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政学准备要领

教育行政本身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不仅在理论上常应用行政学、管理学、心理学、哲学等理论基础,也十分重视时事、法规政策方面的实务运作,因此,在论述方面,切记有效结合理论与实务,是脱颖而出的关键。

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考试范围颇大之下,一本书主义依旧是准备的基础,纵使是教育背景的同学,都不见得一定修习过教育行政,更何况是其他不是教育背景的同学,因此在基础理论的准备上,需要格外的扎实,故选择一本看得懂的教科书才是正解,并透过添加说明的方式,整理出自己的专属笔记。以下为整体该注意的方向提醒:

一、 教材准备方面

1.时间不足或基础不足的同学:可以先以心理出版教育行政学(林天佑老师)为基本,除了携带方便之外,新旧论述基本都有(虽然整体说明比较简略),但同学这时再辅以其他的教材,其实很快建立整体架构。

2.文科或喜欢脉络式学习的同学:可以选五南出版的教育行政理论与实务(秦梦群老师),阅览时比较无压力,也不会太生硬,唯独要从字里行间挑出要点,这是同学要花的功夫。

3.已有基础或已经准备过的考生:当然以高教的教育行政学为首选(谢文全),当精熟后,可辅以五南(黄宗显、谢文全等教授合著的教育行政学:理论与案例),这样整体理论的部分就没有需要烦恼之处。

4.当以上的条件都成熟后,各类教育杂志、书刊论述才是考生持续需要注意的方向,别忘了「没有立论基础的论述是空的,没有方向指引的准备是盲的」

二、论述方面

1.架构的论述,别忘了纲举目张、质量并重、创意省思的不可缺少,而练习标题精致化的功夫更是让评分者一眼就了解的你内部论述的要点,这点不论是新旧考生皆是持续注意的焦点。

2.解决之道与推动策略与学理基础是分数差异最大的地方,因为教育行政强调理论与实务的并重,所以在答题时,尽量连结相关学理,并从学理延伸应用的点线面,这样答题深度与广度才会突显。

三、 考试趋向方面

1.100年之后的考题呈现理论少、时事政策多的取向,因此光是死背理论并不足以取得高分,广泛性了解政策意涵、注意跨国比较与教改走向仍然是必须要的,如各国青年政策、家长选择权的差异、人才培育都是常见的考题;此外,不要认为考科间没有关系,比较教育与教育行政的准备有重叠之处,而考生往往准备时容易忽略了,以106考题为例,原属教育行政的各国教改就出现在比较教育的考题。

2.主题性的考题仍有持续关注的必要:如公平与关怀弱势、伦理问题、教育行政发展趋势(其中尤其是以领导趋势与评鉴发展比较常考) 

转至:公职王

↓↓↓↓

111.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