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種學習書法的方法,徹底讓人走向迷途,你中招了嗎?

  我想,很多學書人應該都有這樣的困惑:學了幾年的書法,自己也非常努力,但和別人比較還是感覺不行,又或者說學了幾年的書法,自己認爲不錯開始投稿,投了數次都是屢屢落選。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我認爲是以下四點造成的:

  1)不臨帖,任筆爲體。從不臨帖,自以爲是,常以“不恨我無古人法,但恨古人無我法”自居,認爲會用毛筆就會寫書法,認爲用毛筆寫的字就是書法,實則就是亂畫。

  2)學今不學古。總以爲學習今人的書法能速成,看誰的作品受歡迎就學誰,絲毫不去學古帖,越是學習今人越是與書法拉開距離。

  3)學古三天的熱度。還沒有臨習幾天的古帖,就以爲得到了古人技法了,不再學習了,開始大量創作,實則連帖中的皮毛都沒有獲得。

  4)學古好高騖遠。一本帖沒有學習三天,看到另外一本更好,放棄前一本學習這一本,一來二去,以爲學了很多帖,其實一本字帖的內容都沒掌握。

  對於學習書法而言,以上這四種行爲,無論是哪一種都會讓學書者誤入歧途。

  “不臨帖,任筆爲體”,這種方法已經不是在學習書法了,而是在“造”書法;“學今不學古”,這種方法找不到根源,長期以往必敗矣;“學古三天的熱度”,這種方法如同讓幼兒園學生去駕駛航空母艦一樣,是完全做不到的;“學古好高騖遠”,這種方法如同頻繁跳槽,“這山望着那山高”最後啥也沒得到。

  那麼問題又來了,究竟怎麼學習纔是正確的呢?成功書法家都是怎麼學習的呢?

  1)學習古人帖。學習書法必須要從古人字帖入手,且不可任筆爲體,肆意妄爲,學士書法沒有捷徑可走。

  2)專注一本帖。選擇一本字帖,專注於學習,將其學透徹,做到下筆就能出自這本帖,讓人一看就知道你學過某某。

  3)學習《書論》。臨帖之餘要多讀有關書法的論著,學習論著是理論,臨帖是實踐,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4)兼學多家。在熟練掌握一本帖且明白是怎麼回事後,這時可以參考其它風格的作品,看看是否有可借鑑的東西,將其嫁接到你的專注字帖上。

  以上四點就是學習書法的正確方法,也是筆者總結不少書法家的成功經驗,並且百試不爽。

  其實,學習書法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會有一些成就,同時還要有正確的方法,不然也是徒勞無功。這就應證了陸遊的那首詩: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各位網友,對此你們怎麼看?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

  (文/二小書法:王呈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