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咪,我想养狗狗」】

 『杰克拔,你家有养狗吗?』同事看到我,迈开步伐走到我身边问我。

DSC06007   

我被突然的问题楞了一下:「现在没有,怎么了?」我猜,敝宅有没有养宠物一定不是这位同事的重点。果不其然,接下来的问题马上透漏了焦虑:『如果你小孩想要养狗,你要不要让他养?』

DSC06314   

心理师讲话让人不习惯的就是这点,时常不依照人们的对话习惯回答问题:「看来你儿子很想养齁~」。

『嘿诺』同事苦恼时都会不自主出现地方腔,很可爱。

『今天上学前还为了养狗跟我吵,烦死了』、『养小孩就够累了,还要养狗』、『房间乱得要命,会照顾狗我头给你』、『要送去洗澡、饲料、打预防针,还不会赚钱养什么狗』、『每天都还要我叫他起床,功课常写不完,到时候变得我在照顾狗』、『那谁去溜狗?还不是变成我的工作』,同事讲了好长一串,我脑中有种瀑布倾泻而下的画面。

等她喘口气时,我问她:「他跟妳吵,你最后一句怎么回答他?」

同事想都没想,劈头指著我的鼻子:『等你长大再说,再!!!见!!!』

怎么?有没有我好像变成她儿子的错觉呢?

   

「养狗这件事情,最让烦心的是什么?」急吼后的宁静,需要"温和"再度开启话题。

『唔……没钱阿,照顾狗很烦阿,以后死掉了会很难过阿,会很吵阿

「排名第一,最难克服,最不能接受的是哪点?」我锲而不舍的追问

…………………..我不知道耶』同事的这句话,尽露宣泄后的疲惫感。

的确,许多家长绞进亲子关系的拉锯中,都会遗失对事情本身的洞察力。

DSC02875


来来去去的讨论,大约半小时,我试著整理了跟她分享的重点:

1.要养狗吗?这是个选边站的问题

开宗明义的,先请父母确定这件事。如果存在难以克服的理由,不想养就要清楚拒绝。

那些「看你表现再说」、「等你长大再养」等拖延战术,初期会使孩子不吵了,但却无法消灭他们的渴望。而模棱两可的答案会让人增加想像的空间和期望,如果无法达成,反而会因此消耗掉亲子间的信任。

2.现实和幻想间的距离

仔细核对一下,父母考量和孩子编织的美梦之间有多遥远。

视觉说明通常是孩子最能理解道理的方法,请同事用白板或白纸,以字词方式写下你们的顾虑。像是「溜狗」、「洗澡」、「大小便训练」等等,或许可以罗列近三十个题目。让孩子们了解,「期待的美好,得建立在这些琐事之上」。

3.孩子,你准备好了吗?

这些题目不是单选复选题,而是饲养宠物全部得扛下来的工作。请允许孩子先做足功课,引导他如何透过图书、文章甚至访谈,了解照顾宠物的责任及个中甘苦。在自学探索的过程中,更加燃起照顾、养育的责任感,或是因此消磨了原本的热诚,相信对孩子们都是一种学习。

4.一场生命教育的学习

想养宠物,动物之家的亲身经历是项重要的巡礼。如果实在不能亲自去,像观赏《十二夜》的纪录片也是不错的选择。陪伴孩子认识生命的价值,了解弃养宠物的后果,以及责任的可贵。可能就在你我的举手投足之间,牠们将被珍视为家人或糟蹋如粪土。

 

照顾一个生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父母无论是同意或拒绝,其实可以试著带领孩子品尝这段抉择的历程。思考了上述这些建议,我相信同事更能知道回家后怎么面对这个问题。

 

此篇也纪念曾在我生命中的家人,牛牛。

DSC0289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