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是什麼?

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含有鈉元素,是一種純糧食製成的調味品。

味精的成分對人體有什麼幫助?

味精攝入人體後可轉化為谷氨酸、谷氨醯胺和酪氨酸,而這些氨基酸正是人體蛋白質的重要組成單元,有著重要的功能。其次,味精還能參與腦蛋白質代謝和糖代謝,促進氧化過程,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正常活動起到良好作用。另外,味精中96%的谷氨酸能被人體吸收,然後形成人體組織中的蛋白質;它又能與血氨結合,形成對機體無害的谷氨醯胺,解除組織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氨的毒性作用。

味精原來會帶來這些危害

據浙江在線報道,每人每天味精食用不超過6克為宜,在短時間內集中攝入過多味精,人體會產生傷害,如發熱、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肌肉乏力等不適癥狀,嚴重時,甚至會造成神經中毒,但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多見。因為個體差異,就常規來講,一次食入味精量超過2-6克,便會不同程度地引發上述癥狀。

什麼情況不宜再放味精?

嬰幼兒、孕婦、老年人及限制鈉離子的慢性腎病病人、高血壓病人等應少食用或不食用味精;炒肉菜不用加味精,拌冷盤、調餡料時不宜添加味精;放醋的菜、甜味菜中不能再放味精。

在生活中,味精並不是禁品,但不宜多食,如果擔心食用味精會給身體帶來危害,不妨用其他食料代替味精提鮮。蔬菜中的香菇、胡蘿蔔等可以代替味精給菜肴提鮮;如果是喝湯,還可以在湯里放幾顆肉桂、胡椒等。

本回答內容來自【真的有料美食顧問】,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真的有料是一個行走于田野,尋找安全、健康、地道美食的平台,並且記錄還原農村、農人、農產品的真實故事,讓更多人吃得放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