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指出,民眾使用化妝品及保養品若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求診,而非輕信網路或媒體報導。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23日宣佈成立化妝品小組,作為廠商及消費者間處理過敏等不良反應問題的橋梁,並針對2013年國內引起民眾關注的杜鵑醇、矽靈及MI/MCI防腐劑等美容產品添加物提出說明,呼籲民眾應建立正確觀念,而非一味恐慌。

 

         去年爆發的化妝品不良反應事件中,以7月初日系化妝品大廠產品添加「杜鵑醇」成分,造成使用者膚色不均最受關注。邱品齊指出,儘管外觀症狀類似,但杜鵑醇引發的應該是「化學性白皮症」,而非部分媒體報導的「白斑症」;他表示,白斑症是一種與遺傳有關的自體免疫疾病,未經治療難以痊癒,但由化學成分誘發的化學性白皮症患者只要立即停用產品,通常症狀會自然逐漸改善。另一種容易與杜鵑醇混淆的成分,是治療青春痘常用的杜鵑花酸,兩者毫無關係。衛福部已於去年宣佈美白產品全面禁用杜鵑醇,但含有白樺精萃或杜鵑花酸的化妝品及藥品都可以安心使用。

 

         來網路上流傳美髮產品中添加「矽靈」成分,恐傷害頭皮並阻塞毛孔,導致掉髮問題;邱品齊說,矽靈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油性物質,能保濕並使頭髮滑順,其成分穩定且容易沖洗,不會傷害皮膚,髮質偏乾或難梳理者可以安心選用含有矽靈成分的美髮產品,唯獨不建議油性髮質民眾及兒童使用,但其實影響不大。

         此外,去年11月時曾有民團出面表示,市售洗潤髮產品中有5成含有MI/MCI類防腐劑,而該類成分經國外研究證實可能造成皮膚濕疹,我衛福部卻直到12月才公告含量標準。邱品齊表示,MI/MCI類防腐劑是歷史悠久的抗菌成分,不能用在會接觸人體黏膜的部位,例如護脣膏,但添加在可沖洗產品則對健康無虞,係因該成分除非長期接觸皮膚,纔可能導致過敏。

 

 

(資料來源摘錄自 臺灣醒報 2014/01/2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