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内参导读近期,央视知名主持人路一鸣离职加入李开复旗下的创投平台“创新奇智”担任重要职务,该平台专注于AI+B2B领域。加上较早之前的黎瑞刚、李静、戴军、张泉灵等,为何离职媒体人纷纷加入科技圈和创投圈?

来源:传媒内参(晨版)

文/张颖


近期,央视知名主持人路一鸣离职加入李开复旗下的创投平台“创新奇智”担任重要职务,该平台专注于AI+B2B领域。



无独有偶,记者借采访之便打交道的一些媒体“老熟人”包括爱奇艺某PR、芒果TV某总监,前者告知加入了一家创业中的AI公司,后者则转行做数字文创股权投资基金。


附:媒体人跨入创投、科技圈一览

黎瑞刚,原上海文广总裁,2014年离职,现担任华人文化产业基金董事长。

李静,知名娱乐节目主持人,2014年从媒体圈跨入电商圈,后成立“星创投基金”。

戴军,知名娱乐节目主持人,2014年转型做天使投资人,关注科技、环保、生态等领域,创办环保科技公司,曾投资智能家居农场-Ciao叔。

张泉灵,原央视主持人,2015年离职进入创投界,现为紫金牛基金合伙人。

吴晓波,知名财经商业记者,2015年,先后成立“狮享家新媒体基金”“头头是道基金”,曾投资多个自媒体和影视内容头部公司。

王跃春,原新京报总编辑,2017年离职,现为“山水创投创始人”。

赵普,原央视主持人,2017年联合77文创王雷、投资人汪之雄成立普雷资本,主投文创领域。

路一鸣,知名财经节目主持人,2019年离职央视,加入创新工场旗下创新奇智担任合伙人、首席战略官、高级副总裁。


创业型公司、创投机构、新科技领域,为何与媒体人产生了彼此的吸引力?


嗅觉敏锐与身份背书

 

媒体人往往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以媒体人敏锐的嗅觉来说,很容易捕捉到当前发展的一些新趋势大方向。现在媒体“黑科技”也是一个热门关注点。同时,新科技发展与投融资也密不可分,这是一个需要花费大量金钱投入的行业。

 

新科技领域只是一个方向,也有包括李静、张泉灵等女性媒体人转型做了投资人之后,把关注点放在了新消费领域,包括餐饮、美妆等。能够做成这些项目、达成合作,知名媒体人的行业背书非常重要,因为这背后是丰富的人脉关系和较容易实现的信任度。


张泉灵从紫牛基金创始合伙人到少年得到董事长


媒体人的知名度越高,这一优势越突出。因为有丰富的人脉关系,媒体人创业容易找到合伙人、容易找到融资对象,更了解如何使用媒体。对于新的创业型公司,有媒体从业经历的人也是一个加分因素。尤其是在技术人才为主的科技类企业,比较缺乏“会打交道”的人,媒体人可以在企业文化建设、品牌宣传、营销公关等方面,发挥优势。


纵深产业链上游与前端

 

有句话说,金融界是整个社会多项产业食物链的最顶端。文创投资是文化行业借助金融工具的一种表现形态,包括对影视作品、文创项目、公司等投融资行为。国内很多电视台和影视公司做大做强站到高处的重要一环就是拥有自己的投资实力,能够预见趋势与潜力,在早期阶段进入争取获得较大的回报。

 

有魄力的媒体人还是进入了“创投+科技”领域,不管是投资机构参与孵化某科技创新企业,还是某金融机构努力发展金融科技部门,还是创业型科技公司,具备投融资属性、新科技感的领域是很多行业都在努力发展的一个前端重要方向。尤其是大部分传统媒体,在这两点上十分薄弱。

 

媒体人有一些是不甘于做一个业务骨干、技术强人或者高级管理者的,有的希望跳出舒适圈、跳出职业局限,做一个更大胆的跨越。做文创、做投资是向产业链更顶端进发的一种尝试。资深的媒体人出于对行业的长期了解拥有一定的把脉能力与判断力,尤其是注重对投资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储备,很容易轻车熟路。


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CMC)掌门人黎瑞刚


国内最为知名的从新闻媒体人转型做投资人的代表就是上海广电出身的黎瑞刚,其转型做文创投资比较成功,目前运作了布局越来越强大的华人文化产业基金。媒体人转型做非文化行业的投资难度较大,央视主持人张泉灵加入紫金牛合伙人团队的时候自称压力不小,有时还会哭鼻子。


待遇追求与“补位”优势

 

前面提到了创投圈、科技界行业前景明朗,或对媒体人转型带来较好的职业前景,以及媒体人转型具备的突出优势和匹配度,最后不得不提到更加实际的问题,那就是回报率的问题。从短期来看,金融、科技领域的薪资待遇普遍高于其他行业,包括媒体行业。随着行业价值普遍受到认可,优质人才稀缺、挖人行为普遍,这种待遇涨幅仍有很大空间,对人才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

 

同时,热门行业尤其是新兴产业的成熟人才并不多,某科技企业的负责人曾经表示,“我们希望找到各个行业比较顶尖的人。”从长期来看,转型进入创投圈、科技圈的媒体人将被作为一种优势“补位”人才,来填补该领域的一些用人空白,帮助完善新领域的更多发展可能,对整个产业起到有力支撑。

 

因此,优秀的人到哪里都容易纯类拔萃,知名的、顶尖的媒体人会成为猎聘对象,拥有更广泛的机会,这种机会是不论行业内外的。创投圈玩儿跨界的人一直很多,多学科背景多领域从业经验淬炼出的优秀人才更加受到青睐。而科技圈多为技术直男,能说会道、人脉广大的媒体人更容易成为“香饽饽”。

 

对于希望谋求转型的媒体人来说,跳槽不失为一次机会。但是,加入完全陌生领域的创业团队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逆流而上总归要付出努力与加倍的付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