴨血湯 臭豆腐

還有被打成粉了的長沙城

張譯、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團長我的團》,爲何成爲經典?

我的團在下面等着呢,我得帶他們回去埋一千座墳

張譯、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團長我的團》,爲何成爲經典?

我的大部分同袍

擅長的是耕地而非打仗

爲了能夠“將軍”贏棋,他們可以捨棄任何卒、炮、馬、車。

換句話講,他們只知天下,不見蒼生

張譯、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團長我的團》,爲何成爲經典?

松山戰役又稱松山會戰,是抗日戰爭滇西緬北戰役的一部分。

中國遠征軍於1944年6月4日進攻位於龍陵縣臘勐鄉的松山,歷時95天,此戰成功將戰線外推,拉開了中國大反攻序幕。

這是二戰亞洲戰場日本第一次“玉碎之戰”。

日本的緬甸方面軍司令官是河邊正三中將,

松山工事的堅固性足以抵禦任何強度的猛烈攻擊,並可堅守8個月以上。(河邊正三給南方總軍報告)

建成後的松山陣地樞紐部可承受中口徑火炮直接命中,陣地內儲存了作戰物資,可堅持至少三個月戰鬥。(日方《緬甸作戰》89頁)

日方的松山陣地,我們可以理解爲類似防空洞的大規模鋼筋混凝土結構地堡。

主堡使用92式重機槍。

子堡及側射堡用輕機槍。

交通壕內有步槍、槍榴彈、擲彈筒,後方依靠迫擊炮。

近距離用衝鋒槍、手榴彈。

陣地外圍有鐵絲網、地雷、陷坑……

這樣火力密集的王八殼子,在沒有鑽地彈的年代,幾乎是無解的。

此戰日落孤立無援,必敗無疑,國軍也是成功佔領陣地。

但敵我傷亡比高達1:6。

松山戰役小編沒有什麼好說的,純粹人海戰術,依靠遠征軍屍山血海堆出來的。

面對這樣龜縮的敵人,圍而不攻是最佳戰術。

但這是號稱東方直布羅陀的松山,戰略上不惜一起代價的必爭之地。

所以,小編對戰役指揮、戰損等不做評價。

文末,再送一曲從軍行!

張譯、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團長我的團》,爲何成爲經典?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

一呼同志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

齊從軍,淨胡塵,誓掃倭奴不顧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