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蔡君彦 通讯员 李姗姗

  羊头兽身、浑身雪白,你知道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白泽"什么样吗?4月9日下午,随着"汉风石韵——金石传拓公益巡展浙江展"在浙江图书馆开幕,帮不少人填补了"空白"。现场展出的,是郑州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传拓培训基地的师生和专家精心拓制的郑州汉石雕博物馆馆藏画像石、佛造像、碑志、匾额拓本等,共计80余件,其中包括精美的《白泽图》拓本。本次展览将延续到4月17日,充分展示中原"汉风石韵"。

  神兽"白泽"等珍贵拓本亮相 让参观者大饱眼福

  相传4600年前,轩辕黄帝巡游东海之滨遇到了神兽白泽。白泽向黄帝提供了11520种精灵神怪的信息和避御方法后,从此消失。黄帝后令图写之,以示天下,《白泽图》由此传世,白泽也就成为了后世辟邪的象征。

  "羊头兽身、浑身雪白,在神话传说中,白泽乃是管天下之鬼神,通万物之情,能人言。因而在宋代以前,老百姓家里通常都有一幅《白泽图》,意为‘家有白泽图,妖怪自清除。’"中国收藏家协会石刻艺术委员执行会长刘正义说,此次展出的这件拓本原作便是出自汉代的石雕,因是原石原拓,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件拓本还采用了金箔立体效果拓的独创方法,使得整件拓本光彩熠熠,立体感纵深,更加珍贵。

  展厅内,一幅高152厘米、宽 78厘米的墨拓《河伯出行图》,则生动地表现了河伯巡游的场景:4条大鱼驾车,车上高张华盖,御者双手挽缰,河伯则端坐于车上;车架上下右各有骑鱼卫士7名指引护卫,左下龙、蟾为河伯开道,浩浩荡荡,气象非凡。

  "原作是汉代石刻,出于山东,现藏于郑州汉石雕博物馆"。刘正义说,"我们有一个词叫河清海晏,意为社会稳定、国家安泰。其实也就反映出我们古代的老百姓对河伯是非常崇敬的。"

  80余件展品精品荟萃 "中州婚嫁图"等拓本首次展出

  金石传拓艺术,是人们对流传至今的我国古代铸刻在金属或石头上的文字、图形进行拓制和研究的古老艺术。

  "传拓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历史悠久,是记载历史、传承文明、表达情感的一门独特艺术形式。"刘正义表示,本次展品涵盖了平面拓、全形拓、立体拓、彩拓、颖拓等传拓艺术形式,门类齐全、精品荟萃,拓品从汉代到清代上下跨度上千年,是对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拓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代表性技法的系统总结。

  此外,本次巡展中,首次展出的"中州婚嫁图"、"农林牧福渔"等独具特色、反映近代社会生活的系列拓本也成为一大亮点。

  其中《中州婚嫁图》是当代作品,一共有13幅,自"说媒"开始,"见面"、"换聘"、"订婚"、"迎娶"等共24幅故事画面,110个人物,活灵活现地还原了中原地区民间的婚嫁风俗。

  展现历史艺术魅力 搭建残疾人创业平台

  本次"汉风石韵--金石传拓公益巡展浙江展览"由中国文化研究会金石专业委员会、华夏石刻艺术发展研究院和浙江图书馆共同主办,河南金石艺术馆、郑州汉石雕博物馆和郑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承办,旨在更好地传承华夏历史、弘扬优秀文化,进一步展示、普及金石传拓艺术,支持残疾人文化创业工程。

  中国文化研究会金石专业委员会主任张胜吾,华夏石刻艺术研究院院长吴杰森 ,浙江图书馆副馆长李俭英,中国文化研究会金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师范大学汉画馆副馆长卜友常 ,河南金石艺术馆常务副馆长、传拓名家崔隽川等领导和专家参加了开幕式。

  "本次巡展不仅仅是展现历史艺术魅力,更是为残疾人文化创业、丰富人生、文化自信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张胜吾如是说。

  据介绍,近年来,在相关金石收藏、研究机构的支持、配合下,郑州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残疾人文化创业工作,先后举办传拓、装裱培训6期,培养了几十名残疾人传拓师,他们以一技之长,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为传承历史、弘扬文化作出了贡献。

  展览期间,主办方还邀清国内传拓名家和残疾人传拓师,现场进行平面拓、全形拓、彩拓、高浮雕拓和立体效果拓技法演示并向爱好者免费传授各种传拓技法。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邱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