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张伊欣 昨日,《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11—2020年)》正式印发,规划2020年,广州市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7.0张,医院床位数6.1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0.9张。其中,黄埔区到2020年将新增综合医院15家,到2035年将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1个。

  南都记者从广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广州黄埔发布”获悉,《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发布,其中黄埔区为扩容提质区。《规划》提到调整黄埔南部医疗资源布局和结构,重点增加黄埔北部综合、妇女儿童、肿瘤、康复等公立医疗资源配置;鼓励社会资本设置第三方检验检测、肿瘤、老年护理、康复、健康管理、互联网医院等医疗机构;至少设置1家护理院、康复医院或医养结合机构;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建设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中新广州知识城。

  至2020年,黄埔区规划常住人口190万人。规划综合医院15个,中医医院2个,中西医结合医院2间,专科医院8个

  规划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疗养院1个。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划原则,结合常住人口数量,规划(2035年)镇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1个。

  根据《规划》,广州将形成“一主一副五分网络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空间布局结构,“一主”为中心城区医疗卫生服务主中心,范围覆盖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南部;“一副”为南沙医疗卫生服务副中心;“五分”指黄埔、番禺、花都、从化、增城区5个医疗服务分中心,是实现广州医疗服务均等化布局的关键节点,引领医疗服务从中心城区向资源薄弱地区覆盖延伸。规划将在医疗服务分中心加大大型综合医院的建设力度,提高其医疗综合服务能力。

  在健康产业空间格局方面,着力构筑“一核引领、五基驱动、多点支撑”的健康产业空间新格局,建设健康产业发展载体。其中,一核引领为广州健康医疗中心;五基驱动为黄埔区的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中新广州知识城,以及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南沙新区国家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基地;增城高滩健康小镇、广州国际专科医疗中心、大坦沙健康生态岛、广州国际医药港、穗港澳国际健康产业城多点支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