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魯能是房地產界“最熟悉的陌生人”,絲毫不爲過。

  魯能早在2002年就進軍房地產業,曾開發過不少大盤,但始終徘徊在一線房企之外;魯能號稱擁有龐大的土地儲備,是地產界的“隱形地主”,但它的“家底”有多厚實,始終是一個謎;魯能曾在2017年突然發力,銷售規模達到800億,但隨後就在各大榜單中“消失”……

  這些年,魯能就像一個影子,偶爾在房地產界閃現,但又迅速消失。尤其是800億之後的忽然消失,就像一個難以解釋的謎團,令人疑惑。

  有關魯能蹤跡的草蛇灰線,隱藏在近期的一則公告中。

  4月8日晚間,魯能旗下唯一的上市平臺廣宇發展發佈公告稱,放棄受讓5家公司的股權,分別是:大連神農科技100%股權、海南英大100%股權、北京碧水源100%股權、天津魯能置業100%股權及海南億興置業60%股權。

  這5家公司被“拋棄”的具體原因各異,一言以蔽之,就是資產質量不佳。

  這5家公司中,前兩家是魯能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後兩家則隸屬於一個略顯陌生的名字——都城偉業集團。

  都城偉業成立於2009年,前身爲“魯能置業”,是國網電力在北京註冊成立的一家房地產公司。都城偉業和魯能集團的法人均爲劉宇,兩家公司也經常同時進行招標採購。可以說,魯能集團和都城偉業實際上是同一家公司,只是掛了兩塊牌子。

  廣宇發展放棄受讓母公司旗下資產的由來,還要從三年前說起。

  2016年,魯能啓動第三次地產業務整合。整合內容是,通過發行股票的方式,將旗下5家公司(重慶魯能開發(集團)有限公司34.5%、宜賓魯能開發(集團)有限公司65%、山東魯能亙富開發有限公司100%、北京順義新城建設開發有限公司100%的股份、重慶魯能英大置業有限公司30.00%的股權)注入上市平臺廣宇發展,並構成重大資產重組。由於資產質量和項目盈利能力等問題,證監會曾兩次發文質詢,並一度影響到重組進程。但幸而方案最終獲批。

  到2017年9月末,5家公司全部完成資產交割過戶手續。重組也告一段落。

  衆所周知,魯能整合地產業務的原則,就是將旗下的房地產資產,儘可能多地注入到上市平臺上。但爲避免影響上市公司的資產質量,保護投資者利益,證監會對新注入的資產質量有着較高的要求。魯能前兩次整合(2009年和2013年)未果,原因之一即是,有相當部分資產位於“調控重災區”海南,質量相對不佳。

  此次注入到廣宇發展的資產,質量較好,但也比以往有所“精簡”。因此,就魯能龐大的規模而言,這5家公司僅是九牛一毛。而剩餘未注入的大部分資產,就面臨與廣宇發展構成同業競爭的窘境。

  爲此,在當時的重組方案中,魯能集團和都城偉業都做出了關於避免同業競爭的承諾。

  兩家公司的承諾內容大致類似,大體可歸納爲以下三點:

  1、未構成同業競爭的項目,確保不再從事住宅類房地產開發業務,或到期註銷;

  2、構成同業競爭的項目,儘快處理歷史遺留問題和盈利問題,使之達到注入上市公司的條件。達到條件後,廣宇發展具有優先收購權,如放棄收購,則轉而賣給不相干的第三方;

  3、在廣宇發展已經進入和即將進入的城市中,魯能集團和都城偉業原則上不再從事住宅類房地產開發業務。

  很明顯,這三點內容決定了,魯能需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對現有項目的開發和處置上。且在擴張方面,被提出了一些約束性要求。這也大致可以解釋,爲何在2017年實現800億的銷售之後,魯能忽然“銷聲匿跡”。

  再回到4月8日的公告。

  被放棄的這5家公司,其實都達到了注入上市公司的條件,即連續兩年歸母淨利潤爲正。但擁有優先收購權的廣宇發展,仍然選擇放棄收購。

  其中原因不難理解。雖然作爲母公司的魯能集團,對廣宇發展的決策有一定的話語權,但上市公司畢竟是未來的業務重心,考慮到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股東利益,只能忍痛割愛。

  這樣一來,這5家公司就將面臨一種命運——被出售。但在找到合適的買家之前,可能會先由廣宇發展進行託管。

  事實上,放棄收購的案例不止一個。

  2018年3月,廣宇發展就放棄了對蘇州魯能的收購,蘇州魯能和鄭州魯能、南京方山一起,被廣宇發展託管;2018年9月,都城偉業旗下的海港公司,也被廣宇發展託管。

  雖然也有成功注入的案例,比如福州魯能和天津魯能就注入了上市平臺。但到目前爲止,被放棄的資產仍然遠多於被留下的部分。長此下去,縱然魯能“家底殷實”,恐怕也難逃被消解的命運。

  攸克君認爲,這種情況很有可能出現。因爲從上一次重組的情況來看,魯能旗下的大部分房地產資產,質量並沒有那麼優秀。況且當前是市場下行期,魯能重倉的北京和海南區域,又是調控的重點。短期內,這部分資產“解套”的可能性,恐怕微乎其微。

  因此,2017年的800億,很有可能就是魯能規模的峯值。對於一家擁有雄厚資源、並曾一度佔據市場先機的央企來說,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最後說一下魯能的“家底”。在2016年發佈的重組方案中,廣宇發展披露了魯能集團和都城偉業旗下的資產。其中,魯能集團旗下有18家涉及房地產業務的子公司,主要分佈在北京、山東、海南、大連等省市;都城偉業旗下有18家涉及房地產業務的子公司,主要分佈在北京、海南、天津等地。廣宇發展重點佈局的四川、重慶、山東,也有一定的項目儲備。

  魯能向來以“大盤模式”著稱,旗下項目體量普遍偏大,這使得魯能的潛在規模往往要高於預期。天風證券在2017年的估算爲,體量超2000萬方,貨值超4000億。有房企朋友向攸克君說,即使在消化了很多項目後,目前魯能旗下的貨值也至少應在2000億以上。

  但很可惜,這些數據恐怕只能停留在紙面上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